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电影及电影人及电影发烧友的联盟公社 – Mtime时光网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7151

华丽的复仇——《告白》

$
0
0
                        

                             

偶然间看到了这部由日本学院奖协会举行的“第34届日本电影学院奖”上获奖影片《告白》。《告白》荣获最佳导演奖和最佳剧本奖和最佳剪辑奖等四项大奖,而且,据说它还入围了今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提名(也难怪《大地震》会落败),真的可以说是实质名归了。

初看片名,错以为这是一部关于爱情的影片。但开场那一个灰暗的镜头彻底打消了我的这种想法,让我不得不正正经经地开始看了起来。影片一开始就由松隆子所主演的森口老师娓娓道来一些看似毫无关联的事情。看到这里,我不得不问了:为什么他这样还会获得别人的大加赞赏。但直到后来,我才明白,原来此时的冷静更加衬托了她内心的波涛汹涌。因为,此时此刻开始,她将要开始一个复仇的计划了。少年修哉和直树杀了她女儿,但是却因为法律的缘故,不会制裁他们。所以,她决定自己复仇,她将“有艾滋病毒”的血液放入A和B的牛奶中,一系列精巧构思计划开始了……

      

                     

                   

 

森口,复仇之前是一个普通的老师,看到女儿被杀,但是凶手却得到法律的庇护,因而奋起报仇。她先诓骗凶手说他们服下了艾滋病毒,后有利用新老师逼疯作为凶手之一的直树。在后来亲手导演一场孩子亲手炸死母亲的悲剧(这里到底死没死存在争议啊,但她要的效果达到了。)。这些布局,一环一环紧扣,得以顺利实施。她的这一系列做法,是为了什么呢?从伦理上来讲,这似乎是一个悖论。母亲的身份使得她奋起报仇,老师的身份使得她救赎孩子,处在悖论中的她无时无刻不在受到煎熬,是爱与救赎,还是罪与罚?

                  

             

修哉想杀人,却没有杀死;直树不想杀人,却杀了人。一切的一切是那么的怪诞。修哉显然是个异类,他有比同龄人更为强大的心理力量,但是却是扭曲的。渴望得到母亲关注使他的行为、心理变得扭曲,母爱的缺失让修哉的人格变得残缺不全,他也有他可怕的计划,拥有比同龄人更为强大的心理让他可以更肆无忌惮,但是他毕竟还是个孩子,在被复仇欲沾满内心的森口老师面前,他还是不堪一击的,他注定将成为一个悲剧性的人物。主线看似平淡,实则复杂交错。

                

              

另外一条线是直树,直树是个缺失友情的普通孩子,他得不到同龄群体的接纳,同为被群体所排斥的孤独者,他却远没有修哉所拥有的强大心理,当被朋友抛弃的痛苦转化为扭曲的自我表现心理时,他却没有足够强大的心理接受能力去面对后果,于是他只能在痛苦中挣扎,自我屠戮,成为可悲的牺牲品。因而为了表现自己不是一个失败者,杀了老师的女儿,但是却不能承担起着严重的后果。所以,他母亲知道真相以后,不能接受其教育下的孩子是邪恶的,因而选择杀了孩子,但却阴差阳错地被孩子杀了。当我们去挖掘这个人物时,不禁可以发现,这个人物在整片中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而他的悲剧是电影整体中极其重要的内核,他是伦理系统中一个不大不小的悖论。而电影中的伦理体系已经超越了正常的范畴,如果以正常的伦理系统去评论,我们将得到很多悖论

               

       

电影中另外一个重要的角色是美月,也是杀死全家的露娜希,她杀了全家人,因而登上了报纸的头条,这却妨碍了一心想出人头地的修哉。她是楔入修哉内心的钉子,也是森口复仇计划的工具,当电影开始时客观者的外衣开始剥落时,我们发现,美月也是个异类,她的存在是合理的,但也是伦理上的一个悖论,但我们越走入她的内心世界,我们就愈发陷入这个万劫不复的悖论陷阱之中,一方面,在我们现实的伦理系统中,我们在内心上是不承认其的,但是在电影之中,当我们逐渐产生对她的道德认同感之后,我们却也陷入了整部电影的绝望之中。

             

             

 

森口,修哉,直树,美月……他们处在道德与法律,爱与恶的夹缝中。法律的缺失,人性的悖论,道德的沦丧,我们绝望了……

    

此外,松隆子作为女主角,虽然戏份不多,但是极具爆发力,特别是后来的几场戏,十分到位。本片导演中岛哲也在领奖时说:“要是没有松隆子,也不会拍这部电影的。”由此可见获得称赞也理所应当。其对于此片的导演,不得不说几句。中岛哲也,以前没有关注过他,尽管听说过《下妻物语》。据说他以前是拍摄mv的导演,因而此片中无处不弥漫着他作为一个mv导演的镜头语言。阴霾的天空,奢靡的镜头,低沉的音乐,这些无时无刻不在帮衬着影片。这让我不得不想去另外一部片子,大岛渚的《青春残酷物语》,同样是灿烂的青春,同样是真实的残酷。影片的另一个特色我觉得在于他的叙事方式,拼接的叙事,让我想起这是不是想黑泽明的《罗生门》致敬呢?不管怎么没说,总还是运用的恰当自如。这似乎是其作为视觉系导演不可多得的。当然,其关于青春的记事,是那么的消弥,绚烂,这也是不可多得的。同时也让我想起了中国的那么一位一直以来都被国人辱骂的导演。哎,或许这就是中国和日本的不同吧。

    

          向《告白》致敬,向青春致敬……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7151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