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电影及电影人及电影发烧友的联盟公社 – Mtime时光网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7151

【五百部】Midnight in Paris _ 他们的黄金时代

$
0
0

没记错的话看老爷子的第一部电影是Annie Hall(《安妮霍尔》),看完当时冒出一个念头:如果这辈子有机会写小说,一定要有一个跑龙套的角色,又瘦又小,头发稀疏,戴副占了脸三分之一的黑框眼镜,尖下巴,话巨多无比,最后主人公方救世界于毁灭之际他蓬头垢面地从废墟里窜出来跟你大谈Jung和Freud。我真的太爱看Woody Allen对着镜头自己逗哏自己捧的模样了。


个人把《午夜巴黎》定位在魔幻现实主义。无论电影或小说,这都是我最钟爱的流派(虽然没看过多少=。=)。一直觉得魔幻现实主义其实就是虚构艺术本身的一种升华,因为所谓“现实主义”也不是现实。作为代表,《百年孤独》和《大师与玛格丽特》同样精彩,但总觉得只有前者才是真谛,因为这个词落在“现实”上,该强调的是一种充满传奇色彩的生活可能性——用“迷信”来形容可能更贴切,正如《白鹿原》一类乡土作品一样,即使常识告诉我这些魔幻元素纯属瞎掰,内心还是会有个声音说,“可谁又知道呢?”——而不是贯通全篇的天马行空。于是Woody Allen式的魔幻现实主义完全合了我的口味。


《午夜巴黎》就是这样。每个人大概都对某个遥不可及的时间或空间抱着幻想,既然有人说巴黎午夜十二点的钟声能满足这帮意淫者,便不去否定这种都市传奇又何妨呢?这也大约是本片能引起观众巨大共鸣的原因,它磨平了不可能事物的夸张性,让奇幻和现实的过渡更加平滑,带来的对“无稽之谈”的否定度也自然降低了。


《午夜巴黎》让我看到The Purple Rose of Cairo(《开罗紫玫瑰》)的影子。也不知道Woody Allen是想用此类电影告诫成天做白日梦的人们滚回现实去,还是仅仅为了把它们拍出来以满足自己的幻想。总之每次电影结束我都能感到来自导演深深的恶意:“看,玩儿脱了吧”。“什么都是别人的好”这句真是话糙理不糙,且作为这部电影的影评完全足够了(有时候想想把影评写成长篇大论的……)。看不惯装逼的人八成对这部片子喜欢不到哪儿去,但说真的,大量出现的名人作品等高逼格元素一定只是源于Woody Allen久积成疾的话唠罢了。


整个电影在视觉上给人的感觉就是色彩鲜丽,城市本身底子不错,白天光是在路口随便架个摄像机恐怕就能拍出八小时完美素材;晚上华丽丽的灯光服饰和颇有气质的演员们,虽然场景都不大,格调绝对到位。配上满溢怀旧情怀的音乐,整个电影看得人欢畅无比,可以算是部拍给读书人的A片了。


#伍迪·艾伦/Woody Allen伍迪·艾伦
Woody Allen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7151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