《假如爱有天意》是郭在容导演继《我的野蛮女友》之后的作品。这部影片让我想起了同样纯爱题材的另一部电影,就是由岩井俊二导演的《情书》。
两部影片有很多值得对比的地方:
1, 影片采用了粉红色调贯穿全片,而《情书》采用了白色调。
2, 这部影片大量使用自然光,而情书刻意使用侧光突出人物轮廓。
3, 两部影片同样都大量使用特写和近景,人物大多数时间只拍摄上半身,但《假如爱有天意》时时注意保持调动画面人与人之间的位置关系,保持画面盈满的同时注意人物之间的站位关系,远近角度,而且大量使用固镜调焦和剪辑聚焦的方法在对话的两人之间切换,影片还多次用到了360度环拍、慢推和拉镜去拍摄众多角色,而《情书》的镜头技巧更少,更多的突出故事性,《假如爱有天意》使用更多的摄影技巧,更注重画面效果。这也是为什么《情书》观影体验更像是听了一个爱情故事,而《假如爱有天意》更像是翻阅了一次爱情画片集。
(25套换装服)
《假如爱有天意》简直就是学生服大全,影片女主角共换了25次不同的少女服,我粗略剪辑了拼接了一下。
(两段戏简直完全相同)
《假如爱有天意》每一段煽情的地方都用了配乐,所以更富有戏剧性,情感也来得更具冲击力。而除了《假如爱有天意》的主题曲重复使用之外,在《我的野蛮女友》中使用到的钢琴曲《卡农》也再次被应用其中,同样是钢琴少女、鲜花少年,两场戏惊人的相似,可以看出郭在容很喜欢这个桥段,甚至可以揣测他有类似经历。
其次谈谈对镜头的调度。分为两个特点,一是站位关系暗示人物关系,郭在容将画面并存的两人不同的心理活动同时展现出来;二是同样在一个画面中随着两个人物的对话,固定镜头调整焦距从一个人脸的聚焦到另外一个人脸的聚焦,这种手法强行的分割两位演员的心态,观众每一时刻只能看到一位角色的面目表情,强行对观众的视觉注意力进行引导。(见下5图)
(梓希处于画面最右侧,距离观众最近,露出猜疑的表情,而画面右侧留出巨大的空间,让远处的尚民缓缓从雨中跑来,郭在容导演十分喜欢这种同时表达人物距离关系和感情交错的手法。)
(梓希距离观众最近,处于正中央,内心的喜悦溢于言表,但是同时远处的尚民踌躇的表情一览无余,两人的位置关系交代了他们之间的交往距离感,还有两人的内心活动)
(浚河处于画面的右侧,距离观众最近,一脸神伤的落寞,而远处镜头左侧角落,珠喜缓缓出现,泣不成声,距离的隔阂暗示两人的现实的爱情阻隔,而转角的爱情却出现了一线希望。感情表达手法同上。)
(两代人的恋爱经历了同样一种寂寞的等待,上图镜头聚焦在尚民,而近距离的梓希却是失焦下的落寞表情;下图镜头聚焦在浚河,而近距离的珠喜几乎与梓希完全一样的失焦下的落寞表情,而两个男人身边都同样有一个爱慕的他们而他们不爱的女人。两代爱人之间都同样隔着仿佛无法跨越的陌生距离。显然这是郭在容导演的刻意安排。)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郭在容导演在影片中用过的全部7种同一个镜头(或场景)下的人物聚焦转换。
郭在容利用这种手法强迫性的让观众在画面中切换对人物感情变化的关注,一共玩了7次之多,始终保持一个镜头下男女主角都在画面的框架之中,使观众的情感关注丰富起来。
总的来说,《假如爱有天意》这部电影与他之前导演的《我的野蛮女友》有很大的不同,首先这部电影戏剧化太强,剧情铺垫不完整,从而让故事显得很突兀。无用的情节很多,比如女主角开头学习跆拳道7年的伏笔,后来根本没有再提到,彩虹的伏笔也只使用了一两次,一带而过,这样削弱了电影片头的作用。更糟糕的是剧情发展也被预料到,从而让电影结尾早早的失去了悬念。而本片的台词也更加的肉麻,与《我的野蛮女友》简洁凌厉的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总体来说对比《我的野蛮女友》,《假如爱有天意》过多的框架性的镜头技巧使用是他明显的变化,《我的野蛮女友》因为简洁凌厉的灵感真诚而脱颖而出,《假如爱有天意》则成了一次学院派标准的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