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影多了,有时会心生挑剔,譬如看《灰姑娘》,因为不再年轻,也不再如儿时对童话般存有最真实的爱,眼光揉进了许多现实的因子,看一切难免穿过有色的瞳孔。上一次写《灰姑娘》时,将她描述为类同“玛丽苏”式的人物,诟病剧情,引发(相当部分)公愤。有人甚至通过微博、QQ加好友来质问我,实在有愧。後来设身处地从非专业影迷来思考,因为看电影不多,又感到现实的疲惫,把心思寄托在了最简单的事物上。就像上世纪30年代时的美国,在经济危机摧毁一切时,电影业被刺激得蓬勃发展。
简单的故事最能动人,所谓专业人士也不要想得太多,反而束缚自己。从事实上讲,《失孤》也存在许多问题。但我看电影时更被情感吸引,不自觉选择忽略了其他瑕疵。事后想起来,可以給这部电影三星半到四星,时光打分系统7分多的样子,还是值得肯定的。某些影评人则給了更低的评价,都在吐槽剧情上的一些硬伤。我有两个看过了《亲爱的》的朋友,都觉得《亲爱的》比《失孤》要好,也能挑出《失孤》里一些明显的问题。因此看来,一部深或浅的电影,无论是影评人,还是观众,往往都难以统一一个思想,众口难调。自己喜欢就好。
《失孤》在细节处理上比较细腻,不难感受到彭三源导演的女性心理。动人之处也很多,而这些动人的片段都与刘德华有关,再一次证明了其演技的真伪难辨。虽然刘德华在《无间道3》中打败了梁朝伟,终于首次获得台湾电影金马奖,但我始终觉得他的脸上写着莱昂纳多似的四个大字:“我会演戏!”。他的表演僵硬,略作,带有明显的演戏痕迹,往往让人出戏。《暗战》、《大块头》、《无间道3》,刘德华的演技明显有了进步,因此才能斩获各种大奖肯定。而这部《失孤》,才是我真正认可的可以算作他本色出演的片子。演技真心好。
已经忘了何时是初春还是初冬的一个晚上,我独自来到公园。很冷,我坐在亭子里吹着风。我看着远处广场上群舞的人们,看着昏黄的灯光映着湖水,黯淡了可能会有的星光。寒风凛冽的时节,我在椅子上感到了寒冷,除了迷茫,更多的是关注为什么亭子里还睡着一个人。是流浪汉么?就算是流浪汉,为什么会走向流浪。地上一层薄薄的被褥,盖着一层同样单薄的被子,只有头发隐约可见。一动不动就像被冰冻,而我犹然感激自己在迷惘过后就能回去睡在一个温暖的被窝。刘德华饰演的雷泽宽和井柏然饰演的曾帅,就这样相偎睡在不温暖的亭子里,我想,原来这也是一个理由。一个离经叛道、或者说无法挣脱的命属。
在15年的漫长道路的寻子之旅,如果真的存在,那么人一定变得疲惫,寻找丢失的孩子,也一定形同一部机器,不断寻找而不知终点。是哪位影评人质疑关于剧情中刘德华明明戮力找寻自己的孩子,到了最後却在帮曾帅找爸妈?认为这是硬伤。我并不认可这是彭三源编剧的硬伤,在寻觅的过程中,雷泽宽实际上产生了心魔,如同《飞行家》中的“霍华德休斯”。因此,在曾帅买东西时,雷泽宽以为他走丢,大发脾气,像父亲一样教训孩子,却在那一刻忘记了曾帅并不是他的孩子。因为十五年的漫长,希望愈发渺小,他知道自己一定找不到了,却从不说出口,不愿意承认,害怕说出来的话就变成了真的。他帮助曾帅,侧面上帮自己圆梦,最终曾帅与父母相见,应该哭的三个人哭了,雷泽宽也泪流不止。
不足之处还是比较明显的,倪景阳这条线索,与整个影片主体都不太搭,在画面里他们有简单的穿插,但个人觉得要是能够深化一些就更好了。同时,一条关于拐卖的线索一发布,就有多次给予各路群众及他们的电子设备特写,尽管导演想阐明数据信息时代的效率化、及时化,却显得有些怪异。这部电影把寻孤的诸多片段集合起来,没有恒定的主线,也是让人诟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作为一个重庆人,在听到那些重庆话时(虽然同城地区各异也有一些差异),有些陌生感。寻孤之旅,类似公路电影,所以看完下来领略了祖国山河的风光,倒是惊喜。
电影比较正能量,没有像《亲爱的》一样,展露多少黑暗的成分。雷泽宽在路上遇到的也多数都是好人。我不敢说真实的世界是不是也是这样,不知道电影的真实事件成分更多,还是戏剧夸张成分更多。我们知道,一部悲情电影要想博得观众心理的认同,必须要加入一些欢喜的事物,所以曾帅的故事圆满了。故事最後,风光旖旎,雷泽宽驾驶着摩托车再次踏上了寻孤漫漫路。大师并未化解他心中疑惑,前方是黑暗更多还是会有一个可能的光明结局?
我想起了《真探》里那句话:Oncethere was only dark, if you ask me, the light is winning.——(光明与黑暗对决)曾经世界上只有黑暗,所以在我看来,是光明占了上风。
我很喜欢这句话。致世界上所有的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