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电影及电影人及电影发烧友的联盟公社 – Mtime时光网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7151

《恐怖直播》:比恐怖分子更恐怖的是什么?

$
0
0

 

2013年,韩国一共出品了167部电影,《恐怖直播》的票房位列第七,在犯罪类型片中只有《柏林》的排序比它更高。有趣的是,这两部影片的主演都是河正宇,更有意思的是,在韩国某门户网站发起的河正宇主演的最棒影片的投票中,两者的位置发生了对调,《恐怖直播》以51%的压倒性优势高居榜首,而《柏林》则以13%的选票屈居第二。

 

本人没看过《柏林》,因此不能妄加评判。但以上两种排名多少说明了一些问题,或许在剧情和场面上《柏林》有自身优势,不过要论及河正宇在表演上的发挥,那么《恐怖直播》有着无可争议的代表性,因为这几乎就是他的一场独角戏。从另一个角度说,对于一个八零后的导演而言,金秉宇的首部大制作能够有此成就(青龙奖最佳新人导演奖、最佳剧本奖),河正宇不计片酬的投入演出当记首功,既提携了后进新人,也积攒了角色,当属一举多赢。


 

相比在情节方面略有瑕疵,《恐怖直播》最出彩的地方在于节奏和氛围的把控,一个演员、一间直播室,去除冗赘、化繁为简,凭借层见叠出的悬疑和张力,迅速切入主题,一步步抓住观众的神经,通篇一气呵成,总体完成度相当之高。

 

从表面上看,这部影片的恐怖分子很简单,就是一个期望通过极端手段(连环爆炸、挟制主持)来获得诉求(巨额赔偿、总统道歉)的建筑工人。但对于这么一个反派角色,金秉宇作了富有喻意的处理,一方面基本不让其露面,节省了对其生活状态的描绘,令剧情更加紧凑;另一方面将他往苦大仇深的方向塑造,增加使人同情的理由。这两方面的处理都直指同一个目的:恐怖分子远非最恐怖的所在,而正面角色亦远不如看上去的那么光彩。


 

推动本片剧情前进的动力似乎是总统是否出面道歉,但若追根溯源,却是隐于背后的媒体暴力。自从六七十年代电视媒体全面崛起以来,以往在平面媒体时代就有的种种劣行变得愈来愈变本加厉,过度曝光隐私;无节制渲染深挖事件;片面报道并误导公众等等。与职业操守和作为媒体人的责任感相比,对于如今商业化色彩浓重的传媒业而言,经营利润和收视率才是更加重要的东西。本片的主角尹英华便是一个典型代表,当恐怖分子打进电话的时候,他首先考虑的不是担心他人生死,而是自己咸鱼翻身的绝佳良机。

 

然而随着事态的发展,局面完全超出了尹英华所能控制的范围,在各个利益集团的介入下,他也逐渐变成了任人宰割的受害者。于是,真正的恐怖分子——电视台领导、反恐警察、甚至政府本身——开始轮流坐庄操控直播,他们不约而同地以大局为重作借口,不惜污蔑诋毁尹英华,更罔顾人质的安危。无论是媒体还是政府,他们的公信力和责任感在影片中受到了最无情的讽刺与挞伐。

 

媒体本身仅仅是一个工具,让它变得恐怖和暴力的罪魁祸首依然是人。当恐怖分子被警察击毙、当尹英华带着绝望和悲愤按下爆炸开关、当总统开始通过媒体宣布胜利时,不知弹冠相庆的民众有没有意识到,尸位素餐的当权者、欲壑难填的媒体人才更让人不寒而栗,而且还会继续在体制的保护下披着合法的外衣,制造更多的恐怖事件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7151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