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日式纯爱电影以其独特的价值取向和风格始终担纲着日本爱情类型片的主力。相比二十一世纪后好莱坞越来越多的「炮友」电影或者「一夜情」电影,日式纯爱电影的清新、阳光、纯净与含蓄显然更贴近东亚各国的文化。因此,这样的一种无关物质、性欲,充满了乌托邦色彩的纯粹爱情也自然拥有了十分广泛的群众基础。无论当年的《情书》,还是后来的《只是爱着你》、《恋空》,都以同样的恬静唯美带给了我们回味悠长的余韵。
当然,日式纯爱电影也有着无法避免的硬伤,比如剧情、角色方面的程式化和套路化,以及某些逻辑上的造作和牵强。以《花水木》为例,虽然人物一贯地养眼,风格也一贯地唯美清新,但从片名到剧情,不时出现的「牵强附会」多少影响到了这部作品的整体表现。
影片伊始,开宗明义地介绍了「花水木」这种植物,从生物学分类到花期再到花色,尤其是点出了「报答」这一花语,这便很容易让观众先入为主地以「报答」作为关键词来欣赏影片。但莫名其妙的是,在占故事主体的爱情脉络中,我们找不到任何与「报答」有关的情节。而花水木也只是女主角的父亲在离开前为尚且年幼的女儿种下的一株植物(留下的一个念想),就算删去这一桥段对整部影片而言也丝毫无损。
这一点与剧本本身的模棱两可有着很大的关系。从本片的幕后制作可知,剧本的灵感来源于日本一首同名歌曲,撰写剧本的吉田纪子先是由歌词联想到父亲对女儿的牵挂,然后写着写着又转向了两个年轻人之间的恋情。片名引出的是父爱,而影片的主题则是初恋,有此含混不清的剧本,也就必然导致了毫无因果关联的情节,甚至还舍不得扔掉「花水木」这个名字,实在牵强得紧。
不仅如此,男女主角间爱情的峰回路转亦是相当生硬。从两人相识一直到男主迫于家庭重担而选择与女主分手还是比较正常的,之后双方作出各自的选择(男主与爱慕自己的家乡女孩结婚,女主准备和志同道合的学长结婚)也都入情入理,这样的情节很有现实意味,同时增加了爱情的变数。然而,为了让这对鸳鸯最终破镜重圆,编剧不惜走向极端,一边让男主的妻子主动与其离婚,一边让女主的未婚夫死于战火,既牵强又狗血。更重要的是,观众看不到两个人一定要在一起的渴望,如此虚浮的情感至少是无法打动我的。
日式纯爱固然美好,但若处理不当便极易落入脱离现实的窠臼,一旦偏离过多就失去了可信度,这样的作品是很难赢得观众的共鸣与认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