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庄生晓梦迷蝴蝶亦或是蝴蝶梦中家万里,蝴蝶梦应该是一个无解的辩证法也是对现实亦真亦幻的探求吧?翻译者没有直译片名而是选择了蝴蝶梦这个富含中国朴素唯物哲学意味的词组或许也是要表达观赏完影片的那种暧昧难名的复杂心理吧?
此片被希区柯克故意处理成黑白影片,在这部好莱坞首度试水的影片中他摒弃了最前沿的色彩技术而是选择返璞归真,希区柯克认为黑白片幽暗又必须让人更努力探索画面的作用更强,这是本部影片所需要的。
影片的开场是一轮被白雾遮蔽半个脸庞的皎洁月亮,月亮向来是神秘的,身体虚弱的人总是难眠于月圆之夜,月亮在黑暗中有神秘的引力,你想多看一眼却又觉得诡谲,在无边际的夜空中,凝神屏息注视着月亮,一种渐渐脱离地面和陈杂束缚的感觉油然而生。在悬疑题材作品中,乌云又与月亮相伴相生,远离浮华的乡村别墅少去了夜间灯火的明亮而更多了几分视觉死角,月亮成了唯一光源,而时隐时现的月光又让人难以明晰所看到的景象。我仅有在乡村夜路上独行的经历更渲染了观看此片开场的诡谲气息,那种黑是无所依靠的黑,习惯了城市的光明,眼睛在黑暗中连自己的手指都捕捉不到。
(总是有神秘力量的月亮)
这样一轮忽明忽暗的圆月暗示了接续剧情的阴森,闪烁和神秘,它给了观众一点点轻微的恐惧却又吸引观众看下去,这是所有生活在平凡生活中的人所无可避免无法遏制对戏剧性的追求。
影片开场的长镜头同样精彩,这段长镜头并非一气呵成拍摄而成的,穿越栏杆和穿梭在小路上的镜头也能够看到明显的拼接痕迹,但是仍不影响流畅,且轻微的叠画又加重了梦境色彩。这段完全重现了原著小说的开头,我觉得这是一个很明智的举动。
很多导演在改变著作的时候特别喜欢轻率地安置自己的片面见解然后随意地改动小说,就创作进程而言,一部已经被评论为成功的小说从来不是顷刻间完成的,小说家摒弃热闹,潜心静气地创作出自己多年对人情世故的观察和深思熟虑的情节,这些是不可能被轻易推翻的。这些桥段也好情节也好甚至是表现手法都被仔细斟酌过,改编时的任何举动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随意的改动情节和基调都是不明智的做法。此片很忠实原著,很完整再现了小说中干净又神秘的色彩。
希区柯克是一位创作风格很鲜明的导演,他的作品都有很强烈的个人色彩,带有或多或少超现实主义色彩的哥特悬疑风格,他很擅长表现悬疑,轻微恐怖和怪诞的题材内容。对于此片,有分析认为不具备明显的希区柯克风格,但是我认为并非强烈的谋杀和悬疑题材内容才是希区柯克的风格,希区柯克的所有电影都带有一种神秘张力,他的影片很能吸引人去看,他将悬疑这种通俗元素调度的得心应手,你在看希区柯克的片子时永远不会有一瞬间的走神或者玩手机,他总是将一个个特别吸引人的元素有条不紊的抛到你面前。而这部小说原著本身的风格也与希区柯克的风格很相似,他们之间的碰撞是一种和谐的共荣。
(带些许东方园林特色的松树,更增添了神秘色彩)
正如此片开场,一段纯物体的长镜头,本是枯燥无味的静态场面,却通过光线的明暗变化和原著的画外音将少女的天真,命运的无常,浮华的神秘一一展现。人们所向往却又不甚明了的上层社会,俊男靓女,尔虞我诈都消去攻击性地被铺展在人们眼前,一位神秘贵妇人对阴森老宅的回忆是多么的令人产生探知欲望。
进入正片叙述的开场也同样具备一切吸引人的要素——美丽纯洁的女郎,迷雾缠身的单身贵族。一段灰姑娘的通话似是展开,美好的东西永远令人向往,这也是跨越时间成为经典的一个原因之一。
影片选角之初,奥利佛推荐了费雯丽,可是导演却不喜欢费雯丽的黑发,在西方人的眼中,黑发和皎洁的眼神都是智慧和野性的象征,而纯洁的小白兔必须是一头能够反射阳光的金发,芳登跟费雯丽比起来甚至有一点点土气,但正是那带点方又覆着些许肉的脸颊更显得亲和无害,这是梅西特别需要的纯洁。上流社会似乎更喜欢神秘且有攻击性的女人,她们高贵典雅,懂得装扮自己,于各种社交场合中游刃有余,从《危险关系》中不难看出,上流社会更喜欢有七窍玲珑心的女人,文德斯夫人的不谙世事是不符合当时上流社会的审美,连她的雇主都替她的交际感到汗颜。
(希区柯克女郎永远的金发,顾盼流转的双眸)
这样的开场很扣人心弦,一位曾经拥有典型上流社会成功夫人的单身贵族是否会钟情于单纯灰姑娘呢?普通观众的内心多少希望平凡中有奇迹发生,文德斯和文德斯夫人的邂逅暗示了观众此种可能。而陶醉于餐厅和谐进餐的情境的观众又不得不回想,开场文德斯在悬崖边的若有所思,那不是一个幸福的人会有的表情和举动,在和谐背后又酝酿着什么呢?
多少年了,当影片开场已经变成播放主创名单而不具备任何细节因素的布景板转轴时,蝴蝶梦的开场更让我感觉到了电影的魅力,那种无法言喻的神秘和凄美让我不禁想,也许,这也是希区柯克开场的巅峰。达芙妮杜穆里埃为希区柯克贡献了半壁,希区柯克影像化了最无与伦比的神秘开场,这是难得的神秘而干净的开场。
(原著作家,美丽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