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片子比起大部分2009年获奖的金球奖影片来说,立意鲜明深刻。虽然小成本拍摄,手法和技巧没有过多炫耀,但对感情的处理敦实自然。
剧情讲述的是一个名叫Precious(以下简称P)的黑人胖女孩,虽然她的中间名字是Precious(译为珍贵的,难得的),但是她的人生似乎与名字背道而驰。她是一个黑色人种,过分肥胖,底层的,受尽社会环境和家庭剥削的年轻女性——占全了一个充满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的美国社会里所有弱势群体的代名词。换句话说,已经到了不能再倒霉了的地步。在经历了漫长而难忍的家庭残酷压榨和凌辱之后,她靠自己的幻想获得稍事喘息,后来,在补习老师和其他人的帮助下,她逐渐觉醒反抗,离开了自己混乱的家庭,继续自己的学业,立志要过自食其力的生活。
对于经验老到又对美国电影和文化有一定了解的观影人来说,这个故事本身乃至情节乃至人物其实都不那么让人耳目一新。而这部电影感人的力量,可能就在于它对所要描述的令人震惊的事实所采取的平实陈述手法。以年轻而沉默的P作为第一叙述人。她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不论这个环境对旁观者来说是多么让人惊讶和愤怒,但对于从小生活在这种环境里的P来说,她能做什么?表述带有一种可信而平静的口吻。没有怨恨,没有反抗,没有诅咒,只有平静的陈述句。这种长期压抑下的逆来顺受击溃了观影者,让我们心碎。
但是,这部片子最闪光的表演却并不是来自于惹人怜的P。
无论通过P之眼所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她的家庭是多么的畸形和黑暗,无论我们对P本人充满着多么真诚的同情和爱怜,都不能阻挡她的母亲,由Monique Imes-jackson 扮演的Mary,P一切灾难和噩梦的始作俑者成为这部电影里最闪光的角色,最优秀的配角。
Jackson出色地把一个极端自私,粗俗无知而暴戾,懒惰而无耻并且心理变态的母亲演绎得真实可信。她并没有一开始就以一个又跳又骂或面相凶恶的形象出现。她出现时收敛沉稳,说话简短而富有节奏,神色带着对P的仇恨和厌倦。让人觉得她既专横又顽固。随着她说话的逐渐展开,她满嘴的脏话就像黑人Rap一样刹不住车,举止也变得狂乱,暴躁的脾气显露无疑。从整个爆发过程可以看出她缺乏正常人应该有的负罪感,伤害女儿让她觉得是一种释放和报复,而且她对整个施害非常熟练并且迫不及待要享受它。Jackson作为反面配角的表演时间很有限,但是她依然借精湛的演技把形象诠释得精准和到位,使我们看到了P和她母亲关系的无法弥补,这也铺垫了最后P对母亲毫不留情的揭发和决裂。
在这同时,演员走位、摄影机和打光也是很下功夫。母亲的主要活动几乎都是端坐在沙发或者椅子上完成的。当她开始说话时,她坐着处于画面的下部,仰望着镜头,脸部或身子被打了光,但是背景是处于黑暗之中。仰望着镜头(实际上是仰望P之眼),这暗示了她的一种无能和弱势。这种无能和弱势是什么?后来我们就明白这来自于她只靠骗取救济金而维持的生活,来自于她对自己丈夫的病态的依恋和无能为力,这使我们从心底对她产生了蔑视和憎恶。另外,这种低走位更衬托出她令人不安的阴暗气质,让人觉得她是来自黑暗中的低潜的威胁;她从下抬头仰望着P,暗示了她的心理不平衡——她对P的确充满了变态的嫉妒、仇恨;第三,这种端坐也暗示了她对女儿的奴役,对家庭的专制。即使她没有领导好家庭,她也依然是“端坐的”铁腕统治者,是女儿P强大的精神禁锢和家庭堕落的顽疾。所以这个坐相,对于Jackson在这部电影里的表演是至关重要,完成了对角色另外的补充说明和更为深层细致的刻画。
Monique Imes-Jackson对既定反面角色创新而充满张力的真实演绎让我们彻底拜倒在这个在影片中横征暴敛,狂乱凶暴的老娘儿们的石榴裙下,也让Monique毫无争议地夺得了金球奖和奥斯卡最佳女配。
在分析完情节和人物关系之外,站在立意的高度来看这部戏,可以说它从头至尾都是对传统意义上父权社会意识形式的一次反叛和修改。Mary对自己丈夫Karl不加阻止导致了他对P的强暴。M是矛盾与决裂的重要原因,是家庭和家庭成员命运的决定者——而不再是父亲,也是电影的黑暗势力的领袖。值得注意的一点,M非常依恋自己禽兽男友K,认为只有他的爱才让她有了存在的意义(从心理上分析,也象征了大多数在父权社会成长起来的对父权奴性十足且大脑混乱的女性),影片没有给这个爱情至上的女人好的结局,而是让她最终丢盔弃甲,这就暗含了对这类依附性强的女性的嘲讽和否定;而作为继父的K则更像是一个游走于家庭之外的孤魂野鬼,一个没有思想,单纯靠下体冲动做事的雄性动物;P则是对家庭秩序和群体意识的挑战者,否定者和突围者(不再是传统意义上心理学分析所引用的古希腊俄狄浦斯儿子弑父神话来象征男性个体达到独立和主宰地位,而是女儿叛母);P在突围过程中所需要的引导和关怀来自于她的女校长和随后出现的女同性恋导师,还有她的女同学们,女同性恋,是一群不需要男人的女人。另外需要留心的一点,是影片对女同性恋这一社会边缘群体,持了相当明显的肯定态度(这对于任何一部艺术作品,都意味着一次巨大的冒险。因为在美国,即使同性恋文化不受谴责,他们也不会被主流的文化所接纳和公开赞美)。电影中的这两位女同性恋都接受高等教育,是温柔而有教养的人,比电影中大部分人都正常。
这部影片的独立创作意向非常明朗。从编剧到导演到主要演员都是黑人的创作者们在自己的作品中完成了对女性等弱势群体客观而公正的注解,拥有了一种不受主流价值观左右而又真实无畏的创作风格。他们在自己独特而真实的有色人种的生长环境中提炼出了对不同性别群体的真实观察和评价,对边缘人物一种包容和理解的心态,这使他们的作品带有了温暖的人文关怀色调。积极的立意,写实的风格,不卑不亢的态度,独树一帜的气质。在采用的角度和对人物的褒贬上,可以看出新生代对传统父辈价值观的扬弃和他们所开始实现的全新的进步和自由。还是那句老话,只有真实地感受生活,生活才能回馈于你真正的艺术(署名党阿飞,转载请注明作者名及出处“时光网”,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