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代”+擦边球性虐→Duang⇒《五十度灰》
——《五十度灰》的烂片动力学
——简议无聊时代的意识形态
扯/空语因明
即便已经粗略知道它是怎样的烂片,但我还是被“五十度灰”这个莫名其妙的名字骗来了兴趣。看完之后发现,影片名字几乎是自动提取关键词,再加机器翻译而来的。至于影片内容,众多吐槽飘来淹没了它:烂片,空洞废话太多,激情场面太少,情节还不如色情片丰富;伪劣性虐,伪劣支配欲男,伪劣献身欲女;虐恋不足,装逼有余…所有看起来都是那么虚假,只有意淫是真的。
有评论说,这部电影是献给女性的软情色片。如果这样说的话,应该是在嘲笑女性观众的智商吧:流行电影本来就倾向低智力化,况且《五十度灰》已经弱智乏味到“苏”化(读者性身份幻想)了。还有评论则说,在《五十度灰》不是软情色片的时候,它是一部卡通片般怪异的家庭动力学的研究(美利坚《娱乐周刊》评语)。这个评论无疑也是在“夸奖”它。把“卡通片般”的幼稚和家庭动力学的严肃放在一起,显然是一种讽刺。这种讽刺揭示出一种兴趣,即对《五十度灰》进行某种动力学建构和评论。
【根据烂片动力学评《五十度灰》】
《五十度灰》所涉及的显然是围绕性别关系的烂片动力学,在这方面,它和《小时代》具有类似的素质。根据相似原理,第一种关于《五十度灰》的动力学模型通过种间对比而来:
“小时代”+性虐擦边球→Duang⇒《五十度灰》
这是《五十度灰》的“情节物理学冲击产生式”。将性虐擦边球撞向《小时代》,然后Duang得一声,《五十度灰》就产生了。根据动量守恒定律,Duang前后的动量不变,这意味着,《五十度灰》和《小时代》具有同样的价值观积分。由于Duang之后的情节能量会有损耗,因此解释了《五十度灰》在情节上不如《小时代》那么纠结,它把《小时代》中的多体混杂情感关系,抽剥成伪虐恋的两体情感关系。这么说来,《五十度灰》在冲击力上尚可,而在情感能量上不如《小时代》,毕竟《小时代》和韩剧们代表了东方情感辩证法的魅力。《五十度灰》和《小时代》都是把MTV扯长成了电影,拉扯过后留下的空白就由围观的热情来弥补。据说《五十度灰》的原本英文小说的语言表现停留在初级中学的水平,在这一方面,它似乎和《小时代》是极其相似的。之所以把《五十度灰》的情节产生与《小时代》类比,只是由于观看素材上的便利。实际上,《五十度灰》并不是某个版本的《小时代》,而是具有全新的烂片背景。
根据《五十度灰》自身结构来作的动力学分析,可以将其归类为“虐恋装酷型”,表达式为:
纯婊花痴女+空想帅富男→发酵→发骚→摇晃试管→“虐恋”装酷型
这是“原型生化合成式”。《五十度灰》之所以是烂片,并不在于它涉及虐恋,而在于,它太不虐恋,太装了。其中的捆绑,鞭打,主奴合同等之类的,都太假了。男主角的酷和女主角的纯也都太假了。这些虚假和做作都把虐恋中的奴隶情感推向了非主非仆的矛盾中。
不过,对于幻想完美尚未冲向无聊的青少男女而言,凭什么因为《五十度灰》中的角色是幻想设定的就说他们劣质呢。蝙蝠侠和钢铁侠都那么有钱那么酷那么聪明那么具有正义感,也是幻想出来的!它们也那么流行,但是针对它们的厌恶感却要少很多。再烂的情节,它能那么普遍地去烂,总说明它自身具有被普遍需求的情感;而它之所以烂,或许是因为它太容易使人出戏,让人清醒地面对虚假了。
【无聊时代的意识形态】
像《五十度灰》这种烂片能够流行放映和大肆敛财,或许作为另一个例子表明,全球人类进入了无聊时代(或许有些夸张)。无聊时代的内在标志大概是,众民围观丑奇劣,并以此释放无意义的压抑或者为丑奇劣镀金,以此强化难以满足的幻想。而《五十度灰》即属于为丑奇劣镀金的类型。无聊时代的外在标志是吐槽的兴起,当一种文化产品无论在形式还是在质料上都悖谬空洞,那就只有吐槽才能作出弥补。《五十度灰》无论能够满足群氓对虐恋的窥视,还是只暴露它的悖谬乏味,都能在无聊时代通过网络式的传播获取影响力。在这种意义上,它参与着庸俗现代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