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这部上映三日便在国内席卷六亿票房的年度商业巨制;关于迈克尔·贝潜心打造三年之久的变形金刚新系列的首部曲;关于这部集结了众多中国元素的好莱坞商业片或者用现在流行的话说是中美合拍片,《变形金刚4》很难令人在观影过后再提得起聊它的兴趣。原因想来看过影片的观众也大都心中有数,这样一部除了视效尚佳之外的爆米花大片,似乎再难从它身上看到些别的什么优点。这不得不说是本片最大的硬伤或者说是导演迈克尔·贝本人导演生涯最大缺陷的又一次集中体现,着实令人感觉乏味,让观众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影片的中文片名被翻译叫做绝迹重生,从片名并结合开场后有关恐龙被灭绝的线索来看,这似乎应该是一部与恐龙有着密切联系的作品,而从之前的预告片来看,钢索也在其中占据了不小的篇幅,种种迹象似乎都在表明在这部全新的变形金刚系列中,机械恐龙们会占据重要位置,可事实上却并非如此。机械恐龙在影片中的地位,在笔者看来甚至还不如几位中国演员出彩,仅有的几次变形也都显得与整部影片的基调格格不入,但考虑到这仅仅是迈克尔·贝打造新三部曲的开篇,我们还不应如此过早地就盖棺定论,认为这是他执导过程中的一大疏漏。或许在后续的系列中机械恐龙们也会有更多表现的空间,而不是简单地打打酱油而已,关于这个问题的探讨,也暂时到此为止。
如果说在机械恐龙的问题上我们还能对导演有所宽容的话,那么在这部开启变形金刚后山姆时代的新作中,观众对于导演迈克尔·贝的最后一丝忍耐,似乎也到了即将崩溃的边缘。提起迈克尔·贝,中国观众似乎更愿意亲切地称之为爆炸贝,不错,擅长营造大场面氛围的导演在执导变形金刚之前,就已经拍摄了一系列以大场面,英雄主义著称的标准好莱坞大作,比如《绝世天劫》、《珍珠港》之流。而在他接手变形金刚电影版之后,也受到了来自大众的广泛质疑,可迈克尔·贝却凭借着当时最为先进的科技,以及一个老套却足够引人入胜的美国梦,再次向观众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变形金刚的第一部也成为了迄今为止四部影片中口碑最好的一部。
而就在观众对导演寄予了更高的期待值之后,爆炸贝却一次又一次地消费着观众对他的忍耐。如果说三年前的芝加哥一役是观众对导演买账的最后一次容忍的话,那么此番《变形金刚4》在北美遭遇恶评,票房也十分一般的现状,则是观众对爆炸贝不满情绪的一次集中爆发,他们再也无法容忍打着IMAX 3D技术的旗号实则却连一个基本完整的故事都讲不好的迈克尔·贝。从第一部变形金刚至今已过去七年,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给了爆炸贝充分的发挥空间,让他可以在银幕上肆意的闪转腾挪、爆破轰炸,四部作品的视觉效果也越来越好,特别是在本片中,非常明显的出屏效果配合着全片长达94分钟IMAX摄影机拍摄的内容,也着实令观众在影院内切身地感受到来自爆炸贝精心打造的强有力的视觉冲击,过瘾程度自不必说,可除此之外,又还能剩下些什么呢?
似乎擎天柱骑上钢索之后的一段打斗应是本片的最大高潮处了,IMAX3D效果着实震撼
如果说前三部变形金刚系列多少还算圆满地讲述了山姆从高中到大学再到毕业的一个完整的故事线的话,那么从此番开启的新系列来看,以马克·沃尔伯格为代表的人类已经完完全全地沦为打酱油的角色,主角光环被变形金刚所剥夺不说,甚至都完全丧失了以人类角色为主讲一个完整故事的能力,还不如前面三部曲中的海军陆战队来得出彩,更别提能不能捧出如希安·拉博夫、乔什·杜哈明以及如以往那般备受瞩目的贝女郎了。其实,就算退一步来讲,让变形金刚来做主角其实也未尝不可,但导演同样未能给汽车人或者说霸天虎编排一个合乎情理些的故事线。如果说开头给汽车人设下的埋伏以及众多汽车人的惨死还算是不错的设置的话,那么随着后来故事的展开,导演显然没有更多的精力去关注人类与汽车人之间在观念认识上的进一步沟通,而是逐渐转移到塑造更加强大的反派禁闭以及为霸天虎的回归做准备上了。故事线的凌乱不堪,东一榔头西一棒的叙事手段也再度证明了导演在讲故事能力上的欠缺,仅仅剩下擎天柱在苦苦支撑着,最终在这样一部备受瞩目的重磅作品中被放大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不仅如此,变四在广告植入以及中国元素的引入方面不仅没有提高,反而愈发无脑地生搬硬套起来,最后四十分钟在香港的大战相比于前作的芝加哥战役显得气场不足,而诸如营养舒化奶等情节更是成为了全业界的笑柄,完全不能和前作相提并论。由此看来,迈克尔·贝确实再也无法回到《勇闯夺命岛》时期的状态了。
画面上这所谓的一家子人类角色,真是对不起前三部前辈们辛苦打下的基业了
也许有人会义正言辞地反驳甚至是抨击笔者在装高冷,而且还不在少数。他们认为对待这样一部娱乐至上的商业大片,只要单纯的享受特效带来的感官体验上的刺激与震撼就够了,为什么要过多去追究影片其他层面上的诸多弊病呢,又为什么要强求影片要有很“高深”的剧情呢?不错,追求一部商业巨制所带来的感官体验上的酣畅淋漓是很重要,在当前生活压力巨大的社会之中,去影院看一部“浅显易懂”的电影似乎也成了当下人排解压力、消遣娱乐的一种绝妙方式,商业化运作模式成熟的好莱坞大片更是成为了现今都市年轻人当仁不让的第一选择,于是乎出现变四在国内票房火爆异常的现象似乎也就成为了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然而,事实又果真该如这些人所想的一样吗?
其实从变四在北美和国内遭到截然不同的待遇便可看出,当下大众对爆米花电影的认识还存在诸多不足。一部商业大作可能并不一定要有多么高深的剧情,但起码应该做到具备讲一个相对完整圆满故事的能力,在这一点上,北美的观众要比国内观众更早地认识到。从去年的《环太平洋》到今年的《变形金刚4》,在北美与国内的鲜明反差便是最好的例证,北美观众对于单单为追求视效造型的爆米花电影已经产生了厌倦,相反他们更愿意接受一些故事情节更加圆满完整的商业片,而非这一类一味注重特效3D的作品,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只注重视觉特效的影片注定会被技术更为精湛的新作所淘汰,而能经得起时间推敲的,都是那些更注重精神内涵的作品,这也是为什么现如今越来越多像《猿族崛起》这一类的科幻力作能够成为大众新宠儿的原因所在了。
环太平洋在北美与内地的鲜明反差已然不是偶然,到了变四的时候已更为明显了
当然,可能又有人会反驳说,北美观众的高眼界高品味是因为被诸多可供自由的选择影片“惯”坏了胃口,而我们国内的大众因为可在影院内接触的大片太少,以至于还未能形成如欧美观众一般较高的品味,我们的观众还需要时间。他们所说虽也不无道理,但却忘记了这个问题最为根本的一环,即忽略了这些追求视觉享受感官刺激的观众内心的真实想法。目前看来,短期内国内观众对于此类大片追逐的热潮还不会减退,甚至还会愈演愈烈。而只要他们仍然将电影简单地视为消遣娱乐排遣压力的工具,以迈克尔·贝为代表的这一批美国制造便依然会“钱”途无量。但我们可以看到的是,随着以北美观众为代表的新生代观影群体个人意识的日益觉醒,爆炸贝们未来单一追求娱乐特效的商业片之路,恐怕只会越来越狭窄。或许有朝一日,以迈克尔·贝为首的美国制造退出电影市场,真的不再是痴人说梦,而会是大势所趋!他们的全球淘金梦,也是该醒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