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奇怪,我从不听戏,最钟爱的几部国产片却都有些伶人唱段。尤其如《霸王别姬》,真能看得人醉了痴了:这绝不是单靠镜头、剧情或音效能带来的观感。乐起,词出,亮相,转身,这些千百年文化沉淀出的艺术形式,无论表达力和信息密度都是电影本身所难及的,于是当它们被呈现在银幕上,每一帧都是无比丰富的情感和故事。
【不疯魔,不成活】
镜子在《霸王别姬》的视觉艺术里最让人印象深刻。蝶衣与小楼、蝶衣与四爷的对话,同镜头总是一个镜中人和一个现实人——作为观众的我们同时面对两个角色,二者间的交谈有了独白的味道;又仿佛自己在照镜子,映出的竟不知是剧中人还是屏幕外的我——代入感提升不说,自我身份的不确定感也被营造出来。蝶衣在剧中不也是这样一个角色吗?自改口叫了自己是“女娇娥”,便从此入了戏再出不来,有时看看镜中的影子,却只能被唤作虞姬,连戏子也不是。影片里这种隔断现实的道具不止一二,譬如鱼缸,譬如火焰和烟尘,譬如窥视者面前的眼睛和门窗。整个电影便在这样一个戏与现实的混乱感中进行,戏中人(戏子)不知自己在不在戏中,戏外人(观众)不知自己在不在戏外。这也许便是我所说“痴”与“醉”的缘由吧。
【人得自个儿成全自个儿】
《霸王别姬》是一部关于命与人性的电影。第五代导演的早期作品里深深印着他们经历过的那个时代,那个以冲突、激荡、更替为关键词的时代,这使他们娴熟于塑造沧海桑田风云变换,娴熟于用故事来讲“命”。政权更迭是不可知且不可抗的,新时代追溯旧时代却实在是造化弄人了。不断变化的现实其现实感渐渐无存,唯一不变的只有戏,反而显得比生活更让人信服让人触手可及。而所谓人性,根本经不起命运的亵玩,于是角色们不得不为了成全自己而抉择:是逃离现实,还是从别人手上夺取它?正如《活着》一样,也许太多人不喜欢这种似乎被放大了的大苦深仇,不喜欢被“丑化”了的旧社会。然而我们又能说什么呢?作为一个一无所知的看客。
不太敢写这部电影的技术分析。《霸王别姬》的镜头、音乐和表演都是有震感的。近距离大特写,歇斯底里的情感外化,高密度、大起伏的戏曲式背景音乐烘出冷峻凄厉的气氛,光和影调教得如教科书一般:浓重的阴影教人不自觉联想到Hitchcock,夸张色调的打光(葛优的几个大特写尤甚)更是让人有种看Kubrick的感觉……;人物分析也是篇论文的重量,角色形象简繁有别,又个个鲜明如真实一般,若我再看十遍,大概又能转十次念吧。
也许偏颇,但个人心中《霸王别姬》是部臻入化境的电影。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