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第一次观看伊利亚·卡赞的作品,也是第一次观看年轻时期的马龙·白兰度的作品。在这两位都获得过奥斯卡终生成就奖的影人的合作作品中,或许《码头风云》不是名头最大的,至少《欲望号街车》在影史上的影响力要大得多。但《码头风云》收获了八项奥斯卡大奖,且在美国电影学会AFI百年百部名片的名单上高居第八位,证明了此片在艺术上的地位与成就。
五十年代,受意大利新现实主义风潮的影响,美国的现实主义流派也由此勃兴,伊利亚·卡赞便是这个流派的代表人物。现实主义流派主张题材要贴近生活,反映并批判严肃的社会问题,同时在拍摄上也力求真实朴素,而且喜欢起用大批群众演员。于是,我们在《码头风云》中看到了这种接近纪录片式的表现手法,以及大量的群众演员,使得整部电影毫无矫揉造作之感,展现出了美国五十年代码头工人生活工作的真实状态。
本片的故事线索相对简单明了,亮点在于马龙·白兰度饰演的泰瑞的内心戏。一边是自己赖以为生的码头工会,会长虽然干尽坏事,但对自己不薄,而且哥哥还在工会担任要职;另一边是受到迫害的工人群体,急需自己出庭作证,为他们讨回公道。在处理「泰瑞」游移不定、左右为难的心理状态时,我们可以看到马龙·白兰度的「方法派」演技是多么得强大。当然,最终打破其内心平衡的还是一个女子,他与被害者妹妹的感情终于让他倒向了工人一方。
影片中泰瑞选择声张正义的行为是不自觉的,既有与依狄之间感情的因素,也有曾经做拳手时受到摆布的因素,可就是没有作为「工人身份」的个人觉悟的因素。个人觉得在这一点的处理上是十分明智的,极为符合泰瑞的出身背景和思想水平。因此,考虑到伊利亚·卡赞曾有过的共产党背景(虽然之后也有过不光彩的反共行为),在这部旨在控诉美国工会内部腐坏现象的电影中,反而是「神父」这个配角更多地承担了影片在精神范畴的使命,引领了大批工人的反抗和觉醒,是个看似次要但却不容忽视的重要角色。
以今人眼光看来,或许《码头风云》的故事有些单调,也欠缺了一些娱乐性,但对于喜欢马龙·白兰度和伊利亚·卡赞,以及对美国五十年代现实主义电影感兴趣的影迷而言还是非常值得一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