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不能杀死心中的上帝?为何他使我蒙羞?尽管我想要把他从我心中抹去,为什么他总像一个我无法摆脱的嘲笑者?我需要真理,不是信仰,不是承诺,而是真理。我希望上帝能伸出他的手,露出他的脸和我说话。我在黑暗之中呼唤他,但似乎没有人在那里。那么生命真是荒诞而可怕的。没人可以活着面对死神,了解一切都是虚幻的。但是有一天当你站在死亡边缘,我们必须构筑一个对抗恐惧的偶像,那个偶像我们称之为上帝。
瑞典电影大师英格玛伯格曼的杰作,虽然不是通俗易懂,但是由于他探讨的是人类特别敏感的生和死的问题,重大而庄重,因此为后人膜拜。我看的似懂非懂,又对宗教不熟悉,因此就谈不上评论,只能是抒发一下几十年对生和死的切身感受而已。(说的有些吓人,死亡的切身感受是心理上的,呵呵)
片名来自《圣经》中的《启示录》——“羔羊揭开第七印的时候,天上寂静约有二刻。”影片中极具象征意义的意象俯拾皆是,这些形象已成为电影语汇的基石,被后人反复模仿。 影片开始时骑士随从说发生了奇特的事:两匹马吃掉了另一匹马,格拉芙的墓地被打开遗体散落各处,昨天下午天空出现四个太阳。说明当时整个世界处于瘟疫横行的“末日”,人类处于死亡的阴影笼罩下,整个世界一片死气沉沉。
影片提到的生和死的重大的、充满神圣和玄机的宏伟命题是我们普通人难以企及的,但是作为一个生命个体,我们有时有发言权的。古人说,“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这讲的是人生的价值。“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讲的是人生的抱负。“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讲的是人生的品格。对于我们生长在一个无神论的国度,有的人信仰宗教,也有很多人不信仰宗教,信还是不信,都不可避免的面对生和死。面对生,我们乐观、豁达、严于律己、宽于待人;面对死我们却无法摆脱那种恐惧,要想达到一种高度就需要一种超然的东西藏纳于胸。
那个被恶人欺凌的小丑刚开始时看到了圣母玛利亚带着孩子,片尾又看到了众人和死神舞蹈,很明显他是带有超能力的,这种能力可能就是信仰。他没有骑士那么多的怀疑和疑虑,坚信上帝存在并且会帮助他,而他的妻子善良温柔美丽,给众人“最后的晚餐”,而她多处都是带着可爱的孩子,等等,我的思维开始跳跃,天哪,难道她就是圣母玛利亚?而那个善良正直幽默有些懦弱的小丑难道竟然是上帝?而骑士与其并行那么长时间苦苦追寻的上帝竟然就在他的身旁?难怪被烧死的女孩临死前告诉他:你追寻的上帝不就在你的身边么?找到这样一个答案让我兴奋不已。
总而言之,生和死是我们无法回避的重要话题,既然死神终究会来,就让我们和他约定一下,或者下棋,或者舞蹈,或者做些你喜欢的事,坦然面对吧!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