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奥斯卡、金球奖、BAFTA的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和最佳男主角提名。但大多铩羽而归。
据说是Martin Scorsese在上世纪70年代的某个新年夜,在帮人看房子时发现了一本1928年出版的同名非小说文学。我想对于这样的题材,老马一旦见到,是绝不会错过的。一来,作为好莱坞黑帮片的大师,对于19世纪中叶这个帮派横行群雄并起的年代当然是情有独钟甚至神往已久;其次,从小在小意大利区摸爬滚打的他,对纽约的历史一直充满好奇,很显然在意大利人到达之前,这里已经迎接过一波又一波的移民;第三,大导演爱史诗片嘛,把江湖恩怨放在国家历史的大背景下,黑帮片的升华就靠它了!不过,当年的老马还是个初出茅庐的小马哥,加上恰逢史诗片《天堂之门》(《Heaven's Gate》)的票房惨败,让各大公司都望而却步。没想到这一等就是20年,等的Robert De Niro都老了,才被总部在纽约的Miramax的Harvey Weinstein相中,大笔一挥拨了八千万预算。老马毅然启用了当时已经红遍全球的偶像派明星Leonardo DiCaprio,于是小李子接过德尼罗的枪,从此成为老马的一号御用男主角。
片中的几个主要人物和事件都有原型可寻,比如“本地帮”就来自Bowery Boys帮,屠夫Bill就是其成员William Poole,他也是抵制爱尔兰天主教徒移民的“一无所知运动”(当其成员被问到他们的行动时,会回答说:“我一无所知。”)的领导者之一。影片开场的大打出手可能出自Bowery Boys和死兔帮在1857年于五点区(Five Points)的血斗,只是时间被大大提前。结尾处两帮的再次决斗固然属于杜撰,但遇到的城市暴乱却货真价实——那是1863年7月13至16日的纽约征兵暴动(New York City draft riots)。由于不满缴纳300美元就可免除兵役的政策,在林肯的征兵令执行当天,大批低收入者攻打征兵总部,烧毁房屋;同时,一些白人劳工出于对解放后的南方黑人进入劳工市场的不满,趁机对黑人及其店铺做攻击,使得冲突进一步升级。政府最终动用军队才将骚乱镇压下去,但四天时间里已造成至少上百人死亡(大多是黑人),数千人受伤。这场灾难至今仍是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民众暴动,本片则是少有的反应该事件的电影之一。
回到本片,子承父业卧薪尝胆的王子复仇记本身多少有些老套和牵强,但导演的高明之处在于把它放在民族融合的阵痛和城市建设的洪流的大背景下,使得这些私人恩怨帮派仇杀显得荒谬而悲壮。当两帮的二把手举着刀斧冲向军警的枪林弹雨,当两个boss在被大炮轰翻下仍执着决斗,当死去的人们被盖上布头上面放着市政府免费提供的蜡烛,当那片墓地逐渐长满杂草远眺对面平地而起的高楼,贯穿全片的旁白再次响起:这一切都为了什么?有谁会记得他们么?
大场面、大制作、明星多,本片的史诗气质毋庸置疑。剧组在罗马的摄影棚重建了当年曼哈顿下城的五个街区,又请来历史学家、技术顾问、拳击教练、方言老师、甚至意大利神偷来对电影和演员做指导,应有尽有的配置也反映在多达10项的奥斯卡提名和12项BAFTA提名中。但老马这次似乎有些用力过猛了,使得华丽外表下的主题显得急于求成,尤其是那些历史背景的交代与故事主线稍嫌脱节。据说本片第一个版本比现在的166分钟还要长一小时,或许在那里才能领略完整的史诗经典。但这样的长度显然是发行公司不能接受的,老马最终的妥协留下了遗憾,不知Weinstein面对最终获奖寥寥的成绩是否也心存后悔(本片奥斯卡10项提名却一项未得,史上排名第二)?
在97年演完《The Boxer》后,Daniel Day-Lewis偷偷跑到佛罗伦萨学了几年制鞋。此番重返大银幕,这位恪守方法派表演的英国影帝继上次跟世界拳击冠军训练之后,这次又拜师屠夫,学习屠宰技术。他在拍戏过程的一百多天里一直坚持说纽约口音,甚至在被查出得肺炎后拒绝看病,理由是不符合片中的历史条件。持有爱尔兰国籍的他在片中表现的极度憎恨爱尔兰移民,而一飞刀射中林肯画像的他后来竟然靠扮演林肯拿到影帝。他奉献的大反派风头盖过了其余所有卡司之和,奥斯卡上输给最年轻影帝Adrien Brody实属意外,不然他可以更早完成史上首个影帝帽子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