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还要从地心引力上映那会说起,限于我的学校藏于深郊中,能去的电影院也就一所没有imax巨幕的小型影院,看的时候四周电话铃声熊孩子哭叫声不绝于耳,更夸张可怕的是后座一小孩不停地哭喊着“不,我不要看这电影”,身边的家长只好耐心地哄着告诉他啥是引力,科学呢,科学很好玩的不是吗。这般导致的结果便是我和小伙伴交流这片时非常极其不顺畅,要知道小伙伴都是巨幕前刷了好几次这片的,说起来也是感想体会滔滔不绝,我只能悲剧地以省略号回应之。
另一位热爱电影的同好和我交谈时说,不是所有电影和陪你观影的人都值得你正儿八经严肃认真对待,对什么人说什么话,当然一切还要取决于你自身以及观影环境。
对了,说起热爱,当然不是广义上的。每当影院有新电影上映那些乐此不疲贡献票房攻下所有新片的人,那些把所有名字火爆的最新热门电影种子下载下来的人,那些因为一部电影大火跟风追逐喋喋不休的人,他们都可以笑着说一句:“电影,我很喜欢电影的啊。”这句话我听得耳朵能生茧,不过也就听听罢了,身边有同学把这演得活灵活现,看电影凑过来指指点点,大部分时间还是在扒拉手机,和男朋友缠缠绵绵,回过头看到什么又一惊一乍:“哇,刚才发生了什么?!”从未完整地看下一部电影,甚至是一部商业片,却乐于在各种社交平台自我展示:今天我又看了部很棒的电影哦。附上插图自拍几枚,这可真是极好的。大多数人都喜欢为自己贴上爱电影的标签,毕竟这门爱好门槛低,易卖弄,附庸风雅装装文艺再容易不过了,正因如此,我很细致地分了刷片的场合及态度,看看爆米花电影就和那些“喜爱电影的人”一起吧,不带大脑,嘻嘻笑笑,图一热闹;对自己的心头好,对真正想要认真对待的电影一定尽量用耳机或独处保护好,毕竟邂逅一场精彩纷呈并且被触动到心头直颤的影片是多么美好而难得。
{主观积极性}
*锲而不舍刷闷片为哪般
闷不闷,还是因人而异,你中断数次的片或许别人看下来酣畅淋漓。记得我的电影发烧症状较为严重的那几年非常乐于刷各类极度冷门小众的电影,专找丹麦荷兰西班牙欧洲小国的片,找片源就够难了,下载又耗上一段时间,不过看的时候真是滋滋有味,那些单调的镜头,长久的寂静,破碎的情节都没有阻挠我坚定不屈地单刷下去。当然中二的年纪里,看冷门片的另一大原因就是装逼,别人问起你最近都看啥片啊,这时候那些名字罗里吧嗦生僻至极的电影能给我刷不少时髦值。但是那些年急功近利看内涵片文艺片留下了不少问题,许多闷片倒是支持下来了,可是囫囵吞枣消化不良,一堆外语片之后究竟看明白了多少,就不得而知了。
*忙不迭看热门片也是病?
我有聊起电影比较投机的朋友,片也看了不少,更知道影院不乏圈钱的货,可她仍不辞辛劳地去影院看新片,问起来只说无聊而已。想一想电影院里的影片功能性绝对大于内容性,我不承认偶尔会冒出来些质量上乘的片,可惜大多时候都是快餐食品统治。去电影院没有点目的当然不行,该谈朋友的谈朋友,该合家欢的合家欢,电影本身嘛,就没那么重要了,当然了解一下新片在谈天说地时不失为一大资本。让我哭笑不得的是,如果向别人说起自己喜欢电影,对话总会演变如下。
“哦,你喜欢电影啊,最近去电影院了没?”
“啊……没去。”
“那我跟你说,某某片很火的,你看过没?”
“没……”
“那你都看些什么呢?”
“我啊,比较杂,还有年代久远的……”
“呵呵。”
*单刷多刷请随意
一部电影看一遍就够了吗,至少我是喜欢把喜爱的电影翻来覆去看的货,刷片次数最多的片是《芳芳》,看了二十遍有余,一部不算复杂不算深度的爱情片被我啃得骨头不剩,完全出于对主演的真爱,看这部甜美的爱情片也能让我心情放松下来,久而久之就成了习惯。另外读过剧本的电影我也喜欢反复琢磨,比较文字和影像在心里呈现的差异,《社交网络》里的镜头剪辑让我看得移不开眼睛,自然观摩了数遍。除此外也有让我舍不得看完的影片,奇怪的共鸣感总牵动着我在同一个地方停下来,不愿继续往后看,看《阿黛拉》的时候就是这样,被那个小孩审慎而孤独的眼光打量着,听她波澜不惊地说“被夸奖像隔壁班的女孩,我真得幸福死”……看着看着就舍不得轻易结局,或是害怕看到一个让人失望叹气的结局。
{客观条件性}
*寻一知音不易
从我描述所谓“爱电影人士”就能知道找到陪自己投入,陪自己吐槽,陪自己哭哭笑笑的观众是多么难,看电影若是有人陪同,身边这些观众就是舒畅看完一部电影的基本保证,你总不希望被神烦的铃声以及闪瞎眼的长亮肾机屏幕干扰是吧。然而投入影片基本保证是不够的,更深层次的理解和交流此时被强烈需要着,这也是我爱《戏梦巴黎》的原因,一起去资料馆看那些宝贵的胶片缓缓流动,为了一部电影热烈激动地讨论,其中有一句台词大概是这样的:我喜欢坐在前排,这样那些最清澈的光才回从电影里流淌到我身边。这样狂热专注地爱着一件事是青春里不应该错过的经历,多年后回忆起我为一部排片极少的电影走东奔西的时刻一定怀念得不行,只可惜身边缺一位懂我的知音。
*众乐乐不如独乐乐
这里说的倒不是把好片藏着掖着不分享,而是独自观影的体验,在我看来这是必不可少也无比享受的刷片经历。有时候即使幸得知音一枚,看一部你期盼已久的影片还是会因有人在身边而没发自在,所以交流不可少,观影还是一人好。以前我最喜欢买中午十二点或一点的电影票,这种点除了我这样的神经病基本没人来看电影,影院场次空得不行,我又专挑没人的场,整个厅就只有我一人,空空旷旷,放映员老不乐意撇着嘴给我放电影,所以我清清静静地看了不少电影,中途坐得不痛快了就往后挪几个坐,有种土豪包下全场的即视感。记得有次大中午去看《昨夜迷情》,不巧一对情侣也挑了这个点,我成了一枚活生生的大灯泡,这么一部暧昧迷离的爱情片前亮得透彻。
*硬件并非硬道理
虽然有错过巨幕的遗憾,我还是不崇尚豪华的硬件设施,看电影嘛,还是情怀为主。最早DVD还未普及时我跟着老旧的VCD碟机津津有味看港片,煮着火锅,影像前冒着热气。DVD时代到来我也开始了我的淘碟,一放学就去找那些文艺气息浓厚的碟片,塞进书包里,上课时总想着还没拆封的蓝光碟,幻想一部题目下藏着怎样的故事。后来下载日益普及我每个月都会下许多片到小mp4里,上课把书立起来藏在书本里瞄着看。到了现在家里屏幕越来越大,平板手机都是看电影的好工具,影院也常去,好多电影反而找不回以前一气呵成看完的畅快感,所以情怀某些时候真的大于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