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信息与电影
凯尔文博士望着那漂浮在碧绿色湖中的水草若有所思,长条状的水草身姿摇曳又诡异,它们身后幽深的湖水越发显得神秘,也许这让凯尔文想到了即将前往的陌生太空。晴天突然下起了大雨,作为心理学家的凯尔文却有些不正常地在雨中丝毫没有想要避雨的意思,他坐在了椅子上,想尽情感受地球上的事物。即将面对他的是一个叫做索拉里斯的星球,地表全部被海洋覆盖,对于海洋也许人们已经相当熟悉,但对于索拉里斯,在它之上空间站里的工作人员则遇到了迄今为止最为费解的现象。科研工作难以继续,让一位心理学家去调查一项太空观测的异常事件,可见,可能那里的人们并不了解自己已经疯了的事实。
在凯尔文身旁的伯顿想让他明白那里的人并没有疯,因为伯顿曾经在索拉里斯上空便经历过了让他困扰至今的神秘现象。但即使看完了当年伯顿的报告视频凯尔文也并没有认真对待伯顿,他把他称作“可笑的人”,很显然,这时候谙熟于心的心理学知识让凯尔文在当事人前有着极强的自信心。有些自负的凯尔文让伯顿放弃了和他的沟通,但愤怒离去的伯顿在回城的车上仍然把重要的信息告诉了凯尔文的父亲。在当年伯顿遭遇的神秘现象中他看到了一个有巨大身躯的婴儿,伯顿之前从未见过它,但不可思议的是在后来当他和梅森吉尔教授拜访一位在索拉里斯星球牺牲的同事的家人时,伯顿看到同事的儿子竟然和之前那个巨大的婴儿一模一样。
在电影中调查人员把索拉里斯上的海洋形容成一个大脑系统,它可以与人的意识产生互动,并可以把人脑中的想象变为物质现实。根据伯顿告诉凯尔文父亲的事件让索拉里斯变得并没有那么简单。爱因斯坦在相对论中提到了四维时空的概念,在三维的世界中加上了时间这一维度。在三维世界中我们可以乘坐飞机在短时间内到达千里之外,我们还可以用同样的手段回到原地,但在时间这一维度上我们的能动作用显得微乎其微,我们只能处身当下,到不了过去也跳跃不到未来。但伯顿却在梦魇一样的经历中看到了未来的影像。值得注意的是,伯顿没有到达未来,而是在视觉上看到了未来的信息,整个过程像一个梦境,而梦境之中现实事物变得异常巨大。如此匪夷所思的经历在我看来竟显得异常熟悉,当我们在影厅内,在巨幕前感受时光变幻的时候,我们是在看些什么呢?
索拉里斯与地球的现实真相
伯顿忠告凯尔文在出发前不用考虑太多,但他必须牢记。这句话看似在告诫凯尔文要牢记地球上的现实,不要被索拉里斯上的幻象现实所迷惑,而从电影之后的情节中我们会对这句话有另一种看法:人的记忆如此重要,凯尔文需要通过“牢记”这一手段来寻求人生中对他最重要的事物。作为心理学家的凯尔文虽然表面上并不相信伯顿,但他似乎听取了他的忠告,在索拉里斯星球之上的空间站里出现了凯尔文心中对他最重要的人。
导演安德烈·塔科夫斯基所描绘的太空陌生又冷峻,散发着一种诡异的气息。凯尔文通过一场梦魇般的航行来到了索拉里斯上空的空间站,站内荒废的场景像被遗弃的工厂一般,虽然他早已有所准备但身后闪现的鬼魅身影以及科研人员怪异的举动都让他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太空之中与地球迥异的体验。斯纳特博士告诉凯尔文,空间站里只有他,凯尔文和 萨托瑞斯博士三个人,如果他看到了其他以外的东西请保持冷静。在这里凯尔文无疑面对着与地球上截然不同的现实问题。
什么是现实呢,如果把这一问题抛给世界上最顶尖的科学家,他们也无法给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而身处地球上的我们所面对的现实并不比凯尔文所面对的正常多少。也许你会在前人所发现的物理定律之下过的无比安心,但我们极有可能只是“生活在弯曲鱼缸里的鱼”而已。鱼生活在弯曲的鱼缸里,向外观察得到的是弯曲的图像,但所有感知对于它们来说又是实在的。如果它们能够以自己的所观所感总结出自己的科学定律,而且这些定律又总是成立,我们又怎么能否定它们的现实呢。或许我们首先要做的是证实自己没有生存在弯曲的鱼缸内。
凯尔文的朋友吉巴里安的自杀就好似从弯曲的鱼缸中跳出觅死的鱼,索拉里斯的现实让他困惑和痛苦。许多观影者会觉得电影对索拉里斯的描述过于离奇,过世的人会像鬼魂一般出现,而且看得见,摸得着。对于这样的现实描述让不少观众认为此片是一部伪科幻电影,或者说电影里的内容已经超出了观众的认知范围。那么,或许现在我们该是时候看看自己周围的现实问题了。在我们身边,包括自己,所有的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构成,而原子核由中子和质子构成,作为基本粒子的夸克又构成了中子和质子。当我们无限放大现实这个“图片”到只能看到一个个相似颗粒的时候再继续推进对真相的探索,超弦理论认为一维的弦以不同振动和运动的形式产生出了构成世间万物的不同基本粒子。我们是这么的实实在在,但事实上又是空无一物。从理论上讲人由无数的粒子构成,而你作为世俗生活中家人朋友们所认同的这个你是由粒子自身所带的信息而定。信息具有唯一性,同时也具有不灭性,相对于物质,飘渺的信息反而显得更加重要,了解到这些我们可能会对承载信息的记忆有了一种新的认识。电影中凯尔文记忆中已经死去的妻子哈莉成为了现实的“访客”,她是如此真实,看得见,摸得着。
我们再来关注一下哈莉出现的时间,也就是信息转化为物质的时间。在影片中所有“访客”全都在人们睡眠时间产生,当凯尔文一觉醒来的时候,妻子哈莉便出现在了眼前。这让我想起了量子力学中著名的双缝实验,实验当中一个光子可以神秘地同时出现在两个地方并穿过两个缝隙,这完全违背了我们所认知的自然定律,但是如果在缝隙旁装置上侦测器再进行实验,那么神奇的现象便停止了,这说明了观测者本身在实验中也会影响所观测的现实。人在睡眠时间几乎丧失了所有意识,这时候自身所具有的观测者身份便会消失,而电影中这时候凯尔文脑中的信息分裂出来便成为了实实在在的现实“访客”。当然,在我们所在的现实生活中索拉里斯星球上空的神秘现象并不会发生,但是,谁又能确定哪个更加靠近现实的本相呢?
“飞向太空”的我们
访客哈莉并不算是索拉里斯星球所派遣而来的伪装者,它对凯尔文并没有什么恶意,甚至它会和凯尔文一样对自己的身份感到迷茫。让凯尔文吃惊的是它从未见过斯纳特博士但却能和自己一样脱口而出谈论起他。面前的这个哈莉既不是已经去世的妻子但又不是没有丝毫联系的陌生人,它其实是凯尔文主观上想要拥有的一个记忆中的形象,并且它还与凯尔文共享着某些信息,所以访客哈莉一出现便能够与凯尔文进行无障碍的情感沟通。尽管一开始凯尔文对于访客哈莉还抱有一种恐惧的心理,他把首次出现的哈莉发射到了太空中,但之后当访客哈莉再次出现的时候这位心理学家则放弃了之前所认知的现实让自己屈服在了对于爱的情感之下。
人,穿越遥远的太空,与之相遇的却是关于爱的镜像反映。
旅行者1号于1977年9月5日发射到太空,到现在应该是距离地球最遥远的人造探测器。而大爆炸理论证实了宇宙正在不断地膨胀中,在未来,星际之间的距离会越发遥远。这听起来是个悲观的事实,但是人类飞向太空显然不是期望想触碰到宇宙的边界,或许,飞向太空只是一种怀有人类自我中心主义的未知探索。我们所了解的必定会明白,我们思想触及不到的永远也无法参透。新的理论提出,在更高级别的四维宇宙中,恒星的坍缩形成的黑洞产生了我们所在的三维宇宙,一个星球的灭亡对应的是另一个宇宙的诞生,而我们所定义的现实或许只是更高维度空间的全息投影而已。
这样看来,是访客哈莉还是精神记忆对于观影者来说还有什么区别的意义吗,就像电影中凯尔文所说的那样,也许我们来到这里就是体验人类爱的原因。电影伊始,凯尔文飞向太空的目的是对那里的事件进行调查和评估,而到达空间站的时候他所面对的是自己的妻子,在昏迷中他与自己的母亲像往日那样进行交谈,在电影结尾他与父亲在家中相遇。最后,在镜头的交代下凯尔文好像生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当中,他并没有在意自己是否依然处身于索拉里斯星球上。而反观我们,在太空中,在地球上,内心所面对着的,难道不正是我们自己主观意识所选择的现实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