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重温并不一定是冲着回味经典去的,也可能是为了提醒自己,在这个傻X如云的时代,还能保持一份清醒是多么难得。)
描述精神分裂者的电影不在少数,其中也不乏《搏击俱乐部》之类的精品。以异于常人的目光打量世界、讲述人生,可以颠覆人们的传统思维,取得意想不到的新鲜效果。但如袁和平指导的《苏乞儿》一般,以精神分裂的方式来讲精神分裂的故事,能导致的一个最直接的效果就是使观众也出现精神分裂,肉体观影,魂飞渺渺,或者质疑几十分钟前花50块钱买票的人究竟是不是自己。国产电影以家仇国恨为剧情推动力是习以为常的手法,但以如此分裂的形式将家仇与国恨剥离地天各一方,实在是造成了一种骇人视听的效果。对于电影在苏灿报家仇后的章节被硬生生拔高到民族大义这一点,我实在难以理清袁指导的思路。后来我看到影片的编剧原来是杜致朗,于是我明白了。他上次做编剧的影片是《霍元甲》。
原来是苏乞儿分裂成霍元甲了。
这部电影在烂片如云的2010年原算不上一朵奇葩,污水下面还有烂泥,情节差你可以看它的3D,3D差你可以看它的动作,动作差你可以看它的造型,造型差你还可以去听周杰伦的歌。可是电影频道你为什么要锲而不舍一遍一遍地放这部电影呢?!在看了两遍安志杰的铁胸罩、赵文卓的霹雳舞和清朝末年的美摔后,我赫然发现中央六的节目预告中又出现《苏乞儿》。法律规定精神病人在发病期间引发的犯罪活动不被追究刑事责任,但好歹受害人可以要求对精神病人做精神鉴定,但当你遇到一部精神分裂的电影呢?法院的传票要下给谁?袁和平么,我不知道他家地址。
无论何种类型的影片,情节架构始终是骨,在此基础上才能谈用动作和场面使它血肉丰满。徐克1995年的作品《断刀客》是一部个性鲜明、色彩强烈的影片,喷薄欲出的阳刚之气和歇斯底里的宣泄感使得电影形式感极强。但影片角色的心理发展轨迹通过细节不徐不疾地展露出来,给观众足够的留白以对角色产生代入感,同时徐克对电影节奏恰到好处把握,使得本来略显简陋的故事脉络骨骼清奇。在此基础上动作和色彩的匠心独运才算得上锦上添花。《苏乞儿》的情节并不复杂,被害——追仇——沉沦——苦练——复仇,典型的传统动作片一以贯之的线索,但它最大的败笔就是在结构递进的关节上交代不清,突兀感应接不暇。撑起整部影片爱恨情仇的罪恶之源是袁烈对苏灿父亲的刻骨之恨,不过这份仇恨通过几句并不出彩的台词表述出来,显得过于单薄,纠缠不清的过往无法让观众明确地对苏家遭遇产生同情和认同感,这样使得整部影片从基础上就不扎实。接着苏灿追杀杀父仇人,忽的便到了气势磅礴的壶口瀑布。取自然之景是好事,但不能与剧情融为一体,就显得矫情无比。我看到滔滔江水连绵不绝,不禁感叹祖国河山壮丽、景色雄奇,一群人却在岸上打打杀杀,这又何必呢,何不手挽手共看水东流!片中配角人物取之则来,弃之如敝履,反派雌雄双煞,莫名其妙的采药高手杨紫琼,精分而出的周董和刘家辉,这些人物出现的突兀和造型上的疏离感使得电影的时代背景变得飘忽起来,所以影片第二节突然进入时代感极强的清末,苏灿醉拳败夷人,家仇和国恨的突然对接让人有种被强行扯入历史的感觉,仿佛在走在田间地头就被抓了壮丁。这是最被人诟病的一点,用麻绳的话说,观众被高潮了。
2011年时我看到一个令人惊悚的消息,《苏乞儿》进入北美市场了。连我都感到汗颜,这早已不是李小龙的时代,老美也不是见功夫片就感冒,出口这样的影片,那你前段时间在人家街头巷尾轰炸的国家形象宣传片不是白放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