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听说有《狼图腾》这样一本畅销书,引起读者强烈反响,书还没读,电影出来了。怀着好奇与敬畏,我走进影院一睹为快。当我看到陈阵第一次被狼群所围,在紧张的音效中,一条酷酷的恶狼双眼射出凛冽的寒光让我的心为之一颤,也同时得到莫大的安慰:在美团网里以三十元的价格买下一张三d大片的电影票有这样一个镜头,就值了。可一直看到最后,就再无惊喜,因为影片我只看到了狼,没看到也没有感受到什么所谓的图腾。还有,就是演员的表演集体缺失,如果非要选一个演技好的,我只能选狼,本色出演很到位。
影片主要讲述1967年,北京知青陈阵和杨克响应国家上山下乡的号召,从北京来到了内蒙古额仑大草原插队。在大草原上,他们结识了蒙古族牧民毕利格一家,也见识到了草原上最令人敬畏的动物:狼。在与狼群的接触过程中,陈阵对这一物种有了强烈的兴趣,甚至有了想自己养一只小狼的念头。就在此时,一群外来人贪婪地掠夺了狼群储存过冬的黄羊,打破了狼群和牧民之间的生态平衡。而以场部主任包顺贵为首的生产队员更是发起了一场灭狼运动,让狼群和人类之间的关系陷入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
对影片的法国导演不太熟,可我对他很早以前那部《子熊的故事》却记忆犹新,那是一部类似于纪录片的以熊为主角的优秀作品,导演驾驭起演技远不如人类的凶猛的大狗熊却能把观众看得热泪盈眶感人至深,可见其功力之强。在我的印象中,法国导演对大自然与动物的掌控能力超强,这从雅克贝汉的纪录片《天地人》三部曲可见一斑,《迁徙的鸟》、《微观世界》、《喜马拉雅》中前两部是我特别喜欢的,导演用超高难度的拍摄手段完成了对动物世界的珍贵记录,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还有那部曾经获得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的《帝企鹅日记》更是脍炙人口,用拟人化的手法记录了企鹅同大自然恶劣的生活条件作斗争的感人故事,导演也是法国人吕克雅克。
那么这部依然是以动物为题材的《狼图腾》由法国导演特别是有过成功经验的法国导演来拍,成功应该是水到渠成,理论上可以这么推断,可是我却觉得结果不太如意。如果这部影片片名是《狼》,我觉得法国人成功真是轻而易举,我们也可以给与很高的期待甚至可以憧憬着获得国际大奖。可影片的重心可能在“图腾”上,那为了表达这种文化现象,“狼”的部分应该是由狼们高质量的完成了,可更重要的“人”的部分的重任就落到了冯绍峰、窦骁等人的身上。很可惜,他们的表演让人失望,这既有他们自身的原因,也有导演甚至编剧的责任。
首先是男主角冯绍峰,他饰演的是北京知青陈阵,响应国家号召去内蒙插队。不知导演为何会选他做男一号,也许是国内朋友推荐的,外形俊朗粉丝颇多,有票房号召力,可我却觉得他有潜力成为票房毒药,因为几乎所有他主演的影片,什么《鸿门宴》、《太极》、《后会无期》、《画皮2》等等都可列入烂片行列,时间长了,观众眼睛能总瞎么?!而从片名就可看出男一号应该在某些气质上有“狼”的基因或特质,而冯绍峰身上连“色狼”的特质都没有,怎么能胜任?他在向老毕力格的女儿、已经是孩子他妈的嘎斯麦表达爱慕时,观众都已经笑场就说明问题了。他在表达情感时的歇斯底里远不如马景涛,体现个性时和孙红雷都差了不少。
窦骁就基本上是打酱油了。而本应最出彩的那句:不要打天鹅了,你们看过《天鹅湖》么?我差点又要笑场了。不知为什么,他那总是一脸憨厚和无辜的笑容,总是被我定格在《山楂树之恋》里的那个“老三”上。既然设置这个人物,也要把他和“狼”联系在一起呀,哪怕他是被狼吃了的“小羊”也行呀。
要说还过得去的人物就是老毕力格和主任包顺贵了。
老毕力格是影片着力塑造的灵魂人物,是陈阵的启蒙老师。关于狼的生活习性和传说以及内蒙人与狼的渊源、关系都是通过他来阐述的,最后他是死在了同族人的炸药里,凸显的是自然生态中可怕的不是猛兽,而是人类自己。这个人物本身塑造本身并无问题,问题是他没有很好地带动陈阵、杨克等更好的阐释“狼图腾”的主题。
包顺贵是作为前面那些人的反面出现的,贪婪、强权、无情的屠杀其实是可以更好的反衬“狼图腾”,反面人物是体现主题的一把利器,用好了可以一举致胜,可是很遗憾,最后包顺贵那一点人性体现在狼王最后的精疲力尽、倒下死去,而老毕力格等人的死他却无动于衷。
导演在剧情上也有硬伤。在说陈阵和窦骁去找狼崽时,对狼的无情的屠戮让人心痛,那个想买狼仔的牧民摔死狼崽让我们恨的牙根直咬,于是陈阵收养了那只狼崽。可那只狼崽除了长大后的嚎叫,我们分明只当那是一只萌萌的小狗崽。细节虽然不少,也体现了人和自然的亲密融合,但是如何将狼与图腾联系在一起,是个问题。影片其实有多个狼袭击羊圈、狼群袭击马群等等精彩细节,可我们在身临其境之后,感觉不过是精彩的纪录片,而无法将它与“电影”联系在一起,更不用说有图腾的概念。我不知道自然与环保和图腾难道是同一个概念?或者在法国人看来,环保与自然就是“图腾”?而我认为,被导演忽视了的以老毕力格为首的内蒙人身上是最能体现狼性的,而这一狼性进一步升华为图腾则需要陈阵和杨克的配合。从该片剧情上看,狼的表演冲击了剧情,而人的表演则完全出于从属地位,情节支离破碎,没有通过一个又一个环环相扣、震撼人心的细节来阐释这种图腾,形不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在这方面的成功案例其实我想到了张艺谋的《红高粱》,《狼图腾》是动物,《红高粱》是植物,有类似之处。那部影片里我奶奶的形象总是用逆光形成光环,神话了,其实就是一个图腾,而影片的剧情也以我爸爸出生前后分为爱情和抗日两部分,用三个崇拜来体现这个图腾,即对性神、酒神、死神的崇拜,影片的无数细节包括颠轿、野合、杀牛、踩高粱、敬酒神、喝酒闹事、杀民族英雄、炸日本军车 等等都是紧紧围绕主题进行的,也就很好地阐释了“九儿”这个图腾的含义,其实就是赞美生命,赞美生命那喷涌不尽的勃勃生机,赞美生命的自由、舒展。《狼图腾》如果参考这个思路,塑造一个具有狼性的人或者民族,在细节上下足功夫,在剧情上下足功夫,也许就不会成为现在的“半纪录片”了。
其实,也许是我吹毛求疵,毕竟从整体上看,这是我目前在贺岁档上看到的最好的一部影片,只不过是看得不够过瘾,或者导演名气太大希望过高。影片在拍摄狼的部分还是世界级的水准,值得我们国内导演好好研究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