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电影及电影人及电影发烧友的联盟公社 – Mtime时光网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7151

《真探》第一季:孤星照亮暗夜

$
0
0

对于我这种多年来只关注情景喜剧,其他剧集难得坚持追完的业余剧迷来说,把《真探》作为一部电影来欣赏可能更符合逻辑。而事实上,《真探》也的确超出其他剧集太多,甚至在成片质量上让一些电影汗颜。

HBO作为高质量美剧的代言人,又一次让观众刮目相看。8集的《真探》无论从剧本、摄影、配乐、电影技法各个方面都达到了极大的高度。跟其他剧集很不一样,主创在开拍之前就已经定好了故事的框架,所以相对于其他剧集每集之间相对独立甚至割裂的关系,《真探》具有统一的连贯性,伏笔或者解迷设置,使得观众有如观看电影一般,可以反复咀嚼品味其中某些细节。

在国内粉丝疯狂追逐《星星》的同时,有一部分人能够重视和细细品味这样一部剧,我感觉很欣慰。我不是贬低《星星》粉,也不是抬高《真探》痴,毕竟你爱你的青菜,我爱我的萝卜,你我互不侵犯,毫无干系。我想补充一点的是,在《星星》网络火爆的时候,我也一度按捺不住寂寞,偷偷摸摸窥了一把这让无数男女痴迷的“神剧”到底有多神,是不是也像《真探》一般,叙事章法和质量逼近高规格电影,是不是超越了传统韩国偶像剧脚离地三千英尺的你侬我侬,然而我发现自己错的太离谱,我不应该有太大的期望,我不应该耻笑编剧的无脑,我不应该被“跟地球一样气候条件的彗星”气出内伤,我不应该还没看完第一集就决定弃剧。我想我一定是打开方式不对,所以对《星星》粉致以诚挚的歉意。

然而,看《真探》就完全不一样了,你可以放心大胆的带上脑子和真探们一起去经历一次带着腐朽气息的暗黑真相之旅,完全可以将《真探》定义为一部长达8小时的电影。相比于其他真探剧的快节奏,《真探》可以说慢的离奇,整部剧,几十年的跨度就讲了一个案子,这也打破了《CSI》《犯罪心理》《基本演绎法》《汉尼拔》等美剧一集一案的惯例。有了这个心理准备,我们在看到第四集结尾那个长达6分多钟的火爆警匪巷战就不会张大嘴巴了,就不会被美轮美奂的胶片镜头而热泪盈眶了,更不会为两位主演的影帝级别表演狂点赞了。如果说其他剧集像快餐,热过即消,吃过即忘,《真探》更像是一顿盛宴,值得咀嚼回味。

一直有种奇怪的观感,觉得《真探》特别接近维姆·文德斯的公路片。一样的空旷的荒地,一样满嘴跑火车的人生哲学,一样不为普通人所易接近的文学性和思辨精神。路易斯安那州,荒芜的村落,冒着白烟的烟囱,高远的天际,疯长的野草,一下子就勾勒出了虚无寂寥的意境。无边的镜头下,一辆警车,两个警察穿行于荒无人烟的公路上,孤苦无依,同甘共苦,前途未卜,凶多吉少就这样清晰的浮现在我眼前。不得不叹服,导演凯瑞·福永是营造意象的高手,而在这之前我没有在任何一部电视剧里有过此种体验。凯瑞·福永作为新生代青壮年导演,而在《真探》之前一直默默无闻,最有名的也就是执导了经典文学名著改编的《简爱》,这版由米娅·华斯沃斯卡和迈克尔·法斯宾德两大明星主演的《简爱》没给观众留下多大的印象。作为科班出生的凯瑞·福永,这次终于证明了自己的实力,超强的调度和掌控力,使我对他的电影之路多了很多期待。

《真探》的成功,最大的功劳应该归于编剧尼克·皮佐拉托,对这位陌生的编剧我只能表示拜服。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神学研究,对于人生和哲学的理解,赋予了《真探》别样的风格,使得这部剧集如此与众不同。我们从来不期待一部剧集带给我们如此之多,对于这种快餐式的电视剧市场,当我们还只停留在仅仅要求合乎逻辑的故事出现时,这位编剧早已经追求更高境界去了。冷艳傲慢、疏离感、高逼格,我们却深深沉浸,欲罢不能,凭借台词造就神秘感,虚无感,阴谋论就这样迎面扑来。编剧将这种虚空主义移植到男主角拉斯特身上,并借受过伤拉斯特之口自言自语般嘟囔着阴暗的哲学观,拉斯特的角色魅力被无限放大。

《真探》的影像风格是另外一绝,泛黄复古的胶片画面与剧中复古的侦探方式不谋而合。当其他犯罪侦探剧在走高端的科技路线时,《真探》却回到了传统的寻找物证、走访的侦探方式。路易斯安那州颓败的景象被摄影师捕捉下来,摄影机在关注人物的同时,也对准了这个酿成如此惨剧的地理环境和区域文化。颓败的工厂、破旧的教堂、潮湿的沼泽、阴暗的森林,一切都让案件的发生显得顺其自然、欲盖弥彰。片中几个超现实镜头的呈现都让剧集包含了更深层次的含义。拉斯特在案件调查初期眼前出现的群鸟呈现的宗教符号幻像,说明了此符号是解决案件的关键线索。在最后一集的黑洞幻象让拉斯特走出了女儿夭折的心魔,如果说在这之前拉斯特都行尸走肉般活着的话,这之后拉斯特终于沐浴到了人生的阳光。

关于角色塑造,《真探》让我们看到了演员的出色发挥。其实刚开始很多粉丝都是冲着卡司马修·麦康纳和伍迪·哈里森的大名追剧的,马修近些年的表演大家有目共睹,《报童》《杀手乔》《污泥》已经叫影评人大开眼界,《达拉斯买家俱乐部》更是助他第一次提名就获得了奥斯卡影帝,马修的人气也促涨了《真探》的收视。老戏精伍迪·哈里森也奉献了不落下风的表现,他饰演的马丁,是个正常角色的设定,一个及时享乐的警察,并经历了家庭危机。当然,剧本更为偏袒马修饰演的拉斯特,疯魔的设置,更有发挥的余地,也更有观众缘。在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剧情设置下,拉斯特就成了神一般的存在。就像黑暗寂静的夜空,被孤星的光芒所打破。在恶势力介入,在案子在意外中“了结”之后,拉斯特近乎执念的坚持寻找真凶,得不到任何的帮助与支持,甚至自己竟成为了头号嫌疑犯。在自己都以为自己疯了的情况下,带着寻找真相,揪出真凶的态度下,铤而走险,十几年的努力得到了偿还,获取了关键性证据。

难得的是,我们在关注案子的发展时,也关注了人物的内心。在剧集中观众不仅体验到了案件侦破过程中的紧张刺激,也看到了剧中的人文关怀。《真探》不是一味的靠精巧的剧情设置吸引观众,而是给了两个主人公充分的人格魅力。拉斯特的女儿夭折,做过4年卧底,当过缉毒警察,充满悲情的过去导致了头脑受到伤害,容易出现幻觉。拉斯特整个人很阴郁,对现实不满,看透尘世一般审视这个污浊的世界,满口的人生哲学,以至于和他搭档的马丁十分厌恶,其实马丁相对于其他人是最体贴他的那个人了。马丁则是一个事业上顺风顺水,比较传统的警察形象,工作和家庭使他承受了很大压力,捏花惹草成了他减压的方式,这必然促使了家庭的进一步解体,分分合合最后还是以离婚收场。《真探》中我们看不到高大全的形象塑造,每个人都有优缺点,我们看到了每个人身上的悲剧性,从而感同身受,加强了对剧集的体验,这也是这个剧成功的又一大因素。

《真探》采用了双线叙事,在最后两集合为一线。州警调查拉斯特的怪异行为,找来了拉斯特和他分道扬镳的老搭档马丁,以及马丁的前妻来问询。于是乎,一件充满腐朽气息的案件就这样摊开在观众眼前。这就是两条时间线,随着当事人的讲述,时间越来越近,两条时间线就自然而然合成了一条时间线。值得注意的是,当事人讲述与真实情景再现有时会有出入,这就说明了讲述着想掩饰这一段历史,而观众却能在剧中情景再现的情节画面里看到当时真实的情况,从而明了讲述者隐瞒这一段历史的意图,我印象深刻的是拉斯特和马丁都掩饰了当时他们杀死勒度的真实情景,还有就是马丁妻子隐瞒了拉斯特愤怒殴打拉斯特的真正原因。

剧集的结尾相比于其他时候的暗黑化处理还是显得比较光明的。虽然恶势力还在,幕后大佬还没有就出来,但濒临死亡时拉斯特的幻象使他的心灵终于走出了死灰,对观众来说这就是最好的结局了。看这剧的时候,总会体会到现实的无奈与凶残,“最不需要心理咨询的人”总是排斥于社会边缘,最凶残的黑手却光鲜靓丽的永远保持优雅。孤星打破黑暗夜空,是凄凉还是希望?拉斯特最后说:“光明占据了上风。”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7151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