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其本身是一部奇特的小说,它有着东方特有的魔幻风格,它不仅讲神仙的世界,更是当时政治社会的缩影,它不仅是历经八十一难的过程,更在其中融入了佛、道、儒的思想。孙悟空的形象,是属于中国人的独一无二的创作,是属于中国的一笔宝贵财富。因小说本身的趣味性,对于《西游记》的改编必然会成热门,而1986年六小龄童版的电视剧《西游记》更是给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可以说,它陪一代又一代的孩子成长,它不光是一部电视剧,也成了一种文化的象征。以上略表对《西游记》的敬意,言归正传。
随着电影产业和科技的发展,《西游记》改编成电影乃至3D电影是为必然,这本身是中国古典文化的一种弘扬,本身无可厚非,然而如今这部《西游记之大闹天宫》虽然在画面上能看得出中国CG技术的日臻成熟,在故事的改编上却又让人哭笑不得,在本人看来,本片有三大雷人之处。
第一雷,人物形象的颠覆,首先是玉帝。故事开始,玉帝和二郎神与牛魔王对打,发哥一现身,对面站着身穿金色铠甲的二郎神,恍惚间如果不辨认出穿着这身衣裳的是何润东,本人真的以为穿越到了《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剧情中。这里的玉帝再也不是那个一开战就东躲西藏的玉帝,其拥有巨大的能力,亲自上战场杀敌,不过厉害的不是他手中肆意挥舞的那条龙,而是那双蓝汪汪的大眼睛。一副蓝色的美瞳就将西方的上帝与中国的玉帝合二为一,就冲这双眼睛,玉帝也再不能是那个软弱的玉帝。
其次是牛魔王。在诸多以《西游记》为母本的影视作品中,牛魔王虽然在反面人物中属于重头,但是都没有“牛”到能与天庭对抗。这里的老牛成了魔族的头领,带领魔族与神对抗,这里肯定有西方魔幻的影响,但是影片中的神魔混战未能达到西方魔幻巨制的高度,倒是多了几分网游的味道。娶了玉帝妹子的牛魔王并不消停,祸害不了天庭去祸害花果山,还自作聪明的设了一条颠覆天庭的道路,不知道是想糊弄观众还是糊弄自己。最后一败涂地不算,还变成了一只白色的衰牛,给人拴在杳无人烟的地方,苍凉的戈壁倒是有几分《大话西游》的味道,可惜少了猴子让人心酸的背影,牵着红孩儿的铁扇公主站在一头衰牛旁怎么看都让人觉得可笑。
其他人物如龙王、菩提老祖自不必说,人物的设定让这部电影走了现在电视剧对名著的热门改编风——怎么雷人怎了来。
第二雷,台词的不严谨。以前光注重台词的内容,从不注重演员表述台词的语气腔调,现在明白,如果你本身不是无厘头,却说出了“周星驰腔”,那么这部电影绝对不会是一部成功的电影,所以,你如何表述台词,也是对演员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像这部影片,台词随意不说,演员根本找不准该如何表述,表达出来十分不符合自身的人物形象,为了搞笑而搞笑,但是影片本身又不是喜剧,这样一来,反而使影片成了闹剧。
第三雷,故事的逻辑性。画面固然重要,但故事才是电影的根本,故事可以不好,但是不能在逻辑性上忽悠观众。本片冠了一个《西游记》的名,却并没有往《西游记》的路上走,省了王母娘娘等以一系列重要人物不说,硬生生的给猴子造出一个“狐狸美人”,产生了一段“狐猴恋”。牛魔王利用了没脑子的孙悟空,孙悟空不明就里,看着死去的小狐狸一怒之下打上天庭,连师父的话都不听了,好一出神仙版的“冲冠一怒为红颜”。话说这个玉帝也真是宽厚,闪着蓝色的大眼睛,看着猴子闹,始终是一副慈悲者的姿态。最后孙悟空转变了立场,却还是被找了个借口压在了五行山下,当然,观众都知道,压了才能拍续集,只是,续集还有人愿意花钱去看这样狗血的故事么?
改编无可厚非,但是过于低幼的水准不仅拉低了电影的档次也误导了观众,虽说电影作为商品就是娱乐大众的,然而更多时候电影作为一种文化的传播媒介是以一种寓教于乐的方式与观众见面,这部《西游记之大闹天宫》凭借着原著的好口碑,打造着一流的画面,却演绎着三流的故事,宣传倒是做的好,一干明星在里面扮演角色却跟玩似的,这么着赚观众的钱,道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