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 follows》的最初翻译从《它在身后》或者港译《病灵》之类到现在的《神秘追随》也算得上翻译的神形兼备。
《神秘追随》的优秀之处在于其故事的构思的突破,其实大多数恐怖电影,无论是欧美还是亚洲基本的思路就是逃脱怪物、鬼灵之类对主角的虐杀,以及主角怎样反抗,结局无非也就那几类。但《神秘追随》的精彩之处在于它脱胎于这样的模板,却做出了不一样的味道。
首先,怨灵或者怪物的虐杀对象,具有无比明确的目标,而且被虐杀对象的选择方式,是通过性爱来确定,以此来传播,这就把人物的选择上升了一个伦理高度,以性换取生存还是带给别人死亡,甚至连怪物杀人的手法都是如此。(当然很多人就要开始分析导演用性爱在隐喻什么,基本都能想得到能扯出来相关事宜,但我认为对本片此方向上过多去解释和分解,其实是背离了电影的初衷,电影已经表达的很明确)
其次,电影的渲染手法借鉴了很多东方恐怖片。恐怖片其实最重要的还是氛围,所以这里我想先聊一聊题外话。
欧美的恐怖片和亚洲地区的类恐怖片很长的一段时间中都表现出了完全不同的形态,欧美的恐怖片其实不怎么吓人,无非就是一些恶心的怪物、丧尸,即便是鬼魂一类的题材,也必须有一个实体来贯穿全片,所以,我们往往被怪物、鬼魂出现的时候吓到了,后面基本就是当作动作片来看的;而亚洲的恐怖片基本都是以氛围见长,怪物基本都是神龙见首不见尾,杀人于无形,基本最后才能惊鸿一瞥,但是看完之后带来的心理恐怖,却是很长时间都不能消除的。二者的差异性,其实还是来源于文化的差异,就拿我们的乐器来说,中国古乐器基本都是弦乐器为主,我们所追求的是一个音域的概念,以及乐曲整体的感觉,而国外的管弦乐以及钢琴,追求的就是精准到单声,我们的绘画是写意至上,留白深远,而国外画作也是写实为主,留白像黄金一样重要。所以这样的文化差异,导致了我们的电影也往往呈现出不同的状态,所以,为何《西游记》一再重拍都没能超过第一版的好评,第一版我们就是在写意,即使是妖怪的塑造,都是8分人2分妖,而后来的我们老想拍出《魔戒》一样的《西游记》所以就显得有点不伦不类,脏兮兮的怪物,恶心的造型,就失去了灵性,所以就会显得水土不服。
其实我们一直在拍这样的东西
反过来,欧美的此类电影因为有长期的文化积淀,写实主义就是其文化基因,所以拍起来驾轻就熟,这也是我们在新形势下如何拍好神话类电影的一点启示。继续回到恐怖片上来,欧美观众其实对写意的恐怖片也很买账,《驱魔人》为何如此轰动,其实就是氛围渲染加恐怖写意占了很大的成分。
所以,《神秘追随》也在超这一方向改良,常常用很多物件,人物眼神,以及不紧不慢的镜头推移来产生一种极其不安全的氛围,使得全片都呈现出一种惶恐的情绪,怪物可能出现在电影的下一秒,其中性爱的处理都散发深深的不安之感,仿佛没有安全的时候,所以也就产生了“意大于形”的恐怖效果。
满墙的老照片,而且部分显得极其惊悚,全片多次特写,其实就是氛围营造的一种手段
最后,对于影片的设定还有一些不理解之处,IT的追随貌似是毫无规律的,而且不下水,不能穿越实体,这也是比较遗憾的地方,剪辑出现了一个明显错误。
这是前后几秒钟的画面,女主一个回头就换了背景
而且影片中隐藏了两个支线故事,开头的女孩有可能就是传播给女主的男人第一次传播对象,女孩死亡后,他再次传给了女主角,所以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骗子。女主角一个人跑到了河边,看到了三个游船上的男人,然后脱衣下水,所以女主回到家后,显得稍微镇定,估计也是再次传播了给了他人来争取时间,所以这个故事里大部分人,都是选择了把死亡带给他人,这真是一个悲伤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