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电影及电影人及电影发烧友的联盟公社 – Mtime时光网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7151

《老炮儿》:仅仅是明星的胜利,导演还是那个导演

$
0
0


管虎导演的《老炮儿》获得了高票房,并不代表着电影的成功。第六代影人是时代的异数,有坚守,但更多地是偏执。比如王小帅。如果王小帅能放下身段,让年轻人喜爱的明星参与到《闯入者》中,也不至于悲情/矫情成一个笑话。所以,《老炮儿》的商业成功,在我看来,还是明星的胜利。有多少人是冲着冯小刚、李易峰、吴亦凡去的,又有多少人是冲着导演管虎去的?如果管虎能成,凭什么王小帅不行?


其实,《老炮儿》并不是按照商业片的法则来说事儿的。


首先,商业片的核心理念是普世的,表现的往往是人类的共有的心理,比如对战争的恐惧 、对爱情的渴望。《老炮儿》对张学军所代表的旧规矩、旧人情社会的缅怀,实际上是非常小众的。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作为电影观众的主力军“后浪”来说,前浪的价值观是要拍死的,而不是和他们一起坚守。能够真正被这部电影的价值观唤起共鸣的,也许是张学军、闷三儿这类时代的弃儿吧。


其次,商业片的价值观是善恶分明的,赞成或者反对,很清晰。因为要面对尽量多的观众,所以要尽量不能让观众产生困惑。张学军所坚持的规矩,到底导演支持不支持?看起来是支持的,实际上不是百分之百支持。


比如年轻人不讲规矩,年轻人不靠谱,是这部电影得以成立的前提。小飞在电影后半段的变化,恰恰开始认同张学军的规矩了。既然认同了,最后野湖决战的戏,就显得张力不足了。价值观上已经达成和解,非要再约上一架,不是画蛇添足吗?


再比如,这部电影里有三次关于问路的情节,说明导演对这个点是有匠心的,但同样表现了导演的混乱。


第一次问路表明了张学军的规矩意识。张学军认为问路的人得有礼貌。对没礼貌的人,他拒绝回答,还要教育人家一顿。


第二次问路的人,很有礼貌,但却把张家爷俩揍趴了。这里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有礼貌的不一定是好人,没有礼貌的不一定是坏人。导演貌似并不在乎好人和坏人,只在乎其合不合乎规矩。既然这样,张学军的老派规矩连善恶都分不清,还有什么意义呢?得知小飞父亲是个贪官之后,张学军称呼其为“坏人”,规矩的标准偷偷改变了。张学军不阻止小偷,只要求他把人身份证寄回去;但却要举报小飞的父亲,多少让人觉得费解:举报行为合乎规矩吗?窃钩者诛,窃国者侯。能原谅窃钩者,容不下窃国者。虽然自有一份大义在,但这种老派规矩颇为让人怀疑。


最后一次问路的也不礼貌,这时张学军已死。问的是弹珠儿,弹珠儿是张学军的死忠,不愿回答,但是晓波不是。作为“聚义厅”酒吧的老板,他走的是和气生财之道,亲切地给不礼貌的问路人指了路。晓波对张学军的规矩的背离,使得张学军死得毫无价值。管虎显然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他放佛忘记了之前已经让晓波和张学军和解了。晓波认同了父亲,按照父亲的戏言,将酒吧命名为“聚义厅”。既然晓波继承了父志,却把父亲终身奉行的规矩丢在一边,怎么都说不过去。


第三,商业片的人物设定是向上的。比如咸鱼翻身这种模式,是屡试不爽的。但是《老炮儿》里张学军却是个咸鱼变死鱼的过程,整个设定是向下的,用闷三儿的话说就是“憋屈”,观众看得也憋屈。观众看到的,是一个越来越不爽的故事。从和“话匣子”的性爱失败开始,张学军每况愈下。问女人借钱,几次生病,被儿子奚落,最后还没开打,就死在冰面上。他的人生没有逆转,这是一个多么悲伤的过气流氓的故事,又是多么不符合我们的观影期待啊。尤其是父子和解的那场酒,如果单独拿出来看,我觉得非常好;但是放在整部电影里,特别不和谐。活在自认为体面世界里的张学军,被儿子当面奚落为一无所长只会打架的老流氓,抛妻弃子,毫无责任心。这对于张学军来说,可能比三根血管堵塞还要痛苦吧。而导演想要缅怀的张学军的老派规矩,在这里已经败得体无完肤。面子、里子一起丢了。更不堪的是,这场酒后,张学军居然酒精中毒住院了。导演摧毁了张学军的精气神和价值观,到底意欲何为?电影没有明确的说法。张学军代表的价值观,不正是电影要歌颂的吗?导演这么做,有一点打脸的意思在里面啊。


所以,假如你不仅仅是冲着明星来的,平心静气地看完这部电影,你可能会带着疑问离开影院。张学军所奉行的规矩到底好不好,导演到底想要说什么?如果你有疑问,那就说明这不是一部真正的商业片,商业片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你脑袋空空地来,脑袋空空地回。


(完)

 

订阅号:电影拉片室 欢迎关注。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7151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