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用我的眼睛看到了我……
看到偶像郑雨盛也脱光了,说实话,我的眼镜也跌破了,可见韩国娱乐圈竞争是多么激烈,现在就是个秀腹肌、秀臀部的时代,大叔也不能例外。没有人再去喜欢他那阴柔忧郁的眼神了吧,至少在这部片子里我没有看到,些许遗憾。看完两天再去回顾,觉得片中的他只是个配角,脸都模糊了,或许是角色设置限定吧,他只要演一个衣冠楚楚的混蛋罢了。反而是德伊的扮演者李絮,个人觉得在此片中的表演是可以点个赞的(当然不包括床戏)。
后来才知道影片改编自朝鲜古典小说《沈清传》,暂时还没机会拜读,只能百度,基本上是一部孝经,看了一点介绍,也就是男主眼睛复明这件事算是一样的,其他剧情若以改编而言基本上是面目全非了,或许这只是打着古典名著的营销噱头而已。片中学圭的职业是教国文的大学教授,有一些对于文学创作的诠释,对于我这个假装的文艺中年而言,听上去很高大上,但也不过只是幌子,韩国电影最擅长用这个手段,点到即止却让人感觉高深莫测,不得不承认韩国是个非常懂得如何包装、如何营销自己的国度,各方面都如此。
影片一开始,悠长蜿蜒的乡间公路两旁绽放着没有香味的樱花,很美。申学圭是个暂时流放到这个小地方的大学教授,随着影片的推进逐渐交待出他是因为与学生发生了不正当关系而被审查的。德伊是个淳朴的姑娘,与聋哑的母亲相依为命,一见到西装笔挺的学圭,情窦初开了。确实,对于这样一个没见过世面的乡村姑娘来说,学圭的气质是无法抗拒的,几乎没用什么手段,德伊就被学圭这个情场高手彻底征服了,她肆意的享受着爱欲带来的快乐,即使知道学圭是有家庭的,即使到面对别人和母亲鄙夷的目光,她都义无反顾,爱的不能自拔。
直到有一天,大学调查结果结束,学圭可以回首尔恢复任教了。学圭很清楚德伊只是这趟短暂旅途中顺带的消遣,这个小地方只不过是他生命进程中微不足道的短暂驿站,他始终清楚自己的舞台还在原来的地方,那里有更多年轻貌美的女大学生等着飞蛾扑火。他无情的带德伊去堕胎,他要彻底的甩掉德伊。就在那个他带着分手费想来个了断的夜晚,德伊在窗口见到了学圭,她飞奔出去,忘记关掉还煎着明太鱼的炉灶,结果引起火灾,德伊生病的母亲葬生火海。学圭看着冲进着火房间里的德伊,犹豫之后没有报警,对他而言,若是德伊就这样死去,那将是一种附带伤害最低的方式,他可以接受。
八年后,学圭成了一个畅销作家,私生活也更加堕落起来。浴火重生的德伊设置了一些圈套,让学圭一步步深陷其中,德伊夺走了学圭生命中所有重要的东西,财产、双眼、女儿青儿……德伊依旧爱着学圭,只不过这种爱已经变异,她用极端的方式让身体、精神都饱受摧残的学圭只能留在她的身边。面对即将失去,或者已经失去的爱情,不同的人会用不同的方式来对待,我无法用好坏来评论任何一种方式,如果是我,大概会选择安静的离开,因为懂得放手也是一种爱,在大家都受到伤害之前。
失去一切的学圭反而创作出了在德伊看来最好的作品,都说文学创作来源于生活,也的确如此,生活没有各种历练,只能是空洞的废话流,感情方面也需如此,一杯白开水,再怎么酿也不会变成美酒,这也可以理解为什么古往今来那些文人们的“爱情”是多么混乱,每一段爱情的滋润才能激发他们创作的灵感。
据说原著小说的主角应该是孝女沈青,影片中关于女儿青儿的剧情基本上都集中在后半部分,戏份不多,虽然导演交待出她被卖到日本之后受到了社长老头的喜爱,反而是“因祸得福”了,虽然可以理解青儿从小的家庭环境造就了日后强大的心灵,因抑郁症自杀的母亲,私生活淫乱的父亲,但始终觉得片中对她的编排显得有点突兀,铺垫不够吧。各有各的理解,有机会的话买本原著看看。关于影片中几场限制级的表演,第一反应是跟《色·戒》去比较,觉得李安完胜了。
用这样的过程去领悟爱情,也是另一种方式吧,尽管有些扭曲、极端,但我宁愿相信影片结尾学圭对德伊说出的那句“我爱你”是真实的,他们在这样的经历之后真正懂得了什么叫做爱情,爱情绝不是狭隘的赤裸裸肉欲关系。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之间曾经的扭曲、一切残酷,在将来,肉体、精神都不会再那么痛楚了,电影如此,生活更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