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衡·Isabella
他是香港著名导演,杜琪峰。2016年4月22日这一天,他60岁。
曾以为自己并不认识这位香港导演,直到要写他,才发现:其实在他拍过或参与拍摄的电影中,我看过的有20部,大约是他迄今为止全部参与制作过的作品数量的三分之一。
他多次获得香港影坛的嘉奖,作品的影响力在新世纪更是远播国际。有人给他扣帽子,说:他代表香港电影最后的个性。
在我看来,他是香港从事电影行业的人当中的一分子,也是勤奋与智慧结合型,这种特质又如他常在在商业与艺术间斡旋平衡一般,不易且难得。
与他唯一一次远远地直面机会是在韩寒《后会无期》电影首映礼的发布会上,他亲自为韩寒站台,为这位作家的电影处女作加油。
左持玫瑰
上世纪70年代,少年杜琪峰加入香港无线电台,在同批加入的如徐克、许鞍华、严浩、谭家明等人当中,一直表现平平的他,始终无法展开拳脚。因为痴迷戏剧,他参加过演员培训班。跑过一阵子龙套之后,又回到电视台从事电视剧拍摄工作。
从信差一路做到导演的杜琪峰,深谙文艺创作者的生存现实: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在他的职业生涯中,不论是拍电视剧还是商业电影,回过头去看,都成了杜琪峰成为杜sir必不可少的阶梯过程。个人最喜欢的杜sir商业片中,以杜sir一贯主张包含情感和新异的影片为主。在刘德华和郑秀文合作为代表的作品中,个人尤喜《龙凤斗》和《盲探》。进军内地市场后,杜sir启用高圆圆、古天乐、吴彦祖三人,搭档《单身男女》系列,也为大陆都市爱情影片破开了一条简约不俗之路。
杜sir跟爱情相关的商业片里,不少以《**男女》命名,这点很有趣,由此窥见杜sir对市场的把握视角。爱情是能够最大限度聚拢观众的题材,更加精准一些的群体,则是都市白领阶层。《龙凤斗》和《盲探》两部影片的不俗之处在于,前者融入了富人“偷窃”的刺激性,后者加进了神秘“悬疑”的魔力。同样是拍爱情片,杜sir并不满足千篇一律和千人一面。与其他元素嫁接,产出新异作品,是杜sir在商业片中保持自我性格的方式之一。
此外,杜sir在《龙凤斗》和《盲探》里,花费了颇多的笔墨为美食、红酒、雪茄和珠宝着色。这与他本人的生活兴趣不无关系。一位花甲之年的金牛座老爷子,在自己的作品中以从容的姿态,把吃、喝、享受演绎到让人无法忽视的躁动地步,绝好的发挥了他见多识广的大金牛特质。
观他镜头下诠释的爱情,如同看一位优雅从容的玫瑰园艺师,午后别院里,身边是青草坪的阳光穿过大树流畅的碎落其上,斑斓迷幻。而杜sir的玫瑰花圃里, 并不满足于只有红艳的品种,他不放弃追逐彩虹和蓝色的稀贵品种,至于要怎样培育出来,杜sir自有一套安排。
右架炮枪
如果你与我一样,在对杜sir的作品接触不深时,单纯以为他拍爱情片是把好手,不知他还有什么特色,那么再恶补过杜sir的黑帮题材电影后,或许你会与我一样,甚至开始怀疑杜sir是否真有过拜帮会、坐堂口的经验。
我们穿梭回1996年,那个他人生至关重要的一个转折时间点。这一年,他与韦家辉等人合办了银河映像控股有限公司,出品《一个字头的诞生》《暗花》。
银河映像成立之后,杜琪峰的导演生涯上升了一个梯度:从一个只接受分配任务的导演,前进到与自己对话,与自己探讨将来要怎么做导演,怎么拍电影上来。而现实的问题,似乎从他的《一个字头的诞生》里找到了答案。
2000年黑帮片《枪火》获得第十九届香港金像奖最佳导演奖,《暗战》入围最佳影片。这两部影片里,杜sir镜头叙述上的冷静、克制、不失情感细腻饱满的特质,构成了他稳定的黑帮片气质。进入新世纪之后,不满足于类型片桎梏的杜sir操刀拍出《P.T.U》《黑社会》《放·逐》等杜氏风格浓烈的黑帮片。
媒体形容杜琪峰的黑帮片冷峻、以静制动。在这些不置可否的总结之外,我想说的是,杜sir的黑帮片,是极具成熟男人性格的,以《枪火》为典型,角色间台词少,代之以大量的留白,注重镜头语言传递一份观感感受。他的黑帮片,无论让你感受到的是压抑、沉郁还是狠辣、痛快,都如同刚刚与一位人生阅历厚重的成熟男性完成了一场促膝倾听,如《黑社会》。而《P.T.U》则是杜sir擅长的荒诞诡谲调子,因为一把丢失的警员配枪而牵扯出来的丑陋黑暗,被意外因素打乱了全盘节奏,不看到最后,你不会知道每个警员最终会以何种结局收场。《放·逐》则把男人之间的浪漫和情义毫无遏制的挥洒出来,稳实的杜氏情怀在动静之间展露无余。
看杜sir的黑帮片,好像在听一位跑过帮会、坐过堂口、之后又隐退江湖的大佬的回忆。雪茄不离口的杜sir,戴上墨镜似乎就化身成为堂口老大,在电影的世界里,杜老大一边嘴角微微上扬的将黑社会的图景卷轴逐个铺陈在你眼前,一边不多言语的看准恰当时机撕碎人性的面具,猝不及防的把这碎片里满含的凉薄与荒谬炮火炸进你胸膛。
宿命拥趸
如果非要说一个喜欢杜琪峰影片的理由,我想大概与杜sir和韦家辉在作品里一直强调和探讨宿命的内涵有关。个人很喜欢的代表作有《大只佬》《神探》。对宿命课题的剖析中,因果的功课在《大只佬》里有较多的探讨。二人对对宿命的认知,不同于佛教的这一世,第二世,第三世......认为每一个因都会带来一个果,颇具现世报的意味,在上述两部作品中,带有灵异玄幻的剧情部分,精妙的承载了宿命这一课题。
或许因为在电影中,杜琪峰一直贯彻宿命哲学的思考探讨,当让他面对商业与艺术的关系问题时,似乎也没有什么想不通彻的:
1、商业是银河存在的基础:杜sir早年一直处于为老板拍片赚钱的职业训练中,所以,在拍过大量能为大众接受的喜剧、爱情、鬼片等迎合市场化需求的电影后,杜sir在成立银河映像后始终保持商业与艺术两条腿走路的步调。
2、艺术追求是银河发展的保障:杜sir的杜氏风格电影,除了受到日系导演如北野武、黑泽明的影响,也受到了如金庸和欧洲梅尔维尔等人的刺激和启发。在漫长的创作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杜氏独有的标签,让这位镜头后的统帅,有了属于自己独创的与他的观众在银幕上对话的方式。
3、玫瑰与手枪一个都不能少:个性化是一剂良药,杜sir的镜头语言浪漫,不同于王家卫式的诗意,是一份男人洒脱的魅力展示。这份特质,帮助杜sir在均衡商业与艺术的时候,多了一个筹码,既不会过于附会商业,也不会一味偏重艺术。
20年前,杜琪峰与三五伙伴共同支起银河映像的招牌。岁月流转,今天这块招牌已经成长为醒目的黑底金字。
这忽然让我想起《一个字头的诞生》里有一句台词说:“你三十二岁,我也三十二岁。三十二岁是男人的一个关口,李小龙就是三十二岁死的。下辈子是龙是蛇就看你有没有种跟我去湛江了。”
想想当年的杜sir似乎也面临着这样一种境地:成立银河或者不,作为导演的他,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