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电影及电影人及电影发烧友的联盟公社 – Mtime时光网
Viewing all 7151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烂滚夫斗烂滚妻》试婚

$
0
0

影片超级搞笑,虽有些掉节操,但试婚的效果明显,车震配得上好男人的称号。

 

 

 

 

 

 

 

 

 

 

电影简介:

 

  故事讲述了同样烂滚的车震与志玲坠入爱河,二人决定同居‘守欲’以证真爱,结果笑话百出。

 

伊儿《烂滚夫斗烂滚妻》影评

 


《疯狂72小时》触景生情

$
0
0

搞笑的片子,七十二小时内发生了这么多意想不到的事,真逗。罪恶源于人对金钱的诱惑,面对生死,触景生情般的爱让人动容。阎妮拿捏角色气质到位,最苦的便是李菁了。

 






















 

电影简介:

 

  七年前的婚礼上,许三娜的父亲,伍波的准岳父实在看不上将来的女婿竟是一个一文不名的穷光蛋,大婚当天伍波落荒而逃,婚礼现场留下了目瞪口呆的亲朋和傻掉的新娘。逃婚后伍波立下宏愿,一定在短时期内创业成功,挣大钱住豪宅,让羞辱过自己的人看看,怎奈商场如战场,几年打拼下来,钱没赚到反而负债累累,走到了濒临自杀的地步。回过头来看三娜,当初伍波逃婚令她蒙羞,她发誓一定要嫁入豪门,但七年过后,高不成低不就的三娜仍待在闺中,成了年逾三旬的剩女。七年后,当初的冤家竟莫名做了邻居…

 

伊儿《疯狂72小时》影评

 

《完美假妻168》故事里的事

$
0
0

苦了何老师这般自毁形象,当然最苦的还是李菁,李菁演这样的角色,简直和说相声一样搞笑。

 






















 

电影简介:

 

  原本家庭美满生活幸福的人妻Tiffany在自己家中遭遇匪徒,匪徒以Tiffany的丈夫被绑架的视频要求Tiffany与之假扮168小时夫妻,Tiffany却在与歹徒斗智斗勇,努力寻找解救丈夫线索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自己从来都不知道的往事和真相…

 

伊儿《完美假妻168》影评

 

《闺蜜》女人那话儿

$
0
0

黄真真以纪录片《女人那话儿》为题材,讲述了三个女人的故事。可能是两岸三地演员的关系,作为闺蜜感觉有些勉为其难了。喜欢薛凯琪的表演。

 



























电影简介:

 

  希汶、Kimmy和小美一直是无话不谈的闺蜜,三人大学毕业后开始了同居生活。乖乖女希汶的生活重心全放在了相爱7年的未婚夫林杰身上,可随着林杰的出轨,三姐妹的生活全被打乱了。无男不欢的白富美Kimmy和酷酷的小美不得不全天候照顾因失恋而混乱的希汶,但是她们俩为闺蜜的两肋插刀都比不上暖男乔立的出现。当希汶正为乔立的性取向怀疑时,Kimmy和小美却陷入了与摇滚音乐人九天的三角恋中,并随着九天赴美国的演唱会而变得白热化,希汶与Kimmy都不支持小美和九天的恋情,而且小美要坚持与九天一起去演唱会,就不得不放弃现有的副导演工作。三人的友情危机一触即发,小美最终会何去何从? 

 

伊儿《闺蜜》影评

 

《恶战》上海滩

$
0
0

袁和平出手不凡,格斗场面精彩,剧情相对单薄,一切只为恶战而来。

 

























 

 电影简介:

 

  自幼身怀绝技的马永贞,从乡下来到上海滩的十里洋场谋生路。在这里,他结识了新晋崛起的上海滩霸主龙七,两个怀揣梦想的年轻人一见如故,历经患难结成生死兄弟。 

  兄弟俩从此联手打拼,破敌无数,一举把当时最大的帮派——斧头帮踩在脚下,铁拳威震上海滩。与此同时,马永贞也得到了退隐的高手铁掌门的帮助,得以共同抗击强敌。 

  斧头帮及其幕后势力并不甘心就此失败,对于马永贞和龙七一直耿耿于怀,想法设法欲铲除他们。龙七被偷袭身陷杀手重围,生命危在旦夕,马永贞亲眼看着兄弟倒下却无能为力,他因此毅然踏上了复仇的道路。 

 

伊儿《恶战》影评

 

矛盾体的赞歌

$
0
0

    当看到小萝莉超杀女是个杀人机器时,我是不能接受的。小萝莉在做着她不该做的事,她是个典型的矛盾体。但当我看到KINGSMAN的时候,我真是佩服导演书写的这一曲赞歌,矛盾体的赞歌

          第一部分:绅士特工——Kingsman

     对于《王牌特工》这个译名的看法,我与大多数人的看法是一致的。这个译名是不准确的。本来影片想表达的是国王的男人(裁缝)却被曲解成了王牌特工。

      本片给特工多加了一个限定身份——绅士。这时你可能想到007。他在社交场合是位绅士,但作为特工的时候,他可是非常野蛮的,是暴力美学的代表。我们在反观kingsman的特工不仅在衣着、谈吐上是位绅士,在打斗中,他们依然保持着绅士的形象。这一点从他们的装备上就可以提现出来,特制手枪,特制西装,钢笔毒素,鞋里剑,特制雨伞。这些都不是什么大规模的杀伤性武器,但特工们有时不得不面对以一敌百的场面——打火机手榴弹应运而生。我们看影评中Harry的打斗是非常流畅的,各种道具都运用得得心应手,这就使他的打斗多了一份优雅,增加了观赏性。这还要感谢导演对打斗镜头的特殊处理。使用了节奏很快的长镜头来表现。动作戏成为影片的一大亮点。

   MANNERS MAKE A MAN

    我想我们可以将它理解为kingsman的信条。让我们把视线拨回到那家酒馆,Harry面对小混混的挑衅,首先是礼貌地要求小混混停止挑衅,在对方不听劝的情况下才出手。正是“先礼后兵”当第一个小喽啰倒下的时候,小混混们犹豫了。这时他们并没有考虑投降。Harry只得提醒。但是我们怎么能想象得到这一句MANNERS MAKE A MAN 竟是杀人如麻的特工们的信条呢?这其中有着巨大的形象反差——绅士的“谦谦君子”与特工的“心狠手辣”这就是个矛盾集合体。导演对此高度赞扬。从片尾小字我们可以了解到这是导演以自己的名义为这一矛盾体写的赞歌。

    第二部分:不能直面杀戮的反派

    企图实施残酷的人类自然淘汰的大反派瓦伦丁先生,是一位不能见血的反派。这一设定成了全片的一大笑点,喜剧效果和讽刺意味立显。

    让我们回想一下瓦伦丁先生的理论:地球环境的恶化的根源是人类,人口的增加导致了地球环境的进一步恶化,为了减少人口,瓦伦丁先生将采用使人类自相残杀的方式来减少人口。这样做无疑会摧毁人类持续了几千年的文明。瓦伦丁先生是聪明的,他将世界各国的领导人都控制起来,计划完成后,无疑他将登上权力的顶峰,名为地球,实为权利。

   这时我们再看我们的大反派瓦伦丁先生,他怕见血,但是掩盖不了他的本性——冷血。他见不了血依然亲手杀了Harry,这一矛盾体充满了讽刺意味,“我们不应该被表象所迷惑”导演用夸张的手法来阐述了这一道理。我们知道了他心中所想。如果他把这些隐藏起来,我们会把一位大坏蛋与意味害怕见血的人联系在一起吗?正如真是生活中的“老实人”罪犯一般。“透过事物的表现可以看见本质”这句话并不适用于人类,因为人类善于伪装。怕血,真的怕血。他看到自己的血都能吐出来。一个完完全全的矛盾体,这是客观原因造就的,虽然他不能直面杀戮,但是他还是要杀戮。可见思想是完全自由的。

     这一段写得好!我可以听到骤雨般的鼓点与狡猾的小号交织的旋律。

 最后的小插曲:不端庄的公主

 最后,导演还不忘送上一曲小插曲,是关于公主的。听得懂台词的影迷们相比都见识了公主的“开化”的思想,这位公主并不端庄。但是又有谁能拒绝呢?

   导演为我们谱写的这一曲矛盾体的赞歌,我觉得还是可圈可点的,虽称不上完美但绝对值得一赏。

 

  

《洛克王国3:圣龙的守护》圣龙骑士再出击

$
0
0

不错的国产动画,剧情及战斗场面精彩,圣龙骑士出击必定大获全胜,小朋友们不要错过。

 









































 

电影简介 :

 

  连接洛克王国与天空城的彩虹桥即将坍塌,面临末日的重大危机。 

  圣龙骑士担负守护王国的重任,必须在72小时内,集齐“天地”两方的“圣光石“,方可召唤翼系精灵王,以拯救王国。 

  然而,背叛、诬陷、劫难接踵而来,圣龙骑士遭遇重重危机,几近绝望。 

  苍茫天地间,圣光石在哪儿? 

  茫茫人海中,翼系精灵王是谁? 

  洛克王国,危在旦夕! 

 

伊儿《洛克王国3:圣龙的守护》影评

 

《龙之谷:破晓奇兵》大战黑龙

$
0
0

喜欢《指环王》、《霍比特人》等题材的影片,这部动画也是这样的类型,人物设计精良,与黑龙的大战精彩,非常喜欢,期待下部。

 

































 

电影简介:

 

  不务正业的流浪少年兰伯特意外听到了邪恶的大黑龙手下魔族准备攻占阿尔特里亚大陆的情况,为了保护家乡他与魔物周旋被困,却被游侠巴尔纳救下,加入到了游侠杰兰特、阿尔杰塔的队伍中。精灵一族中的法师首领卡拉秋也带着公主内尔文与弓箭手随从莉亚前来邀请人类国王参战,面对魔物的入侵,他们和游侠队伍以及人类骑士贝斯柯德组成了对付大黑龙的联盟。众人历经困难来到了大黑龙的巢穴,兰伯特与莉亚日久生情,但是他们却不知道杰兰特和阿尔杰塔,以及贝斯柯德各自带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伊儿《龙之谷:破晓奇兵》影评

 


《奥兹国的桃乐西》绿野仙踪

$
0
0

好怀念小时候看的那部绿野仙踪,看到这部续作虽已没有了当年的感觉,但还是挺开心的。

 



 

 

 

 

 

 

 

 

 

电影简介:

 

  历经千辛万苦,桃乐丝终于和狮子、铁皮人、稻草人等伙伴打败了邪恶的女巫,为奥兹国找回了久违的和平。她和小狗回到了堪萨斯故乡,对她来说奥兹国的历险就如同昨天发生的一样,现在她必须和叔叔婶婶面对龙卷风后的种种难题。谁知一道彩虹又将她带回了奥兹国,那里已经过去了几年的时间,而此时邪恶的西方女巫的弟弟小丑杰斯特野心勃勃,准备把这个祥和的国度重新带回混乱与黑暗之中。 

  迫不得已,桃乐丝只得和朋友们再度踏上征途…

 

伊儿《奥兹国的桃乐西》影评

 

《暴疯语》:看看刘青云給黄晓明打酱油

$
0
0


    托广电的福,内地上映的片子里不能出现代表虚无的“鬼怪”,催生了大堆的心理惊悚悬疑片。弄出许多幌子,到最後把责任归咎于人为动机。所以表面上还有“鬼”的东西,都烂掉了,专攻心理惊悚的,反而还有了成功的可能。

 

    看完《暴疯语》,霎那间很难定义其质量问题。不能说好,的确没什么亮点。但也不能说坏,除了一惊一乍的鲍起静,也没有太值得嫌弃的地方。同样是惊悚心理片,这片子比不过去年的《催眠大师》,名字和宣传都搞得极具阵仗,说是“脑洞大开”,实际上比起诺兰或是《催眠大师》的脑洞,显然都不够格。在叙述了一个简单的故事之后,片尾还表达了对“精神病患者”的关怀,然而精神病患者并非传统意义上主流关心的弱势群体,衔接显然亦多此一举。直观就是,电影开头非常好,通过代入范国生(刘青云饰)的故事展开另一位主角周明杰(黄晓明饰),新意而精到。但后面却是走向了平庸,方中信的角色非常多余,他与鲍起静一样,承担的任务就是凸显范国生、周明杰两位角色的心理变迁,尚有作用,而对叶璇的期待,与片中其出场一样,完全是昙花一现了。

 

    但华语电影中这类片子的确是很少,加上刘青云演技精湛,黄晓明帅气依旧,剧情尚有气场可以支撑。想象下倘若换了新人来出演,效果自然是大打折扣。故事是个简单的故事,乍看刘青云的主角,细看才知主角是黄晓明,如果不是电影看得多,熟悉关系铺垫,这种新意转换多半让人不适。范国生是一位杀妻犯,在後来的精神鉴定中被认为其精神存在分裂,故而被送进了精神病院,免于被起诉判刑。周明杰是范国生主治医生,自负地认为自己已经治好了他,同意放他出院回归社会。前部分一直围绕范国生叙事,直到他再次“杀人”(误杀),周明杰(在心理层面)正式登场,因为自负自傲和害怕,选择了帮范国生掩盖罪恶,最後却落入了自己的心理梦魇。

 

    在周明杰杀害死范国生误伤的吸毒者时,周明杰的正常人格与“心理梦魇”对抗就开始了。在密室一段的监控中,刘青云的角色实际上并不存在,一直是周明杰自己和自己的较量,导演和编剧給观众幻化的是“范国生”。当然一如既往之作,导演在最後用了大段“真相”镜头来解读谜团,观众也“恍然大悟”。但这其中并没有“隐喻”。最後解答的手法是导演给的,而不是观众代入后可以察觉出来的。唯一的隐喻只有一处,就是周明杰幻象看到曾经的自己和母亲,他在正常状态下看到了自己的执拗。因为伤害,固有的遗传病,所以才刻意伪装成正常。实际上编剧想说的是,不要怕,要正视。在最後,周明杰“杀死了”自己的潜在负面人格,“负面人格”一直在让他放开(掩灭),最後他給了自己一刀。

 

    在周明杰进入精神病院後与范国生会面,周再次抖出了一个谜底,原来真正杀害吸毒者的是他。但不知为何,周没有对警察或是其他人说出口。范国生反而表现正常,觉得横竖人生没意思了,乖乖进监狱吧。方中信应成为院长,在像医生看病人一样看着周时,周未来的命运如何,到底是没有给出交待。其实本片还可以给出另一个谜底,那就是方中信。片子里对他没有过度刻画,但在周明杰的每一步异常行动中,方都参与了其中:警察找周谈话、周在与方吃饭时暴怒,周回医院取药时被方发现……不可能否认,方的种种手段,不是没有目的的。往深了想,也许方一早知道周有问题了,再一步步策划到上位。但就片子的长度和内容,这一点明显是过度解读。

 

    李光耀在《暴疯语》之前,只拍过一部低成本惊悚片《恶男事件》,这个作品算是大银幕的首秀。除了角色设置不够缜密,包袱抖得不够多,宏观化的对抗到自我剖断过度不够自然外,都还值得肯定。我是在院线电影基本都看过之后没得看了才选择这部的,怎么说呢,虽然不够好,但还是可以有,让电影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概念港片打造新式英雄

$
0
0

转载自番茄女王豆瓣


看《衝鋒車》會經歷四個心理階段,第一階段:港片范,老港片范(這片子是很多年前的吧?不是喔),人家是復古噠!第二階段:故事原來是有轉折的!原來還能這麼轉折!簡直太TMD的曲折了(不好意思爆粗)!第三階段:字幕處導演居然感謝這麼多人!太牛了!慢住,居然還有彩蛋。再慢住,居然還有彩蛋2。忍不住站起來給導演鼓掌。第四階段:開始回憶,古巨基哥哥是《竊聽風雲》導演麥兆輝,古巨基上司是《竊聽風雲》導演庄文強,單車婆婆是香港金像獎最佳女配角邵音音,方便麵爸爸是《一路向西》導演胡耀輝,保齡球boss是《每當變幻時》導演羅永昌,還有台灣戲骨高捷,演員中的大咖多到數不過來,終於忍不住淚流滿面! 


   
  其實本片導演劉浩良也是沈浮於香港電影屆許久的幕後大咖,編劇出身編過無數劇本,耳熟能詳的如:《猛龍》、《畫皮》、《槍王之王》、《畫壁》、《大魔術師》、《一個人的武林》。如今,從未當過導演的人——劉浩良和從未當過監製的人——《西遊記之大鬧天宮》導演鄭保瑞在一起,拍了一部關於四個從未當過警察的渣人陰差陽錯轉型成英雄的故事。一個本荒誕無奇的故事,在劉浩良自編自導的處女作中被各種黑色幽默的細菌籠罩,內心戲加動作戲一拍即合,拉拉扯扯的幾個來回下來,居然變成了一個五彩斑斕的傳奇事件。導演屆的新人劉浩良也是初生牛犢不怕虎,逆向思維開創香港警匪片新興模式。而拍攝過程中,幾個資深演員輔佐導演及場外給予各種支持的香港電影人,也讓人不禁感嘆:香港電影圈團結一心。 
   
  片中經典台詞:“龜苓膏邊有龜,奶茶邊有奶,壞人一D都唔壞。”這個梗雖不算新鮮,但能被導演活學活用到香港電影最經典的警匪片裏,確實開眼界。於是影片呈現了由吳鎮宇、任達華、譚耀文、鄭浩南扮演的四個渣人與古巨基扮演的差佬,渣人穿著偷來的警服圓夢做了一次英雄,差佬居然不穿警服,便衣也成破案大英雄。所以片中不管是賊還是差佬都經歷了由表面英雄轉入內心英雄的糾結過程。四個渣人從最開始的頹廢:“我哋著咩衫都係賊,都係撲街!”到結尾任達華連掃大街都能講出驚人之語:“依家我哋著咩都係英雄噶啦!”而差佬古巨基也從:“條底褲著係出面定入面,超人始終係超人。”糾結英雄的內含,到最後醒悟:“真係著咩衫都唔重要。” 
   
  聽過衝鋒槍、衝鋒衣,衝鋒車是香港本土一種較為常見的警察用車,配備各類防暴裝備,供給衝鋒隊及警察機動部隊PTU使用。四大硬漢膽大妄為,改裝衝鋒車,打著搶錢的口號替天行道,不想半路假戲真做,正經當起了英雄,惹人哭笑不得。導演又將古巨基塑造成福爾摩斯似的香港警察,不甘安於制度下的工作,憑藉敏銳觀察力,助力瘋狂兄弟組完成英雄使命,也是破天荒的舉動。劉浩良是一個有想法的導演,他劍走偏鋒的作法出奇制勝,用新的概念模式,在最大化保留香港本土文化色彩的基礎上求新。《衝鋒車》作為第一部實驗性作品,還有許多的不成熟之處,在編劇與導演之間的磨合還需要劉浩良吸取經驗,沈澱想法,相信未來更多的作品會逐漸打破香港電影的瓶頸。(文/番茄女王) 
  

《昆虫总动员》蚂蚁大作战

$
0
0

法国的影片总有一种区别于好莱坞的小资感,巧妙的无对白动画,黑蚁与红蚁的精彩对决,小瓢虫的参合增加了不少乐趣。

 























































 

电影简介:

 

  在一片宁静的丛林里,在人类的行迹之下,掩藏着一个生机勃勃、热闹非凡的昆虫世界。一只瓢虫遭遇丛林各色虫类追赶,又闯入红黑蚂蚁的战争现场,亲身见证一场昆虫界的“特洛伊攻城”。影片想象力天马行空,不断抛出新的昆虫物种及各色设计感丰富的道具,在银幕上走马观花,笨拙的蜘蛛、卖萌的瓢虫、精明的蚂蚁,轮番登场,教人目不暇接。整部影片没有对白,以3D形式呈现出昆虫王国的微观世界,动画与实景拍摄结合,创造与好莱坞动画趣味大有不同的法式动画大片。

 

伊儿《昆虫总动员》影评

 

《布偶大电影2》康斯坦丁的阴谋

$
0
0

一场场木偶戏精彩的演绎着,随口即出的歌词真棒,猪小姐大爱。

 





































 

电影简介:

 

  科米蛙将面对最大的挑战:布偶团正在进行欧洲巡演,到达了柏林、马德里、伦敦等令人兴奋的城市。但很快一个和科米蛙长得几乎一模一样,却操着一口带有浓重俄国口音英语的青蛙大盗康斯坦丁,摇身一变,和他的搭档多米尼克(瑞奇·热维斯饰演)混入了布偶团,而可怜的科米蛙则被蒂娜·菲饰演的狱警娜佳打入大牢,身陷囹圄。此外,《摩登家庭》男星泰·布利尔将饰演国际刑警,调查这桩奇怪的案件。 

 

伊儿《布偶大电影2》影评

 

《爆裂鼓手》:达米安·沙泽勒,我就知道是你!

$
0
0

  导演达米安·沙泽勒今年刚好30岁,这个年龄在导演界顶多还算个刚上道的后生。和奥逊·威尔斯、让-吕克·戈达尔这样的大咖比起来,他显然不是什么天才。威尔斯和戈达尔分别在26岁和29岁时,用自己的处女作奠定了他们在影史上不可磨灭的地位。这哥俩也向来以敢于打破和重建电影规则而为人所津津乐道。不过还是老话说的好:要想打破规则,就得先了解规则。通过自己的首部长片《爆裂鼓手》,达米安·沙泽勒毫不犹豫地告诉了我们:他已经掌握了几乎所有常规的电影规则。

 

  《爆裂鼓手》没能在奥斯卡上获得大奖,其实并不算亏。毕竟局限于师徒二人的叙事,显得格局太小。如果影片能够把整个故事放在爵士乐日渐式微而又略显神秘的社会文化语境里,增加一点人文内涵和传奇色彩,或许会有更多的胜算。而且,《鸟人》的“伪一镜到底”和12年磨一剑的《少年时代》看上去都很能唬得住人,它们都不同程度地在技术和观念上打破了人们习以为常的规则。有意思的是,“墨西哥三杰”中的阿方索·卡隆和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多已经凭借摄影师艾曼努尔·卢贝兹基高超的长镜头摄影技术,包揽了近两年的奥斯卡最佳导演奖。如果至今与奥斯卡尚无缘分的吉尔莫·德尔·托罗也把艾曼努尔·卢贝兹基拉过来捣腾出一部长镜头电影,兴许还能创造出“墨西哥三杰”蝉联三届奥斯卡最佳导演奖、艾曼努尔·卢贝兹基连续三年获得最佳摄影奖的影史佳话。

 

  其实,我更愿意相信,奥斯卡的那些评委们是从“魔鬼”导师弗莱彻身上获得了启发,虽然事实可能并非如此。太早或者太容易得来的成功有时会毁掉一个勤奋的导演。

 

导演达米安·沙泽勒看上去还有些稚气未脱

 

  正如上文所说,达米安·沙泽勒已经掌握了几乎所有常规的电影规则,但也仅仅是常规。《爆裂鼓手》并没有太过强烈的导演风格,无论是从画面构图、镜头运用,还是叙事的角度来说,都显得十分中规中矩。虽然影片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剪辑奖,但影片中的剪辑在技术上也似乎没有什么突破,和《谍影重重》系列或者一些炫酷的好莱坞动作大片比起来,也实在算不了什么。有几个地方的音效处理也很不错,比如弗莱彻在拿苏音乐室挑中安德鲁时,通过声音的处理放大了整个拿苏音乐室的沮丧情绪和安德鲁得意的心情之间的对比,甚至造成了一种慢镜头的错觉。但这些音效的处理手段其实也很常规。总之,就是一切都很low、很常规。然而,谁都不能否认,《爆裂鼓手》是近些年难得的一部能够把人看爽的电影。

 

  在《爆裂鼓手》中,你很难找到多余的镜头。除了影片最后插入的父亲惊愕的表情稍显夸张之外,每个镜头都在试图表现出更多的含义。影片刚开始不久,一个妮可的极短的特写镜头,不仅表现出她遭到安德鲁拒绝后的尴尬表情,还告诉我们她看上这个19岁的大男孩了。在拿苏音乐室的一个定场镜头里,安德鲁像个公猴仔一样坐在架子鼓面前,他背后窗框的线条像一排钉子一样把他死死地钉在音乐室的偏僻角落。安德鲁弓着腰、伸着头,望着相谈甚欢的其他同学,他们在空间距离上的疏远,告诉我们安德鲁不被这个群体所接纳。而画面前景中钢琴巨大的琴腿与安德鲁弱小的身躯形成鲜明的对比,这告诉我们,眼前看到的是一个孤独无助的亟需拯救的少年。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一个个举起来实在没有多大意思。如果有兴趣,你可以挑个安静的时候一个人把电影再看一遍,你会从中发现更多有意思的细节。实际上,影片中每一个镜头都值得初学者反复观摩学习。不仅包括镜头的角度、景别大小的控制和画面的构图,还包括单个镜头的持续时间。因为时间在很大程度上关乎着节奏,这对一部以音乐为主题的电影来说显得尤为重要。《爆裂鼓手》绝大多数镜头的持续时间都很短,有些甚至还不到1帧。拿安德鲁进入弗莱彻音乐室的第一次排练来说,排练刚开始不久,弗莱彻发现了一个错误,他叫了一个暂停,迅速抖出了一句脏话:“巴克,那不是你男朋友的鸡巴,别赶着高潮。”这句话连同弗莱彻的手势加在一起不过4秒钟的时间,而画面却进行了8次切换,也就是说镜头数达到了9个。

 

1句话4秒钟9个镜头2个安德鲁的插入镜头

 

  其实这9个镜头里神奇般地出现了一个穿帮镜头。弗莱彻伸出右手打算叫一个暂停,但画面一切,他的动作却落到了左手上。由于画面切换的速度实在太快,我们仅凭肉眼根本无法察觉到这个错误。不过,这个穿帮镜头倒为我们揭示了两个习以为常的剪辑规律。在某个镜头里开始这个动作,在下一个镜头里结束这个动作,剪辑点往往落在这个动作结束的时刻。这甚至可以称为剪辑的最高法则。我们在几乎每部电影里都能看到它的存在,在动作片里表现的尤为明显。我们经常看到演员抬出手臂打算做出一个狠狠挥拳的动作,然后镜头一切,他的拳头果真啪的一声落在某个坏蛋的脸上。这样既可以省略动作的中间过程,还可以使画面变得极其连贯而且富有节奏感。明白了这点,对初学者来说尤为重要。下次你拍电影时,别再傻不拉叽地让你的演员把拳头狠狠地砸在另外一个演员的脸上,以为这样叫献身于艺术。这些演员可能都是你身边的亲朋好友,他们无偿地为你拍片子不是为了受到伤害。除非是出于自愿。比如《爆裂鼓手》中弗莱彻狠扇安德鲁耳光,便是他俩私下里商量好的。但他们是否真的在扇耳光,观众根本无法分辨出来。又比如在拍摄《老井》这部电影时,为了追求真实的效果,憨厚的张艺谋果真三天不吃饭,把自己饿的昏天黑地、找不到北。但其实饿个三两天根本看不出来效果,只有长期的忍饥挨饿才能达到一定的画面质感。当然,这种为艺术献身的精神还是值得肯定的。

 

  尽管《爆裂鼓手》的这个穿帮镜头轻易就能骗过观众的眼睛,但导演和剪辑师本人却不可能没有察觉。这又涉及到另外一个剪辑规律。好莱坞的剪辑师有时候会故意放过那些看似很明显的错误,只是为了使得画面更为流畅或者更富感染力。这一点在《爆裂鼓手》的例子中表现的还不太明显。导演和剪辑师或者是为了增强画面的动感、或者是为了求得构图的平衡或者干脆是因为没有更多的素材可供使用……不过,由于对剪辑点和人物动作的精准把控,他们堂而皇之地“骗”过了观众。其实,如果资金充足的话,好莱坞电影通常会采用至少三个机位进行拍摄。看起来,他们的剪辑师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但选择越多,往往越难做决定。剪辑师一般都会选择画面运动或者人物情绪最富感染力的时刻,是否出现穿帮倒在考虑的其次。因为当你被画面的主体深深吸引的时候,是无暇顾及那些无伤大雅的错误的。

 

  如果再看一遍这9个镜头,你还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事情。弗莱彻纠正巴克的这个错误和安德鲁无关,但导演还是在本就紧张的4秒钟的时间里插入了2个安德鲁的反应镜头。事实上,在开场的简短介绍和课间休息之间,弗莱彻再没有正眼看过安德鲁,但这段时间里至少插入了9个安德鲁的反应镜头。这一方面是在为安德鲁刷存在感,时刻提醒观众,他才是影片的主角。另一方面,则把观众的注意力时刻吸引到安德鲁身上,而安德鲁的注意力又总是转移到弗莱彻身上。快速的镜头剪切营造出一种紧张的气氛。9个插入镜头使得观众可以和安德鲁一起,旁观弗莱彻灭绝师太式的行径。尽管没有意识到,但我们很容易想安德鲁之所想:“God!这货这么牛逼,这么小的失误都逃不过他的耳朵”、“Jesus,他居然这么较真,非要一个一个试出那个倒霉蛋。”、“Jesus Christ,他怎么能这么做!”……9个安德鲁的插入镜头所产生的代入感,让我们不仅能够一窥人物的心理台词,同时也对安德鲁的危险处境有了一种感同身受的领悟与担忧,悬念也由此而生。而之后,“悲剧”果真降临。“可恶”的弗莱彻冲安德鲁扔了一把椅子……

 

  作为一部不以盈利为目的的独立电影,它的导演达米安·沙泽勒同样要为了资金而发愁。无奈之下,他把影片的故事拍成了一部短片,并于2013年获得了圣丹斯电影节短片评委会奖。这次获奖让他最终得到了并不十分充足的投资。实际上,这部短片所讲述的内容正是上文所说的“第一次排练”。比较起来,除了对白和细节的一些调整,最终的成片仍然延续了短片的拍摄方案,而且至少有两个镜头是直接取自于短片的素材。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已经大致可以感受到这种拍摄方案所带来的魅力。虽然它看上去稀松平常,一点也不复杂。你甚至还可以说它有点小儿科。但遗憾的是,我们很少能在国产电影中看到如此精彩的场景和如此精细的剪辑。光是这一点就值得国内许多人三天三夜不吃不喝不睡地去想一想:这究竟是为啥!

 

  《爆裂鼓手》是可以当做一部励志电影来看的。虽然它有些不近人情。但它讲述的是有关于天才的故事。天才是没有必要、也没有心思去考虑人情的。所以弗莱彻可以用一种“灭绝人性”的方式来教育他的学生。安德鲁也可以胸怀坦荡地对他的女朋友耍起二流子,他当然也可以冒着孤独一生的危险来跟自己的亲人朋友们撕逼。这是一个讲述天才的老师和天才的学生之间的故事。

 

  我曾经固执地以为,人们永远也不能友好地长久在一起,因为我们永远都无法掌控自己的内心。但是,总有些说不透的东西维系在人与人之间,看上去那么脆弱,却永远也不会断掉。就像父亲无法理解安德鲁对于音乐的执着与狂热,但当他以为安德鲁受到伤害时,还是会第一时间陪伴在儿子身边。我们当然可以理解为这是他们割舍不掉的亲情在“作怪”。安德鲁和弗莱彻之间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他们本来就是陌生人。

 

天使光环

 

  不如让我们回到影片的开头。安德鲁一个人坐在走廊的尽头。他穿一件白色的T恤衫,在头顶白色灯光的映照下,仿佛披上了一层白色的天使光环。暗青色调的寂静走廊在画面的前景中形成了一片空旷的留白,摄影机非常体贴地往前移动,好让观众能够看清这个天使般的少年。突然间画面一切,一个黑乎乎的人影(弗莱彻)站在门前的阴影里。摄影机巧妙地给观众开了一个玩笑,把那个极其客观的推进镜头一下子转换为弗莱彻的主观镜头。如果弗莱彻果真是魔鬼的话,那么从一开始,影片就把观众的视点和这个魔鬼的视点合二为一了。弗莱彻往前迈了一步,灯光照亮了他光秃秃的脑袋和半边的老脸,在另一半老脸上投下了狰狞的阴影。其实,安德鲁总是不无巧合地站立在光明与黑暗之间。还记得安德鲁偷窥弗莱彻在走廊里“挑逗”小女孩的那个镜头吗?走廊外的白色灯光照亮了弗莱彻的半边躯体,留给观众的却是一个模糊的黑色剪影。还有影片最后的那个镜头,安德鲁已经肆无忌惮地释放了自己压抑已久的天才,弗莱彻伸出手臂打算为他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雾化如仙的白色灯光从他的身后传来,却依然在他的脸上留下了挥之不去的阴影。或许,弗莱彻本就是一个天使与魔鬼相结合的矛盾体。只不过,他总是压抑自己天使的一面,用自己魔鬼的另一面来“恶心”他的学生。

 

天使与魔鬼

 

  安德鲁忐忑不安的反应,让我们意识到弗莱彻是一个非常厉害的角色。然后镜头开始快速地、频繁地在两人之间相互切换,这成了整部影片的常态。多数时候都是安德鲁“痴情”地望着弗莱彻,但弗莱彻却不为所动。直到影片的最后,安德鲁满怀期待地望着弗莱彻。他们四目相接,弗莱彻夸张地张嘴说了些什么,虽然我们看不到也听不到,但我想,他说的多半就是那句他一直不愿意说出的——“very good”(没准他说的也可能是“I love you”)。 那是我们期待已久的天才乍现的时刻。

 

四目相接

 

  通过镜头在安德鲁和弗莱彻之间不断的切换,影片非常机智地在二人之间建立了一种无法割舍的联系。这种联系总是那样的强烈,甚至连安德鲁的父亲都为之嫉妒。我们当然不能粗暴地把这种联系理解为梦想。因为梦想都是扯淡。事实上,不像国内的某些电影那样,动不动就把梦想挂在嘴上。整部影片都在竭力避免提及类似于梦想这样的词汇。安德鲁想成为天才,可他的父亲却告诉他:“生活就是这样,等你到了我这个年纪,看问题的角度就不同了”。在拿苏音乐室里,老师和学生们都觉得安德鲁是一个烂泥扶不上墙的脓包。当所有人都习惯性地认为你是一个垃圾的时候,就没有人再愿意费力去发现你身上哪怕一丁点儿的闪光点了。因为,和人们普遍的观念作对,只会让自己引火烧身。只有弗莱彻。当拿苏音乐室的老师露出一脸的鄙视和不屑时,是弗莱彻突然的撞门,狠狠地甩了那个老师一个耳光。只有弗莱彻觉得拿苏音乐室排练的曲目是一堆垃圾。只有弗莱彻告诉安德鲁:“你来这里是有原因的。”尽管后来失狂的安德鲁还是和弗莱彻决裂,但当两个人真正在那个小酒吧里坐下来谈一谈时,你会发现,安德鲁是唯一一个理解并认同弗莱彻的人。安德鲁甚至为弗莱彻道出了自己的心中所想,而露出会心的笑容。因为他们都是天才,他们本就是同一类人!

 

这位老师一脸的鄙视被弗莱彻的撞门狠甩了一个耳光

 

  至于梦想,那只不过是普通人用来自我安慰的迷幻药罢了。如果你有梦想,只要去做就好了。永远也不要说。

 

  《爆裂鼓手》的故事非常简单。它不过就是讲述一个执着刻苦的少年心甘情愿地被他的老师狂虐,然后终于情绪崩溃,与之决裂,而后又重拾梦想,终于得偿所愿的故事。导演达米安·沙泽勒显然懂得如何克制,他大量地删掉或者忽略掉与故事主线无关的情节,从而把观众的注意力始终吸引到安德鲁和弗莱彻师徒两人身上。但光有情节主线并不足以支撑整部电影的叙事,始终还是需要大量的看似无关的细节来装点门面。这是一件十分矛盾的事情,如果细节和支线堆砌的过多,势必会使整个故事看上去涣散无力而又漫无目的。我们年轻的导演当然很好地解决了这个矛盾。

 

  我一直觉得,要判断一部电影的好坏,只需要留意一下它是否具有丰富的潜文本就大概能知道个究竟了。美国著名编剧家罗伯特·麦基曾经这样定义过潜文本:“就电影而言,文本是指银幕上的影像以及对白、音乐和音响效果的声带。是我们所看见的东西,我们所听见的东西,人物所说的话以及人物所做的事情。而潜文本是指在那一表面之下的生活——被行为遮蔽的已知和未知的思想和感情。”

 

  一提起潜文本,国内的电影人总是表现的不那么从容。他们总是习惯性地低估国内观众的欣赏水平,总是迫不及待地让影片中的人物“酣畅淋漓”地说出他们的思想和感情。这习惯太坏,像是个魔咒,连经验丰富的法国导演让-雅克·阿诺也不能幸免。《狼图腾》中有一段戏讲毕利格老人带着陈阵去偷窥群狼捕猎,眼看着群狼就要有所行动,在这关键时刻,我们却听到毕利格老人不厌其烦地给陈阵讲解起了草原狼知识。实在让人感觉有点话唠。这就好比做了一个画面精美的PPT,然后再给它配上揭示主旨的解说词。然而,精通PPT的大拿们都知道,即便是PPT也同样要坚持文字越少越好的原则。更何况是电影呢!类似这样解说词性质的文本在国产电影中出现的实在太多,这里就不再举例子了。

 

  导演达米安·沙泽勒正是通过潜文本的运用很好地解决了上文所说的那个矛盾。

 

  一定程度上来说,是潜文本帮助了弗莱彻的扮演者J·K·西蒙斯获得了奥斯卡最佳配角奖。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是在国产电影中,国内的电影人会怎么塑造弗莱彻这样的人物。他们或许会让影片中的几个学生在去厕所大便的时候、或者在去食堂吃饭的路上、或者在随便哪个犄角旮旯里这样交流——实际上是为了告诉观众:学校里有一个非常牛逼的老师叫弗莱彻,是这里最好的老师。他的学生好多都去了林肯中心。但他非常变态,有一次……对对对,还有一次……他经常像星探一样到各个音乐室里挑选优秀的学生……没准哪天你就被他挑上了……

 

  如果要为弗莱彻写一个人物小传,差不多也就是这样的几句话。但这样的话说出来后,电影也就没有再继续看下去的必要了。在《爆裂鼓手》的前一个多小时中(到酒吧那场戏为止),我们没有听到任何直接揭示弗莱彻人物真相的对白或者旁白,但我们已经轻而易举地就能得到上面的结论。影片的第二场戏,也就是电影院里的那场戏中,安德鲁告诉父亲:“他今天看到我打鼓了。”父亲兴奋而又惊讶地问道:“然后呢?”这句谈话告诉我们,安德鲁一定经常和父亲谈起弗莱彻,而且影片开场和弗莱彻的偶遇也并非出于偶然,是安德鲁早就安排好的,他一定不只一天两天地独自一人在那里练鼓,只为了某一天弗莱彻会恰巧由此地经过。开头的这两场戏至少已经告诉了我们,弗莱彻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而且他在挑选乐手。紧接着拿苏音乐室一场戏中,一个弗莱彻站在门外偷窥的黑影,印证了我们的猜想。而后是安德鲁站在门外偷窥弗莱彻音乐室的一场戏,把拿苏音乐室的混乱噪杂和弗莱彻音乐室的庄严肃穆放在一块形成一种对比,实际上也是告诉我们弗莱彻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后来安德鲁在弗莱彻音乐室的第一次排练,使弗莱彻和拿苏音乐室的老师形成直接的对比,更加坚定了我们对于弗莱彻的看法:他是一个深受学生敬畏、有严重强迫症和控制欲的,专业自信并且有追求的音乐老师。这一切都是在影片的前二十分钟——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第一幕里——进行的。

 

  在这第一幕中,至少还有三个细节值得拿出来说道说道。

 

  记得我以前在一本讲解个人形象价值的书中看到过一句话,觉得很有道理。上面说,一个男人,衣着可以不光鲜亮丽,力求干净朴素就好,但无论如何也要有一双像样的皮鞋。这听上去有些匪夷所思,皮鞋再好也是踩在脚底下的,也是浑身上下最不起眼的。没有人会对男人的脚感兴趣。但其实,人们对于肢体的接触总是相当敏感。试想想,无论去参加什么场合,你和别人所在的环境首先发生接触的就是脚上穿的鞋子,这成了你与别人发生关系的第一步。许多人(尤其是女人)都说她们可以从一个男人的鞋子和走路的姿态判断出这个人的性格、品味和修养。这当然不是很绝对,但标新立异是只有成功人士才有资格做的。穿着一双邋遢破旧的鞋子始终难登大雅之堂。很显然,弗莱彻就有一双像样的皮鞋。第一幕中两次出现了弗莱彻脚步的特写,两次都是破门而入。一次是在拿苏音乐室挑中了安德鲁,另一次就是“第一次排练”那场戏。他推开门,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他从容而富有节奏的脚步声经过强化,就好像所有人都被他踩在了脚底下。除了鞋子,手当然也很重要。在“第一次排练”那场戏中,弗莱彻伸出手停顿在半空中,所有人都准备就绪,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这只手上。音乐室里一片寂静,用小朋友的话来说就是一根针掉到地上都能听得见。一个半环绕镜头把这只手放在了前景中,紧接着后景中的学生们被变焦虚化。终于,这只手开始抖动,音乐随之响起……通过鞋子和手部的特写,让我们对弗莱彻的人物真相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这种理解要比单纯通过人物对白得来的更为强烈。

 

鞋子和手

 

  还有一个细节是在这第一次排练中,弗莱彻对安德鲁进行了象征性的“新生介绍”。他一口道出安德鲁只有19岁。我们知道,安德鲁从来没有向他透露过自己的年龄。几乎用不着多想,我们就能意识到,弗莱彻已经对安德鲁进行了一番背景调查。他或许不止一次地暗中观察过安德鲁。在拿苏音乐室中,他只是象征性地让安德鲁打了不到2秒钟的鼓,就把他挑走了。之后在第一次排练的课间休息里,弗莱彻特意告诉安德鲁:“你知道吗,查理·帕克能成为大鸟,是因为琼斯用镲片砸了他的脑袋。”或许,弗莱彻已经暗自打定了注意,要逼一逼这个可怜的小家伙。担心安德鲁不能理解自己,他还把“丑话”说在了前头。 

 

  导演达米安·沙泽勒最初拍摄了更多弗莱彻的戏份,主要表现他在生活中是一个随和、有情趣的老头。电影的主角毕竟是安德鲁,导演不得已删掉了这些戏份。虽然有点可惜,但导演却把这些戏份浓缩在了安德鲁的一个偷窥镜头中——也就是弗莱彻在走廊里“挑逗”小女孩的那个镜头——真可谓是惊鸿一瞥。我们现在已经大致了解了弗莱彻的人物真相,而且隐约感觉到他对待安德鲁的极端手段,应该是一种既定的教学方案。但这种认识毕竟不是十分坚定,我们同安德鲁一样,常常对此产生怀疑。直到最后在那个不起眼的小酒吧里,弗莱彻亲口说出他内心的想法时,相信不少观众也和安德鲁一样,露出了会心的笑容。

 

  如果想把观众的注意力时刻吸引到安德鲁和弗莱彻两个人身上,那么对于女孩妮可和父亲这两条线索便不能着墨太多。导演达米安·沙泽勒仅仅用了约会的那一场戏,便解决了安德鲁和女孩妮可的所有问题。这场约会戏看上去也是普普通通。但如果你仔细品味这场戏,会惊奇地发现,隐藏在他们两人对白后面的有更为丰富的潜文本或者说潜台词。如果再细细品味这些潜台词,还能从中学会一些约会聊天的技巧。导演一定也在他们的对白上下了一番苦功夫。一个定场镜头告诉我们初次约会的两个年轻人都很尴尬。妮可首先打破了沉默。而后在正反打镜头的切换中,他们聊起了音乐和食物。安德鲁一口道出了音乐的创作者和创作的准确日期,他或许渴望眼前的这个女孩会用崇拜的眼神夸赞自己一番。但妮可显然对音乐并不感兴趣,她掩饰了自己的尴尬,决定把谈话深入下去。妮可聊起了父母对自己缺点的说落,可是安德鲁却不知趣地问她以后想做什么。画面转入了特写镜头,我们看到妮可无法掩饰的尴尬和自卑。安德鲁考取了全国最好的音乐学校,而妮可却只是一个不知道要做什么的普通女孩。两人再次陷入沉默。这个过程中,妮可一定在心中骂了安德鲁好几次傻瓜。画面转入定场镜头中,妮可又再次主动打破了沉默,向安德鲁发起了攻势。她决定把谈话往更深的地方发展下去,在几个正反打镜头的切换中,告诉安德鲁自己其实并不喜欢学校的环境。而安德鲁恰好也有同感。然后在几个更近的特写镜头中,我们知道两个年轻人找到了共同语言。而后,妮可主动把脚靠向了安德鲁。这段戏中,谈话内容的由浅入深,镜头从定场到正反打、再到特写的两次轮回,加上背景音乐的起落高潮,产生了美妙的内在节奏感。更重要的是,这场戏告诉我们安德鲁是一个单纯、有追求的大男孩,而妮可只是一个需要男朋友陪伴的普通女孩。安德鲁在谈话中犯了好多次错误,如果不是妮可对他有兴趣,他早就死定了。这场戏在顺利确立两人男女关系的同时,还在这种关系中埋下了隐患。后面的一个镜头中,妮可给安德鲁发了一条短信,而安德鲁却不予理睬。我们知道,两个人的心从来都没有靠拢在一起,爱情在安德鲁的生活中,只是无福消受的奢侈品。

 

约会这场戏解决了安德鲁和妮可的所有问题。使他们从陌生人变为男女朋友,并在这种关系中埋下了隐患。

 

  至于父亲的这条线索,仅仅通过两次简短的谈话,便为我们勾勒出他与安德鲁的关系。第一次谈话是在电影院中。父亲肯花时间陪伴安德鲁,至少告诉我们他懂得关爱儿子。两个人的谈话很快产生分歧,之后父亲以一句“搞不懂你”结束了这次谈话。第二次谈话是在安德鲁成为核心鼓手之后家庭聚会的厨房里,安德鲁告诉父亲:“我觉得他更喜欢我了。”然后父亲说了一句非常耐人寻味的话:“他的意见对你很重要,是吗?”这并非是一句简单的、出于嫉妒而说出的气话。我们可以想象的出,安德鲁成为核心鼓手之后一定经常兴致勃勃地跟父亲谈起弗莱彻,分享自己的喜悦。而作为父亲,他本应为此感到高兴,却只会觉得儿子被那个混蛋夺走了。这当然只是人之常情。人的感情有时候就是这样微妙,经不起深入地推敲。据说,导演写完《爆裂鼓手》之后在抽屉里面放了一年,没有给任何人看,他害怕别人看了会说 “哦,这就是真实的你啊”,然后就不和他做朋友了。但人性其实也就那么回事了。在这部电影中,我们只需要知道,弗莱彻是真正理解、看重安德鲁的那个人就行了。

 

  通过上文所说的这些电影拍摄的入门级手段,导演达米安·沙泽勒把一个原本简单的故事讲述如此流畅、饱满而又振奋人心。但它们仍然不足以论证,为什么这部电影把人看爽了。对于电影来说,故事有时候并不可靠,可靠的是情绪。在《爆裂鼓手》中,每一个场景中都能看到安德鲁的身影。影片中使用了大量的安德鲁的面部推进镜头。在所有的镜头中,再没有什么能够像推进镜头这样强烈地直逼人物的内心了。实际上,鉴于导演的镜头总是肆无忌惮地给予安德鲁特殊的照顾,我们可以说,影片中还有一个潜藏着的情绪线索。上文中论述的第一次排练的9个安德鲁的插入镜头,已经让我们初步感受到人物情绪的魅力。从拿苏音乐室里遭人鄙视的默默无闻的“迷途小书童”,到被弗莱彻挑中后的得意,到课堂上忐忑不安的入学新生,到遭到狂虐对待后的不甘与疯狂,再到终于成为核心鼓手后的自我膨胀,我们恍惚中已经不自觉地深入到安德鲁的情绪中。随着安德鲁情绪的慢慢膨胀,导演也在有意无意地通过镜头语言来消解弗莱彻的气场和控制力。直到,弗莱彻不由分说地夺去安德鲁核心鼓手的位置,一股怨念由心而生。实际上,由此开始,影片中转而使用了大量的手持摄影。手持摄影所特有的晃动感,告诉我们安德鲁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了。终于在弗莱彻把他踢出局后,安德鲁爆发了。此后,安德鲁过了一段默默无闻的安逸生活。观众也可以和他一起默默平覆自己的情绪。但街头流浪汉用破烂水桶敲击出来的鼓声,经过特殊的音效处理后,让我们知道,这种声音始终还在他的内心里回响。正应了那句俗话:“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紧接着,弗莱彻给了安德鲁一个实现自我的机会。但在JVC音乐节现场,安德鲁的手在发抖,额头也渗出了汗水,我们知道他紧张的要死。正是在这时候,弗莱彻走到他跟前说出了颇有深意的那句话:“你以为我是个傻叉吗?我就知道是你!”这句毫无来由的话,激怒了安德鲁,也让他彻底忘记了紧张。可之后,弗莱彻狠狠地耍了他。一个安德鲁的特写镜头,表现出掺杂着绝望、羞愧与无奈的复杂情绪。他叹了一口气,像个落败的小丑一样逃离了现场,投入了父亲的怀抱。父亲甚至还吻了他一口。可他忽然意识到了什么,他知道,他不能回家过一辈子默默无闻的生活。他豁出去了。镜头跟拍着他的后背,他好男儿的血性终于喷薄而出……这是去年所有我看过的电影中,最振奋人心的时刻。

 

怨念已起,心魔已生

弗莱彻的个头并不算高,但在影片的前半部分我们明显感受到他的高大

随着安德鲁的自我膨胀,影片的后半段开始有意无意地用镜头语言来消解弗莱彻的气场和控制力

他好男儿的血性终于喷薄而出

 

  我不是十分明白该如何解释这种现象,在观看电影时,我们总是渴望着能从人物的脸上获得更多的感情或者情绪。前南斯拉夫导演埃米尔·库斯图里卡在拍摄电影时力求每个场景都饱含着情绪,而法国导演罗伯特·布列松却近乎虐待狂地要求演员抛弃任何表情。但我敢说,我们从布列松的电影中所获得的情绪并不比库斯图里卡的少多少。一部没有情绪表现力的电影,简直让人无法忍受。而相反地,情绪丰富的电影总是能够把人看得热血沸腾、酣畅淋漓。《爆裂鼓手》中,表现安德鲁失去核心鼓手时的晃动镜头和结尾处跟拍的后背镜头,一定让许多观众感觉到十分熟悉。没错,我们去年在《心花路放》这部电影中,也看见过类似这样的镜头。比如徐峥给黄渤讲解阴影理论的那场戏中,宁浩把摄影机放在黄渤的背后,我们看不到他的表情,但我们知道他在酝酿情绪。然后他转过身,决定跟着徐峥一起踏上所谓的“约炮之旅”,他豁出去了。又比如在机场获知老婆要跟小三结婚时,导演的摄影机偷偷摸摸地在他面前移动,他花了一段时间强忍住悲痛的情绪,然后他突然决定要把那个长腿美女给“办”了,他又豁出去了……无论是否愿意承认,《心花路放》这部电影一定也让你看得酣畅淋漓,也让你看爽了。虽然它的镜头语言同样十分简单,虽然它的整体格调不是太高。但它的叙事却无比的流畅。因为他的叙事是始终围绕着黄渤的情绪线索来推进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心花路放》可以称得上是去年国产商业片中,最好看的一部了。

 

  写到这里,我们似乎还遗漏了什么。是的,提起《爆裂鼓手》,又怎么能忽视掉影片最后那逆天了的十分钟呢!我记得周星驰在《唐伯虎点秋香》这部电影中,研究过一种西洋打击乐器。一天晚上,他逼不得已,进行了一段精彩的即兴演奏。一下子征服了华府上上下下所有的女人。紧接着,华夫人和她的几个丫鬟发表了一段十分中肯、激情洋溢的评价。虽然在某电影频道播放时,总是把这段评语剪掉。但用它来形容《爆裂鼓手》的最后十分钟,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

 

三个景别由大到小的镜头

 

  重新回到赛场上的安德鲁,趁弗莱彻不注意,将了他一军。弗莱彻回头看了他一眼。然后导演给了三个连续的安德鲁的人物镜头。这三个景别由大到小的镜头急速地剪接在一起,以一种形式上的推进镜头效果,造成一种跳切镜头的假象,一下子带动了音乐的节奏和现场的气氛,给这振奋人心的十分钟开了一个好头,简直酷毙了。虽然不是很懂音乐,但我仍然觉得,这十分钟绝对是镜头画面和现场音乐融合的最好的案例之一。导演的摄影机完全跟着音乐的节奏和节拍。画面的剪切点经常落在安德鲁打鼓的节奏点上。摄影机也随着音乐的推进不断尝试着各种各样的角度,而画面持续的时间则完全依照音乐的节拍而定。音乐速度加快时,不同角度的画面也加快了剪切。画面偶尔还会跟着音乐的速度急速的从乐队或者乐器面前摇过。而当音乐舒缓下来时,摄影机又非常默契地降下速度,像一条缓缓流淌的小河从乐队面前淌过。当音乐持续到段落高潮或者最终的高潮时,剪辑师把几个不同角度的大远景镜头依次剪切到节奏点上,而后在一个小特写镜头中结束音乐段落。这就好像拉弓射箭一样。猎物已经移动到眼前,你屏住呼吸,使尽浑身力气把弓拉到最满。直到你的目光和注意力处于高度的集中状态,你的心跳慢了下来。然后你知道时间到了,你自信地松开手指,猎物应声而倒。通过大远景和特写这两种极端镜头剪辑在一起所形成的张力,导演和剪辑师把音乐的情绪彻底发挥到了极致。而此时的安德鲁已经打到停不下来了。之后是他的一段即兴演奏。这段即兴演奏彻底征服了弗莱彻,直到最后,四目相接,两颗孤独的心交汇在一起,弗莱彻得到了他渴望已久的天才,音乐戛然而止。

 

音乐段落小高潮

音乐高潮,上图中弗莱彻抬出手臂,下图中剪切点落在他动作的结束点

 

  据说导演达米安·沙泽勒目前正在筹备另外一部以音乐为主题的电影,名叫《爱乐之城》。讲述洛杉矶的一个爵士钢琴家爱上一个有抱负的女演员的故事。弗莱彻在《爆裂鼓手》中的那段钢琴独奏,已经让我们初步感受到爵士钢琴乐的魅力。不知道导演会在《爱乐之城》中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惊喜。我相信,那些好莱坞电影大佬们已经把导演达米安·沙泽勒列为眼中之物。他们这些年一直致力于挖掘年轻的电影导演,给他们委以重任。比如掌镜《美国队长》的罗素兄弟,最初只是名不见经传的电视导演。今后几年,我们还将会看到一大批由不太知名的年轻导演带来的高人气好莱坞大片。比如将于今年6月份上映的《侏罗纪世界》,又比如《合金装备》和《刺客信条》这些游戏改编电影的重头戏,还有像《新神奇四侠》这样的超级英雄电影。我们从中或许能够窥见,为何这么多年来,好莱坞大片还依然能够保持强劲的势头。但对于导演达米安·沙泽勒来说,未来依然不是那么明朗,一切都还未成定数。命运也不是随便哪个人能琢磨的透的。达米安·沙泽勒已经在洛杉矶被人拒绝了六年。还是再努力些吧!

 

 

    本文系@ 侠客光影 原创,转载请注明作者,商用需经作者同意。

 

    约稿或者交友可加微信或者QQ。

    个人微信:buttrelic

    QQ:1274194663

    新浪微博:侠客光影

《飓风营救》:只为父女情深

$
0
0


导演:皮埃尔·莫瑞尔

主演:连姆·尼森 玛姬·格蕾斯


漫长的特工生涯,到了颐养天年和老伙伴们吃着烧烤在沙滩上享受阳光的年龄。怀念自己一生为国家出生入死,除了荣耀,更多的是对家人的愧疚。因为每每不在身边的那些日子,最亲的人整日担忧成了她们的全部。


当回到正常生活的他,面对妻子已成别人的爱侣。想说怨言的理由也没有。女人不比男人,女人要的是稳定的生活和每天眼前见得到的笑容,和被唠叨时必须有的大度。


夜晚的灰光灯下翻看爱女幼小时一路过来的照片是这老特工的硬汉柔软。当得知孩子为了追随摇滚偶像瞒骗自己远去巴黎时,恨不得自己隐身跟随。几十年的凶险职业他的眼光看世界已然不同常人。你看到的是巴黎的晴空,他却可能看见埃菲尔铁搭的上空暴风骤雨即将到来。


直觉从来就是敏锐叠加后的化学反应。你不是他,你冒不出跳跃。


好了,紧张刺激的惊险电影绝不能在温情桥段上铺展过多,人们是冲着飓风,冲着营救去的,而不是暖人心脾的家庭亲情。


换种角度上来说:在风驰电掣的追杀,弹出人倒的枪战影像里,温情章节其实是很难的。有限的时段里动容观众,起伏人心是导演手握的节拍器。



看多了洛杉矶犯罪,看多了纽约街头暴力,嗅觉禀异的导演会搬来欧洲最贫困最巨渣的阿尔巴尼亚凶残团伙。搬来俄罗斯黑黑帮。以后还会加上正在内战的中东某些极端组织。


混乱以后,崩溃之后孳生的势力,一直会是西方电影的嵌入。


永远会是这样,人总对陌生的远离的凶险揣有好奇。电影就顺势而为去做一次又一次。更能利用价值观的不同,展示他们的骄傲:那么多曾经的不同阵营,一次次的陷落危机,一次次的分崩离析,这更佐证了西方文明才是普世的,至上的。




石沉大海,危在旦夕本就是惊险片的不二元素。追命路上不让你战栗,不让你心跳加速它就是失败的制作。对女儿的爱是每个父亲心中的暖流。当这股暖流遭遇凶暴堵截时,父爱如山瞬间会爆炸成火山烈焰。


这时候你让他纵身火海,他不会多想一秒。更何况曾经的他是中情局顶尖特工。更何况这是部电影~~


营救的节奏如钢索行走,既小心翼翼,又果敢无畏。毫厘之间变数难料。他的缜密勇猛,你的呼吸不匀。越接近钢索顶端越有失足的可能。在悬崖上倾斜才够刺激,不是吗?


。。。。。再惊险刺激的电影逃不出一个框架,直闯虎穴。再天涯追杀离不了一个主题,情感难舍。一路飓风营救,只为父女情深。

 

                                                   (完) 

 

 

 

 



用文字为你讲述最迷人的电影。。。。。。。

 

 


简评《忍者神龟:变种时代》

$
0
0

 

提起吾辈八零后的集体记忆,87版的动画剧集《忍者神龟》是绝对无法忽略的。如果说《圣斗士星矢》、《七龙珠》、《北斗神拳》是日本动画的经典代表,那么以《变形金刚》、《忍者神龟》和《猫和老鼠》为首的一批动画则带来了迥异的美式风味。在这中间,《忍者神龟》是相当有特点的一个,在美漫的基础上还带有浓郁的日本元素,估计我们这代中有很多人是通过这部动画初次接触到了「忍者」、「双截棍」以及「披萨」的概念。当然,还包括了「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大艺术家的名字。

 

经过各种版本的数度重启,现在看到的《忍者神龟》与我们童年时代的故事已经有了诸多不同。操纵机器巨人的外星人朗格没有了,史莱德的手下牛头猪面也没有了,斯普林特老师的设定也历经了「由人变鼠」和「由鼠变人」的多次变更。当然,只要那四只调皮捣蛋、爱吃披萨的神龟还在,只要美丽动人的记者奥尼尔还在,便足以勾起大多数人的怀旧心理。扮演奥尼尔的是曾经的宅男女神梅根·福克斯,自从通过《变形金刚》走红以来,梅根一直没有摆脱花瓶的形象,虽然如今亦无多少改观,但已然是本片中为数不多的叫得上名号、具有票房吸引力的演员了。

 

故事始终不会是这类电影的重点,因此冲着剧情去看的话只能是缘木求鱼。或许,在简单粗放、经不起推敲的漫画式情节中,动作场面是这一版唯一能拿得出手的部分。虽然除了点皮毛之外,「忍者神龟」从装扮到武器再到武功都与「忍者」没有半毛钱关系,但是受《精武英雄》和《突袭》影响的武打设计还是有那么点意思的,如果说有什么缺陷那便是经过动作捕捉而来的神龟形象仍欠存在感。另外,可能为了使神龟们更具个性,编导明显增加了街头风和嘻哈风,令四只小龟看起来仿佛就是四个黑人小伙。

 

当然,对于「改编」这件事,若用发展的眼光看并不存在好坏之分。大凡新瓶装旧酒的片,总是需要在怀旧和创新之间取得某种平衡,在让老观众不太适应的同时也一定会吸引到新的观众。


 

《古巴热舞》胖子的舞步

$
0
0

豁出去一切追求爱情,精神可嘉,好看的爱情喜剧,胖子跳舞真有意思。

 







































 

电影简介:

 

  尼科·弗罗斯特在片中扮演布鲁斯·加内特。1987年当时,13岁的他是一名萨尔萨舞少年天才,在全英的少年舞蹈大赛上独领风骚。然而私下里他却是个遭人欺负的孩子。一次在街头发生的可怕事件让布鲁斯的自信心被摧毁,从此放弃了舞蹈。22年后,他变成了个大胖子,整日只知道怨天尤人、自怨自艾。他生活中唯一的光亮来自他的女上司茱莉亚,她是一个聪明、幽默又漂亮的美国女人。布鲁斯明知自己配不上她。幸运的是布鲁斯发现茱莉亚有着一个秘密的爱好。布鲁斯的同事德鲁是全公司的活宝,喜欢对女同事献殷勤,也对茱莉亚情有独钟。在德鲁以及姐姐萨姆的帮助下,布鲁斯决定克服内心最大的恐惧,重新回到舞蹈池上,以博得心上人的芳心。

 

伊儿《古巴热舞》影评

 

《铁甲衣》罗切斯特城堡保卫战

$
0
0

中世纪残酷的战争在这部影片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冷兵器的设计也是该片的一大特色,加之感情戏的穿插,值得一看。

 





































 

电影简介:

 

  公元1215年,英国男爵叛乱,约翰王被迫签署了大宪章,大宪章抑制了王权,保证了人们享受自由的权利,也为今后英国的普通法系奠定了基础。然而不甘心受限的国王出尔反尔,在英国南部海岸集结了一支雇佣兵军队准备将男爵们抓获,试图将国家重新收归他的 独裁统治之下。就在国王军队一步步向伦敦逼近,王权即将收回之时,Albany男爵率领的7人小组在罗切斯特城堡奋力抵抗,等待法国的救援。罗切斯特城堡也成为了公平、正义和自由而奋起反抗的重要象征。

 

伊儿《铁甲衣》影评 


《铁甲衣2:浴血奋战》生死战役

$
0
0

剧情太过简单,唯一能记住的便是那重装备下浴血奋战的一幕及战士们的不屈斗志。

 

 

 

 

 

 

 

 

 

 

电影简介:

 

  年轻的休伯特在城堡之中集结的一小只队伍,为报杀害其领袖之子之仇而卧薪藏胆。而领袖之子就是那位名叫盖的雇佣兵,他的内心灵魂被他在罗切斯特城堡之战犯下的杀戮内疚而淹没,与此同时埋没他灵魂的还有他对凯特迅速萌芽的感觉,而其堂兄是一位久经沙场的士兵,不为上帝和国家而战,为的却是金钱和杀戮的欲望…

 

伊儿《铁甲衣2:浴血奋战》影评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
0
0

很惭愧,直到现在我才算正式看完了1987年版的电视剧《红楼梦》。对这部电视剧,我大有相见恨晚之意,看罢仍久久痴迷,不能自己。


真诚、精彩、深刻等字眼都不足以形容这部在剧情、编导、表演、服装、道具、音乐等方面都饱含着浓浓情怀的传奇之作。


曹雪芹先生的《红楼梦》集中国传统文化之大成,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夺目的一块瑰宝,而87版的《红楼梦》则是该小说迄今为止改编最成功的一部影视作品。


《红楼梦》大气,从中不但可以看到个体的荣辱得失,也可以看到家族的繁荣衰败,更可以看到王朝的兴衰更替。


《红楼梦》深沉,其中不但有着亘古不变的复杂人性,更有着饱经沧桑的细腻情感。细思量,自难忘,泪两行。




    《红楼梦》如梦似幻,看罢方惊觉,曹雪芹先生是在借书做梦,而看客则不过是身在梦中复看他人做梦罢了。梦虽各异,情却想通。看罢《红楼梦》,心底生出一股悲凉,自古以来,万物皆有时,相聚有时,分离有时,欢乐有时,悲哀有时,生有时,死亦有时,了也好,好也罢,人生不过梦一场,尽皆虚幻。


《红楼梦》反映的是一群个体的悲剧,是一个家族的悲剧,更是一个时代的悲剧。细品之下,不难发现《红楼梦》中有大量的庄子痕迹。“逍遥”的庄子一生最为推崇的就是真实而自由的活着,而《红楼梦》中各色人物的悲剧之源皆根源于此。受传统道学思想的禁锢,上自贵妃元春、诰命夫人贾母、名流官宦贾政之流,中至宝玉、黛玉、宝钗、探春等辈,下至袭人、晴雯、尤二姐、焦大等人,无一不是生活在虚伪而沉重的桎梏之下。身如缸中之鱼、笼中之鸟、鳖中之瓮,命运焉能不悲,焉能不惨,叹!叹!叹!


    生活在这样的时代里,作为一个个体的人,无论身份是王公贵族还是身为下贱,也无论他是否能知晓或看破,卑微、悲惨的命运都是早已注定的。看着一个个充满着个性和朝气的鲜活生命就这样被折磨、蹂躏直至消逝,真真叫人痛彻心扉,欲哭无泪。



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善、恶、美、丑……《红楼梦》留给了我们太多的欢乐悲伤与铭心刻骨。故事是假的,人物是假的,情感却是真的、久的、长的、美的、动人的。

 

看罢《红楼梦》,再看艺术人生策划的节目《红楼再聚首》,看着那些熟悉的音容笑貌一个个浮现,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脸上带着欢笑,眼中留着热泪,直感慨人生似梦。一朝入梦,终身不愿再醒,任逍遥。

 

摘抄曹雪芹诗作于此,谨向先生致敬,向小说《红楼梦》致敬,向87版《红楼梦》致敬。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Viewing all 7151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