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影院前,我有两个担忧:
一是担忧侯孝贤导演为了商业利益,把他的第一部武侠片拍成了《英雄》,毕竟张艺谋的武侠处女作就是叫座不叫好的。
二是担忧侯导坚持自己的艺术追求,将一部武侠片拍成了大闷片,继而更像一部武侠纪录片或是武侠哲理片。
出影院后,我有两个感想:
一是侯孝贤不愧是侯孝贤,以张艺谋之心度侯导之腹,完全是多余的。
二是侯孝贤还真是侯孝贤,武侠片都能拍成这样,这是要逆天啊!
这部电影是不应该在影院上映的:
看看它的主流宣传海报:
再看看它的非主流正式海报:
你认为哪个更适合它的真实气质呢?无疑是后者。
那干嘛要欺骗或者忽悠观众呢?
我所观看的场次,开场半小时就有少许观众退场;
演到一半时,已经有大半观众在低头玩手机了(这类影片本就应该在海报上注明:手机癖与猪不得入内);
影片结束后,一名女观众在责难其男友:“之前你说这部电影很精彩?!”男孩很无辜的回答:“网上评分很高的啊……”
这就有点儿像阳春白雪逼着下里巴人去欣赏一般的残忍。
出品方说,我可没逼着你抱着看大众娱乐片的心来买小众艺术片的票哈
可从宣传画上来看,你们的确把清水素面包装成了令人垂涎欲滴XX老坛酸菜牛肉面。这酸爽……
出品方又说了,这片是侯孝贤拍的,又拿过金棕榈大奖,观众们应该有心里准备。
可是,大部分内地观众的确听说过侯导的大名,却因为某种众所周知的原因无以从正规渠道看过他的片儿。《刺客聂隐娘》应该是他的内地影院首秀了。
而金棕榈大奖内地观众大多只闻其名,多半会把它误解为法国版的金鸡百花奖。
你说这心里准备能充分么?
这种误导性的宣传与上映只会让不明就里的观众事实上走错了观影厅,他们很多原本可以在观看《捉妖记》与《终结者:创世纪》后满意而归的。
可现在,他们即便不能当场骂娘也必然会暗地里吐槽坑爹,带着不酸与不爽的表情离开影院,牙咬咬的心疼那几十块票钱。
惟一的收获是他们终于明白了,侯孝贤原来就是“晦涩冷”的同义词,远非词频更高的“高大上”所能仰止。
可另一些人坚持认为,这部电影是必须影院上映的:
原因呢?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大师!大师!大师!
殊不知现在是连少林寺方丈都可以被大家用来调侃与娱乐的年代,大师和大屎一样,不是用来供的,是用来踩的。
很多人说《刺客聂隐娘》的上映能让内地观众的水平提升N条街的档次。
可是如此把侯孝贤导演暴露在毫无雾霾保护措施的阳光之下,就好似国外女高音初来首善之区,一下飞机就得急性哮喘进了医院。
用水土不服来形容算轻的,这根本上可以算作是命中相克了。
我不是恶意贬低内地观众的观赏水平,也不是变着方儿讥讽侯导的高冷。
实实在在的,它的突然到来有些让人猝不及防。
就像刚达到温饱水平的我们直接进入了社会主义高级阶段。
我们的出境游客还停留在去卢浮宫只为了在《蒙娜丽莎的微笑》跟前自拍的阶段;
我们的音乐爱好者还热衷于《中国好声音》这种以翻唱为主的歌唱表演秀;
我们的艺术收藏家还多半为了几百万的市场评估差价而沾沾自喜……
我们尚没有构建起丰富多元的艺术欣赏体系。
匆忙的,我们把《刺客聂隐娘》作为一部半商业半艺术的影片加以宣传与上映,是不合时宜的。
至少,别把海报做得那么眩目,别把评分刷得那么离谱。
《刺客聂隐娘》是一道挑选食客的菜:
大体上,本片的口碑呈现极端的两级分化。
喜欢它的人把它捧上了天,连刷几遍都不嫌烦。理由无非是人美、画面美、意境美。
而讨厌的人把它扔进了坑,都不敢跟人提自己花钱看了这部电影。理由无非是片闷、片太闷、片实在是太闷。
无可厚非,这部电影的画面美得无与伦比。侯孝贤惯用的长镜头、空镜头更是让中国山水画的意境跃然于银幕之上,实属良心之作,非他人可比,多年来内地银幕罕见。
可同样不可回避的,这部电影的节奏慢得令人发指。还是那些侯氏标志性的长镜头、空镜头让故事无节制的逃脱、停顿,观众观影常见的跟不上诺兰快节奏变成了无法适应侯氏慢节奏。这让习惯于连续剧拉片的观众恨不得影院有鼠标用于快进。
《刺客聂隐娘》本就不是一部常规化的电影,它是艺术探索类的。而且侯孝贤在这条路上已经走得很远了,远到大部分观众无法跟上他的脚步。
所以,你若是把它当作一部普通电影来看的话,为了营造更加纯粹的意境,它牺牲了基本的故事性、娱乐性,将观赏性简化到了整个银幕上字幕那行的像素比例里。
再加上导演对于历史语境的真实追求,让整个片子大部分台词以非白话文形式出现,这将高中文化以下的观众直接揍晕在了影院沙发里。
这是在考四级国文还是在培训疯狂古汉语啊?
可以这样说,这是一部作者电影,导演其实并没有过多考虑观众的接受度。他沉浸于自己的创作理念,并没有随波逐流,或做任何的商业妥协。而是坚守自己的审美底线,固执的做自己,完整的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原汁原味的端上了餐桌。
结果自然是有人当成了盛宴,有人当成了剩饭。
《刺客聂隐娘》是用来测试周边人群装逼指数的:
它刚上映的那几天,朋友圈快被它刷爆了。
有搜肠刮肚剖析其复杂历史背景的,有条理清晰梳理其错综人物关系的,有对照原著裴铏所撰《传奇》讲解改编原因的,也有逐帧画面全程解析的……
总之一句话,它很火。因为它是大师拍的,大部分人都看不懂,但是发微文的人都自以为看懂了。
于是,为了不甘人后,众多的文青走进了影院进行膜拜。没看懂的或是中途睡着、聊微信的人不得不再进影院刷上几遍,硬是要出来之后说得头头是道才肯罢休。
逼格高的论坛里该片一边倒的好评如潮,你若是说它是皇帝的新衣必定招致全世界的鄙视与口水。
于是在他们心目中,全世界被分为了两类人,看过该片的与正准备看该片的人。另一种说法是,正在装逼的与准备去装逼的人。
而吐槽该片的人无疑都被划入了欲装逼却功力不够的人之列。
说良心话,这部电影能有百分之一的普通观众看明白已经是高估了,而就算是十分之一的国内电影圈中人能悟透也已经算是中国梦实现了。
反正你要是问我看懂了么?我只能笑而不语。因为说懂了我自惭有点儿不诚实,说不懂你会说我装清纯。
但是不管文青和评论家们如何装逼,人家侯导是没装的。因为他一贯如此,这本就是他的作品风格,每部电影都这样,他是在做他自己,没空装谁。
而很多导演试图模仿侯孝贤的风格,火候不到,难以下咽,火候过了,事情就焦。他们多半是在装逼,而侯导就是那逼,牛逼!
很多人将《刺客聂隐娘》的内涵归结为“一个人,没有同类。”但孤独是值得骄傲的,同时也是可悲与可怜的。
骄傲的是,你可以站在华山之巅独自看风景,没人跟你抢位置,因为他们嫌你过于清高没朋友。
可悲的是,周围吹着飒飒的冷风,远处还一片雾霾。如果你视力还不太好,所观的风景多半是自己的心境。
可怜的是,山腰处一大帮人呼喝着说是你的同类,呼啦啦的向你涌来。走近才发现,他们多半举着自拍神器,挤过来是把你当朋友圈自拍照片人肉背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