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因为要去台湾旅行的缘故,有些不怎么感兴趣的电影也愿意拿出来看一看,比如《悲情城市》什么的,我就算知道了是那个时代造就了悲剧,因为无法感同身受,无法理解太生活化的镜头和人物,只希望真实带点距离感才好。喜欢听历史故事,但不代表可以看悲情城市。
第二次看《海角七号》,觉得历史可以用电影连接起来了。
赛德克巴莱是开始日据时代,海角七号里的回忆是日据时代的结束,悲情城市是日据时代之后国民党的掌控时代,太平轮是国名党战败后退到台湾,应该还会有关于两jiang时代的电影,虽然很多东西不能说得太明白,但是台湾电影还在努力还原历史,是不是值得天朝反思呢。
并没有觉得海角七号有多么深的含义,08年看的时候,只觉得是一部一眼看到底的爱情电影,男女主角也没有经历什么纠葛痛苦的桥段,貌似莫名其妙地就在一起了,然后电影就结束,happy ending.
好吧,今天又看了一遍,越发觉得这是个烂剧情,男主女主没亮点,倒是配角看着很可爱。
不得不说,N年后,看人看事的角度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或许不在意细节描述,或许在意后面的一片日落,或许不在意逻辑关系,或许在意海面吹过的风。颠来倒去,无时不刻都在变化和不确定,像是如今的我。
看到一篇评论里说:台湾的社会现状其实是一个大多数人内心带着伤口和心理疾病的状态。在一个全民皆伤的环境里,唯有这种恰到好处的,不会熄灭也不至灼伤的温暖,唯有这种温暖,才能告慰人心,才能治愈那些,小心翼翼的,敏感而忧愁的内心。
或许是吧,电影里垦丁的天总是这么明朗,音乐也是这么明快,烦恼和哭泣都没有感伤,在各色各样的人物里,都能找到自己和他人的影子,这些影子让人们嘴角上扬,在人们有些固执消极的石头上敲击了一下,闷闷的声响,回荡开来,一圈一圈的涟漪,是不是又想起些什么了呢。
邮递员,是让故事发生必不可少的存在,可见,这是一部多么富有浪漫情怀的电影,小人物小生活和小爱情,在信里发生,也在信外发生,在从前发生,也在当下发生。
生活,真的不需要用力过猛,不需要欲仙欲死的毒品刺激,就只需要淡淡的,自然会吸引着人前往。就只需要说一大箩筐的废话,仿佛就有数不尽的缘分在了。就只需要日出日落,我们就老了。
影片最后,80多岁的友子,只给一个背影,在太阳落山后,打开60年前的信件,会有怎么样的感慨呢,或许都不在意了吧。“留下来,或者我跟你走”这种浪漫的情话还那么重要么,不管是何种选择,何种无奈的结局,在时间的洗刷下,都没有遗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