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兰·艾默里奇一直是个视觉奇观主义者,《独立日》、《后天》一直到《2012》莫不如此,幕后全是他的老班底。电影里的特效越来越扎势,而波澜壮阔和灰飞烟灭也只能换来观众心底的一声“惊叹”而已。
灾难片这个类型似乎慢慢的进入了死胡同,除非有导演愿意设身处地地去体味灭顶之灾降临时人的真实感受是什么样!大义凛然舍生取义固然值得尊敬,但千方百计但求苟活也没什么可鄙视的。《2012》两个代表人物,疯狂的世界末日追随者查理,和富豪尤里,虽然他们一个是对死亡甘之如饴,一个是视自己和家人的生命高于一切,但至少他们面对灾难的反应是真实的,因为真实,所以他们身上的人性光辉才更有说服力。就像尤里最后的结局,他的行为是身为一个父亲的本能反应,这种绝境中被激发出来的爱更加立体地诠释了这个可爱的恶徒形象。
面对浩劫,威尔逊总统对自己的首席科学顾问阿德里安说:“这种时候一个科学家要比二十个老政客有价值的多。”其实《2012》一直是在纠结着这个问题,谁该死,谁该活,而决定生死的,到底应该是效率还是公平。于是影片中到处都是这样的思辨式对话。达芬奇、毕加索的作品都被保护起来,那些无名小卒的作品就该毁灭吗?阿德里安将男主角杰克逊只印了500册的小说带上了飞船,“这就将成为人类文明的遗产了。”但与此同时更有资格传世的作品将荡然无存。十亿欧元换一个求生机会,尽管有遗传学家的“甄别”,但劳拉话说:“分明看到了货币的作用。”可笑的是这个货币即将成为史前货币。这种史前价值还有什么意义!在《2012》中,除却了美国英雄主义这种主流意识形态的陈词滥调,这些关于普通人权和资本特权的思考才是更有意义的内容。
影片中有着中国观众为之雀跃的中国元素,背负人类薪火传承使命的诺亚方舟居然是“中国制造”,当剧中人说“只有中国才能把这个造得这么好”时,全场都笑了,终于西方人开始正视中国人的语境地位了。但这并非是中国拯救世界,中国依旧只是扮演着一个接单干活的世界工厂角色,而真正的拯救者,还是美国人自己。
末日降临之前,当杰克逊带着自己的一双儿女奔赴黄石公园准备露营的时候,他们在车上欢快地唱着一首歌,名叫《Will The Circle Be Unbroken》,歌曲表达了对已逝去的亲人的怀念和祝福。看完电影之后我才明白这首歌曲对于《2012》的意义,歌中的副歌部分唱到:“Will the circle be unbroken,By and by, Lord, by and by,There's a better home awaiting,In the sky, Lord, in the sky。”但愿亲人常伴左右,永不分离,他日相逢,更美的家园在等待我们,在那遥远的天边外……
片尾,世界重新走出混沌蒙初,开启了0001年的新纪元,阿德里安和劳拉在一起,平静地读着那本只印了500册的《告别亚特兰蒂斯》,至少在那一刻,没有金钱,没有特权,被格式化的世界依旧可以美好,因为人们备份了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