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电影及电影人及电影发烧友的联盟公社 – Mtime时光网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7151

【西游】色彩斑斓的取经之路,其实只是我们的一条心路

$
0
0

 

吴承恩倘若在世,《西游记》的影视版权费足以让他富足一生,笑傲金庸与古龙。

吴承恩倘若在世,看到纷繁复杂的《西游记》改编版本,他也许会哭笑不得。

吴承恩倘若在世,面对林林总总针对这部名著的离奇解读,他也许会惊异于世人的想像而百口莫辩。

这便是《西游记》的奇妙之处,一百个人眼里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同样也会有一百个唐僧与悟空。

《西游记》无疑是一座宝库,有无穷无尽的宝藏等待大家的发掘。之所以挖出来的物件有古有新、成色不一、良莠不齐,不光是因为大家使用的考古工具不一样,还包括了大家的心态与理想。

 


一、正规部队考古铲

虽然86版电视连续剧《西游记》被很多原著爱好者质疑有较大的改编,但仍不能影响它made in CCTV的官方血统地位。它从诞生之初便被寄语为最贴近原著与正统价值观的西游作品,以致于我们这些看着86版《西游记》成长起来的大叔们都坚信那便是我们心目中100%纯果味的《西游记》。

由于它的电视连续剧属性,它有足够的空间与时间来阐述原著有关于宗教、政治、人情世故乃至与宇宙观与世界观的各种深刻内涵,虽然民间对这其中的各种解读也有相当大一部分伪命题的嫌疑。然而86版《西游记》在这方面并没有如《新闻联播》那样的政治觉悟与催眠效果,也没有如《新闻调查》那样刨根问底的霸气与社会责任感。它有且仅有的承担起了《春节联欢晚会》的使命感与艺术性,为那个时代要求甚低的中国观众呈现出了一台喜闻乐见的娱乐节目。

这是正确的,也是应该的,它在市场与口碑上获得了双丰收。它用实际效果证明了那个时代的我们乐于看到这样的《西游记》,不加修饰与解构,淡眉素目的,赢得了观众们的心。


 

与之类似的,还有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于1961年~1964年制作的动画长片《大闹天宫》与1985年出品的《金猴降妖》。它们的魅力来源于严谨的剧本打磨与精品制作,来源于正能量的宣传与弘扬,来源于当时影视节目的片面化与单一性(换句话说就是观众没太多选择),更来源于那个时代亿万观众的纯朴与憨厚。



然而时过境迁,影视作品的百花齐放与观众们的口味变化,特别是社会风气的市侩化与浮躁化让这种较为忠实于原著的改编模式已经趋于山穷水尽。这些年来凡是中规中矩的《西游记》连续剧与动画剧集无一落到了既不叫好也不叫座的尴尬境界。创作者很委屈,他们也用了心,特效、服装、造型、音效、布景无一不是甩86版《西游记》几条街的投入与实效,却始终无法赢回观众们远去的心。

这怪不得他们,怪只怪观众眼界高了、想法多了、心眼活了,更重要的是电视频道多了、大银幕火了、网络段子可乐极了。万万没想到,啦啦啦啦啦……

于是新思路、新类型的新西游出现了,以一种横扫千军之势……


 

二、旁门左道洛阳铲

对一部大部头名著的上下其手是需要一定勇气的,也是需要一定流氓习气的,太规矩了就无法亵玩,太下流了又会被广电总局阉割。西游还是嘻游?这,是一个问题。

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就像给病人动手术,有的用刀,有的使斧。但有一点,不管你耍穿越也好,玩倒叙也罢,故事结构的创新终究只是一种手段,它可以短时间内满足观众们审美疲劳后渴望猎奇的心理,哄大家开心,玩多了也就那么一回事。真正要成为经典留在观众们的心理,还是得需要一些核心的理念。其中不乏爱情这种《西游记》原著中几乎绝迹的新噱头,更多的仍是《西游记》中深藏的如追求真理、锄强扶弱这些老旧却又弥新的核心内涵。


 

1、无厘头解构——因为爱情

《大话西游》开创了无厘头解构西游的全新模式,也注定了它是里程碑式的作品。从一开始观众们的不适宜到后来众所周知的全民拥护,这需要一种价值观的改变与观众幽默神经的彻底释放。周星驰起到了一个很好的中介作用,很难想像这一部作品如果非他来主演会是怎样一个结果。

《大话西游》从叙事解构以及表演方式都完全突破了我们对《西游记》的传统认识。说刘镇伟是东方的诺兰在这一部电影中是完全合适的。当香港电影将戏说与穿越从金庸古龙玩到了《西游记》这个经典IP时,大陆观众最初是拒绝接受的。但当大家发现它压根儿就是原著里毛都没有一根的爱情电影时,我们才duang的一声恍然大悟,原来它就是个借壳生蛋的天外飞仙。于是当我们从爱情片来审视该片时,它几个500年的时间跨度瞬间就把一个滥俗的爱情故事拔高了N个高度,从而从另一个角度发挥了西游人物的剩余价值。


 

悟空恋爱了!这是一个惊人的设定。然而又是合情合理的,谁人不恋爱呢?它将悟空从神与妖的国度拉回了我们凡人的身边,让我们从他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内心,继而被自己所深深打动,并沉迷其间。这便是《大话西游》最为成功的要诀。

许多年前红极一时的网络小说《悟空传》将这一段真挚的爱情发展到了极致,那是一万年的长度,也是一个难以逾越的高度。

但凡发现了一条新颖的道路,电影圈便会把它走到底、踩到烂。悟空既然可以恋爱,唐僧、猪八戒、沙僧难道不可以么?于是《情癫大圣》、《春光灿烂猪八戒》等一系列作品便出现了。它们用事实来证明,所有人都有恋爱的自由,也有展示给众人看的权力和义务。


 

2、永远的英雄——反抗精神

《西游记》最吸引人的地方有哪些桥段?一定是开篇的大闹天宫与之后的取经路降妖伏魔,正是这两大主线注定了它魔幻动作大片的恢宏定位。没有书中的这些情节,哪来2014年的《大闹天宫》与2016年的《三打白骨精》这两部卖座贺岁片呢?然而我们其实可以在这前后两段中发现孙悟空的两种截然不同,虽然有些相似,但却隐隐让人心痛。

大闹天宫的孙大圣有着与生俱来的反抗精神,他对抗着权力与压迫,他从未被宗教与仙道准则所约束。他赤裸裸的自由,有着舍我其谁的豪迈与自豪。“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虽然显得有些离经叛道过了头,但读者爱的就是这种目中无人,喜的就是这种洒脱自由。


 

而到了西天取经路上,虽然孙悟空仍然时不时的叛逆与自我,但更多时候他变成了那个尊师重道、惟命是从的孙行者。他游走于三教九流之间,俨然成为了一名外交能力颇强的掮客与说客,打不过就去菩萨那里搬救兵让孙大圣在我们心目中的地位大大打了折扣。

我们要的不是交际圈神通广大的如来佛祖玉皇大帝观音菩萨指定取西经特派使者,还我们一个敢在玉皇大帝头上动土、敢在佛祖掌中撒尿的泼猴!那才是我们心目中的花果山水帘洞美猴王齐天大圣孙悟空。

动画片《大圣归来》适时的拨乱反正,它亮出了孙悟空的真性情——反抗压迫与锄强扶弱。在没有戴上紧箍咒之前,孙悟空上天入地活出了潇洒自在。他会为一颗蟠桃横扫天庭,也会为一个孩童勇闯地狱。这才是真正的“大圣归来”,老百姓心目中的永恒英雄。


 

3、再现取经路——追寻真理

在玄奘踏上西行取经路之前,有许多高僧都曾走过同样的道路。他们中的一些人失败了,将尸骨留在了荒漠。而另一些人成功了,却并没获得如玄奘般的成就。我在此并不想探究个中原因,只想明确一点:凡是以时间与生命的代价去追求真理的人,都是最伟大的人。他们是值得尊敬与崇拜的,这也是我一直以来敬仰玄奘的理由。

玄奘倘若在世,小说《西游记》可得把他气死,因为那个胆小怕事、懦弱迂腐的和尚可和他本人相去甚远。正如众多影视作品对《西游记》原著的改编一样,小说《西游记》原本就是对历史的篡改始作俑者。

然而玄奘会像六小龄童那样对改编者们咬牙切齿么?我想那是不会的。佛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我们从玄奘的身上可以看到无畏与勇敢,也能从他身上看到宽容与大度。


 

玄奘西行取经的精神在于对真理的追求,对于信仰的永恒执着与牢不可破使得我们所看到的一切西游改编作品都相形见绌。我们甚至无法从《西游记》中感受到玄奘真正的磨难与孤独。因为书中他还有众多徒弟相伴,沿途也并未失去他们。而真实历史中的玄奘并没有如此幸运,他的孤寂与聚散离合并没有几个人能够体会其中滋味。

《西游记》给我们带来的固有思维让我们很难将历史还原,还好央视近几年陆续推出了《大唐西游记》、《玄奘之路》等几部电视纪录片,让我们得以在《西游记》之外了解真正的玄奘。我非常喜欢这两部纪录片,因为从中我们能感受到玄奘的真实与伟大,他的临危不惧与坚韧不拔正是书中孙悟空的原型与写照,我们从中可以看到真正的大圣。

很高兴很快电影银幕上便能迎来玄奘的首秀——《大唐玄奘》,希望黄教主能演好我心目中的偶像,使我的精神朝圣之旅能在大银幕上缓缓展开。


 

4、漫漫人生路——重塑自我

让悟空回到500年前,还是去往500年后,时间线的重建目的终究还是只有一个——重新踏上取经路。

而这一次次西天取经的重启早已脱离了玄奘第一次西行的目的,它已经从对真理的追寻扩展到了对于磨难的挑战以及对于自我的重塑。

很多人把《西游记》比作东方的《指环王》,我觉得是有道理的,但并不在于它们的魔幻背景,而在于它们共同的特质——公路片精神。它们都讲述了一行人在漫漫旅途中通过单独或者集体战胜诸多磨难从而达到重拾自己、完善自己的目的。

这便是优秀公路片的共性,不在于沿途的风景,而在于看风景的那一行人在慢慢的改变。这便是单调的旅途所带来的力量,它也许会陷你于疯狂,同样也能渡你于清寂。你究竟是悟到空还是悟到净,又或者是顿悟八戒?一得靠你的造化,二得靠这段旅途的地理跨度与时间长度。


 

《大话西游》中,至尊宝在旅途中收起了自己过往的虚伪与油滑,他甚至让500年前那个桀骜不驯、欺师灭祖的臭猴子习性消失得无影无踪。当他背着金箍棒踏进沙漠的那一刻,他从至尊宝变为了孙悟空,从男孩变成了男人,也从山贼变成了行者,从无忧无虑的快乐生活,堕入了八十一难的苦难征程……

这一切他是无怨无悔的,因为一段真挚的感情摆在他的面前,他没有去珍惜,他必须要用一段长长的路去学会遗忘,学会救赎。从那一刻起,他脱胎换骨,他重启了自己真诚而虔诚的人生之路。

而就在同一部电影里,原本罗里罗嗦的师傅变得言简意赅,“走,天竺!”简洁明了得让人落下了嘴里叼着的苹果。而原本尔虞我诈、互相拆台的八戒与沙僧也变得谦让与团结,“二师兄,你先请。”“沙师弟,你先来。”至尊宝瞪大了双眼,他们的人性改变了么?是的,在长达500年的旅途中,他们学会了彼此信任,学会了改过自新。这便是旅途的力量,遥远的西行路不再是为了取得真经,因为玄奘早就完成了任务。一次次的踏上这条路,只为了洗涤心灵、寻求真我。



刘镇伟在后续的《情癫大圣》中未能将这一主题再次升华,反倒是周星驰在另起炉灶的《西游降魔篇》中将这一层涵义延伸开来。故事也是换唐僧来担当主角,同样离不开谈情说爱,却在空余时间完成了对三个恶徒的救赎。鱼妖、猪妖与猴妖,我们所不熟悉甚至觉得有些可怖的三个小伙伴在唐僧的感化下走上了正途,踏上了取经路。我们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片名中的“降魔”不是指取经路上遇到的妖魔,而是四人组中的三位成员。唐僧不是为了取经,而是为了除去三者的魔性才带领他们踏上了征途。


 

歌中唱到:这是个旅途,一个叫做命运的茫茫旅途。我们偶然相遇然后离去,在这条永远不归的路。我们路过高山,我们路过湖泊,我们路过森林,路过沙漠,路过人们的城堡和花园。我们路过幸福,我们路过痛苦,路过一个女人的温暖和眼泪,路过生命中漫无止境的寒冷和孤独……

年少时我们观看《西游记》,只记得孙悟空的七十二变与筋斗云。直到我们成年之后才能看懂《大话西游》中的无奈与落寞,我们明白了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次西游,一场漫漫的人生路。这条路上充满艰辛与磨难,也充满惊喜与欢悦。因为它始于足下,行在心里。

一段旅途它原本就应该是这样的: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迎来日出,送走晚霞;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又出发。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场场酸甜、苦辣;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A Chinese Odyssey Part Two: Cinderella(1995)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Monkey King: Hero is Back(2015)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
Monkey King: Hero is Back
(2015)

#西游降魔篇/Journey to the West: Conquering the Demons(2013)

西游降魔篇
Journey to the West: Conquering the Demons
(2013)

 
A Chinese Odyssey Part Two: Cinderella
(1995)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7151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