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美式主旋律被拍成这样,着实令人汗颜。整部电影差不多从第一幕的白人随便强奸个女黑奴开始,逃出来的黑人小伙随着自身成长,历经各种不公对待。凭借优异的服务准则,竟然还入主白宫,成为高级服务员。但身价的提升并未妨碍不幸的降临,孩子平白无故被白人抓进监狱,站在总统身旁聆听对黑人的不公政策,儿子死在越南战场,还与政见不同的儿子闹矛盾,历经8位总统执政,大小事件耳闻目睹无数,在这所有20多年间的一切,直到影片结束,都是在不停的讲述着黑人在白人统治世界中的各种不公道和悲惨情怀。
如果只是一部单纯的黑人血泪史,也还算是足够感人发人深省。令人汗颜的是,在结尾不到5分钟的片段中,不顾前面的悲催铺垫和苦逼光辉,硬生生插入奥巴马对民主概念的高端演讲。一时间让入戏的观众们回味不过来是怎么个情况,难道黑人的遭遇都是源于“民主”?还是说,在2008年奥巴马当选总统以后,美国才有了民主?开始了光辉的民主之路?难不成闹了半天,美国普世这么多年的价值观,都是瞎扯淡的?这到底是什么情况,或许只有编剧才明白真正的内里核心。不过,在Metacritic网站上,给本片只打60分的《纽约客》还是看出了其中的端倪,一语中的评论道:“The Butler is a lightweight, didactic movie, a kind of well-produced high-school entertainment.”是的!这确实是轻量级,说教式,一场精心制作的娱乐片而已。想在其中看到真正的美式民权运动,正如打出40分的《卫报》说的那样,“...doesn't even come close.”根本没有接近。
当然,真知灼见未必会成为主流声音,有时还有遭到打压的风险。以打出100分的《纽约时报》为首的鼓吹下,尽管综合分数在66分,算是勉强及格,但依然会让影片成为奥斯卡的热门片种。连《逃离德黑兰》那种瞎掰结尾都能夺得最佳影片,那根据真人真事的时间线修饰下来的本片,想打入最佳编剧简直是轻而易举。再不济,福里斯特•惠特克那跨越时空的演技,也可以与《菲利普斯船长》中的汤姆•汉克斯奋力一搏。无论如何,本片都会在奥斯卡中争得一席之地,因为,这是人家的主旋律。亦如《42号传奇》一般,明明是黑人的励志故事,往往最终会成为白人的歌颂赞。没办法,这就是现实的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