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友》是一部定位为校园青春剧的电影,那么无论它是一部爱情剧,还是一部惊悚剧,都注定了与深刻的内涵或是复杂的主题无关。如果说爱情剧除了俊男美女、露点露骨外,可能还会出现一些诸如《校长我爱你》、《色即是空》、《我的野蛮女友》等略带感人片段,甚至上升到讨论爱情真谛的优秀影片的话,那么惊悚剧则除了俊男美女、露点露骨外,就是聊胜于无、隔靴搔痒般的尖叫与血腥。不要小看尖叫与血腥,很多惊悚片连这样的基本要求也无法达到。
首先我跟大多数人一样,是冲着Leighton去的,其实Leighton会演这么一个病态的角色让我有点意外
说说Leighton演的这个精神病患者吧~其实…她的确是有点病态,占有欲强,不允许任何人靠近自己的朋友,甚至做出一些疯狂的事来避免朋友受到伤害…这些行为,比起正常人的友谊,的确是很变态,不过我不觉得那是LES,照理来说,其实每个人都有那么一点点小小的病态,占有欲不仅仅存在男女之间,朋友之间也有,只不过有的人少一点,有的人多一点,如果看不惯的,就觉得她是变态了。
小时候我也曾很孤僻,没有什么朋友,难得交到一个朋友,她跟别人要好一点,我也会有小小的不开心。其实这很正常,我们都希望拥有一个能一直陪伴你,无论发生什么事都支持你在你身边的人,但是朋友做的到吗?我相信再好的朋友也无法做到,毕竟他们会拥有自己的生活,说起这个想到了GG里B和S的友情,其实两个人能做到那样,我觉得很好了。谁不曾有那么一点小小的病态,我曾经也希望有个朋友能一直陪伴着我,长大后明白那是不可能的,还是要现实一点地接受这个世界。
Leighton演的这个角色,充斥着一种温暖怪异美好的病态,当我看到她倒下的那一刻,她紧紧抓着sara的手臂,心里酸酸的感觉。尽管她做的事情太过疯狂,可我还是能理解她心里小小的孤独,她是很孤独的,她只是想要一个能一直陪伴她的朋友罢了,只不过用错了方式
我敢说每个人上大学的时候身边都一定有一个异常的同学,可能是室友,也可能是走廊尽头的某个朋友的室友,更有可能是道听途说的可怕室友。这些室友可能只是有些抑郁、有些不合群,也可能是半夜拿着刀在宿舍里乱走或者拍拍每个人的脑袋,还有可能是把室友用哑铃砸死从阳台上扔下来之类的,不一而足。
总之,每个人的身边都有一个变态的室友,这已经成为大学的潜规则
转自我的网易博客
虽然众多明星打造,但剧情太过一般,电影的名称已经透露了一切,灵异只是为了渲染气氛而已。
电影简介:
2011年,日本发生了9级强烈地震,一万五千多人死亡,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全日本陷入核辐射的恐怖之中。
渴望单纯爱情的加嘉不顾危险,跟未婚夫宏泰东渡日本。来到宏泰家在富士山下的经营的赤石温泉。刚刚安顿下来加嘉就发现未婚夫一家和周围的居民不但行为诡异,还对她充满了敌意。
随着接触的深入,加嘉就感觉完全失去了二人世界。每当夜晚跟宏泰欲火焚身亲热时,他的母亲节子就如鬼魅出现在他们面前。宏泰的姐姐美智子在加嘉泡温泉时,偷偷跑过来对她挑逗。与宏泰母亲有多年私情的仆人忠男也眼睛里也充满了欲望。一天深夜,加嘉无意间撞入了村民的秘密会议,噩梦开始了。加嘉被囚在温泉旅馆一间永远无法逃脱的狭小的房间内,面对一群失去了人性的野兽……
加嘉的人间蒸发,使得好姐妹卫凌坐卧不安,虽然日本曾将给她留下过永不磨灭的恐惧,卫凌还是毅然赴日寻找加嘉。在日本,她举目无亲,只知道加嘉最后出现的地方是富士山下的赤石温泉。当他来到温泉后,宏泰及其家人都矢口否认见过加嘉。毫无头绪的卫凌,惟有在旅馆住了下来,求助日本探员木下,继续寻找加嘉。
卫凌在木下的帮助下调查逐渐深入,旅馆内发现了越来越多加嘉已死的证据,宏泰一家也越来越诡异。宏泰终日酗酒被人勒死在温泉池中,美智子因极度恐惧陷入疯狂,节子遇袭虽神智清醒却无法表达,忠男经常通过门缝偷窥卫凌,核辐射阴影下的居民逐渐失去人性,像鬣狗一样时刻准备咬碎卫凌这个外人……夜晚卫凌经常梦见加嘉和她睡在一起,早上醒来地上只留下一滩水渍。
周围的人逐一死亡,恐怖事件逐渐升级。而一切都指向了人间蒸发的加嘉。原来是加嘉的狂热粉丝,为加嘉报仇……
《万箭穿心》讲的是女人的悲剧,讲她们怎么一步一步地毁掉自己的生活。
李宝莉这个女人,长得漂亮,做事也精明。
丈夫马学良,虽寡言儒弱,但好歹是厂里的小干部,挺好的一个人。
而且一家人刚搬了新房,本应是个好的开始,但李宝莉性格暴躁、大大咧咧,经常对马学良指手画脚,连搬家工人都替马学良鸣不平。不堪忍受下,马学良有了外遇。李宝莉捉奸报警让马学良丢了工作,外加马学良的母亲搬来同住,婆媳关系又极度恶劣。丈夫不堪重负终于投江自尽。
多年后,儿子记恨母亲的刻薄,在考上大学之际将含辛茹苦的母亲赶出家门。而李宝莉在历经苦难后,终于可以坦然面对这一切。可能正如朋友所说,她住的房子风水不好,处在几条大路的交汇处,这就叫“万箭穿心”。
我想,李宝莉并不是坏女人,她的丈夫和儿子也都是好人,说到底,这家人其实没什么大问题,无非是夫妻性格不太合拍,但她的人生真就被这些鸡毛蒜皮的事给瓦解了,而她还视而不见,犹如夹进词典多年都未曾发觉的小三照片,实在是一个糊涂的女人,糊涂的家庭。
这是个莫名其妙的悲剧,甚至连根源都难以找到。现实里有很多这样的家庭,眨眼间就妻离子散,当事人只能抱着头,说,为什么?为什么会变成这样?这种事很不好说,所以只能用风水、八字、属相来解释。我喜欢这个电影,这就是中国人的情感世界,很真实。
很棒的中国式电影,很喜欢邓超在剧中的表现,再加上黄晓明和佟大为的精彩演出,让观众看到了中国人的霸气,我们更要努力强大自己,不让让外国人看扁。
这是个激荡三十年,关于一个土鳖,一个知识分子,还有一个浪漫骑士的“中国式成功”故事。
成东青,农村出身的土鳖,两次高考落败,眼看就要屈服于当农民的命运,他最后一搏,搏命背下整本英文字典,从明眸变成近视眼,第三次试考,考上北大。孟晓骏,精英知识分子,强烈自信,内心认定自己永远是最优秀的那个。王阳,八十年代的浪漫派,样子俊朗,热爱文学,一生梦想是当个诗人。这样三个各走极端的人,居然就在北大碰上,戏剧性的建立友谊。
三子跟八十年代莘莘学子一样,怀抱着一个美国梦。申请签证的结果是:两个成功,一个被拒。土鳖成东青延续失败的命运,眼看两个好友出国完梦,他失望透顶,他只有留在北大任教,却又因在外私自授课,被校方发现,央求悔罪仍被除名,毫无余地的成为一个真正“失败者”。
美国那边,孟晓峻正要一展抱负,却未料堂堂北大高材生,在美国根本找不着工作,落得在餐馆当侍应助理的命运;王阳签证成功,却因一个一见钟情的美国女孩放弃出国,贯彻其浪漫派个性;成东青一无所有,只有偷偷在肯德基办补习班,其独特的自嘲教学法,却渐渐吸引不少学生。这是命运的安排,他从没想过,被拒签这个人生最失败的挫折,亦是成就他人生中最成功的契机…
成东青请王阳加入一起办补习班,成东青毋忘孟晓骏,让他回国强势加盟,正式开办“新梦想”学校。三人凭借个人魅力,包括成东青的自嘲式幽默教学法,孟晓骏的美国经验和签证技巧,以及王阳的创新电影教学,让新梦想空前成功。
新梦想再扩规模,成东青被媒体和青年塑造成为留学教父,不由自控的散发着一股从土鳖蜕变成领导者的光芒,让孟晓骏看不过去,二人渐貌合神离,王阳左右做人难。
孟晓骏远走沈阳,三人的友情面临重重考验。然大时代一幕又一幕的挑战,包括1999年南斯拉夫中国大使馆被北约军机轰炸、还有ETS美国普林斯出版社控告新梦想侵犯版权,又把三子再次凝聚起来,共同面对新梦想的困境。
这三个非一般的中国人,是大时代下最具代表性,最激励人心的“中国合伙人”。
我看得速度很慢
一天看一部
有时候两天
第一部片名叫《安阳婴儿》
这部影片刻意要拍成纪录片的形式
所以光是镜头对着光秃秃的路面
等待主人公慢吞吞的走过来的画面就不止一处
节奏慢得让人抓狂
还有一点也不美型的人物
听不懂的陕西方言
让我无法坚持看下去了
匆匆放弃了
……
然后是《青红》
应该是高圆圆主演的
像这部系列中其它影片一样
大多数是诉说文革时代的故事
也许是发型的原因
我觉得高圆圆在剧中的发型和眼神都像一个饱经沧桑的中年妇女
倒是她的那个闺蜜
很符合片中的实际年龄
这部影片 表达得应该是在那个特色年代青春期的萌动
那种死不要脸的破坏欲
女生对坏男生的欲拒还迎心理
都表达得分外灵动
……
张国荣的《霸王别姬》
随着他离奇的辞世方式而成为世纪绝唱
片中的张国荣媚眼如丝
将一个少年郎转变成美娇娘的心理转变刻画得丝丝入扣
还有那个年代人人自危
由人变成鬼的可怕过程
触及灵魂的巨大痛楚贯穿始终
……
苏州河》的旁边很有讲故事一般的娓娓道来
开头就很抓人
周迅的表现没有令人失望
将一个夜总会表演的美人鱼演绎得活灵活现
一颦一笑都带着风尘女子特有的味道
还有那个童年时代的牡丹
简直令人惊奇
梳着羊角辫子
稚气而可爱的模样
周迅的表现已经达到了收放自如的境界
……
《电影往事》也是旁白式
夏雨标志性的笑容
片中人物对电影的痴和爱
里面蕴含的成长
亲情
那个弟弟真的可爱
那么纯真善良
姐姐故意把他丢掉还撒谎维护姐姐
如果不是那么在意姐姐的心情也不会发生意外
姐姐因为这场意外而成了聋子
母女俩个跌宕起伏的命运比最精彩的电影还扣人心弦
人生如戏
戏如人生啊
……
《芙蓉镇》当时上映的时候据说引起了剧烈的反响
因为除了涉及到政治敏感还有性方面的大胆表露
这在当时的价值观绝对是一个挑战
谢晋还是很了不起的
刘晓庆那时候真的漂亮
姜文也好年轻啊
这部电影很打动人心
那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年代啊
让人们的心理扭曲得如此厉害?
正常的情爱被打击被压抑
人为地制造出一场场人间悲剧
好比人间炼狱
只有姜文服刑前对刘晓庆那一句
要像畜生一样活下去
其实这部影片还是蛮励志的
就是无论遭遇怎样难堪的困境
仍然要活下去
要乐观地面对糟糕的境遇
等待春天的到来
看完这部影片
抓心挠肝地想吃一碗热腾腾香喷喷的米豆腐啊
……
《花眼》是一部很拙劣的模仿之作
情节支离破碎
故作高深莫测的表达手法令人厌倦
额头中间闪烁不定的五角星更惹人发笑
两个天使毫无必要神情越是凝重越让人感觉就是俩傻逼
……
其实个人很喜欢剧场外和剧场里的不同人生这样的主题
看看人家拍的《电影往事》
同样的主题怎么差别就这么大呢
云集了那么多的大牌也改变不了脑残片的命运
《东宫西宫》满足了人们的猎奇心理
同性恋异装癖性虐待应有尽有
那个叫阿兰的表演很有质感
让我联想到张国荣
并且因此怀疑他是不是实际生活中就是一个同性恋?
胡军还是那么英气逼人
被阿兰香艳淫荡的故事迷失了心智
……
看完这部电影更加明了一个不争的事实
那就是所谓的爱情就是犯贱
《哭泣的女人》
那一天绝对是来北京打工的少妇王桂香最灰暗的一天
卖盗版黄碟被警察给一窝端了
印象深刻的是等王桂香匆匆逃走之后
两个警察笑着挑着赃物
互相问哪个好看有最新的吗
……
然后是老公在赌博的时候与人一言不合失手打瞎了对方的眼睛
对方报了警
老公在逃跑的过程中被抓捕
……
然后是早上借给她道具(一个三岁的男孩)的同乡也跑路了
丢下一个不肯合作的执拗男孩子
(那个小孩是我见过家教最好的一个,无论问他吃什么喝什么一律摇头摆手的拒绝)
也许他是害怕一旦接受了就不乖了
而永远也回不到爸爸妈妈身边了
直到王桂香气急败坏地大吼
你的爸爸妈妈早就不要你啦
那个孩子嚎啕大哭
看到这里有点小心酸
……
王桂香是具有杂草气质的女子
虽然长得一副风尘相
还在受害家属敌意目光的注视下
故意做出一副泼皮无赖相
内心相当的强大啊
但是她很有担当
虽然她也耐不住寂寞投身到老情人怀抱
但是当债主上门讨债之后
她撒泼哭骂
无意间被做殡葬的老情人看到了商机
那就是哭丧
……
别的女人摊上这么大的事
肯定寻死觅活少不了的
还很可能堕入风尘
……
但是王桂香偏不
她意识到自己的天赋之后
很是勤奋刻苦
还大胆创新
讲京剧的水袖与服装都加入进去
令人耳目一新
……
她虽然和老情人保持着不清不楚的关系
但还是对关在监狱里的老公还一样情深意重
为了保释老公
她拼命的接活
嗓子都哑了还支撑着
一天假也不肯休
……
被老情人的老婆在菜市场揪着头发骂
也面无惧色
对不收承诺的顾客
她也敢甩对方的耳光
……
她就是一个被生活磨砺而出的女汉子
所以她在听到老公越狱出逃被警方击毙的消息之后
一声不吭
但是第二天在一个
为富婆的宠物狗的葬礼上哭得死去活来
……
她知道了在生活的磨难面前
做最应该做的事
保留力气面对所有的残酷
……
《蓝风筝》据说导演田壮壮被封杀了十年
……
影片是从一个叫铁头的小男孩的视角讲诉历史变迁
年代的跨度貌似很大
因为铁头的妈吕丽萍已经换了死了三个老公了
不知道为什么
我对我没有参与过的年代特别有兴趣
我觉得田导拍出了我想象中那个年代的景
类似时光机还原了那个年代
那个令人压抑疼痛的年代
也是充满了温情的年代
我很喜欢那个热心的大妈
……
影片中太多的暗喻和反比了
很多符号式的语言和道具
比如断了头的马
比如不时穿插其中的童谣
比如兀自挂在树上破烂的风筝
比如三任老公的死亡
比如那块悲惨的红绸子
……
影片中承载着一份沉甸甸的宿命论
让人不寒而栗
那个年代政治的迫害
人心的奇诡
心灵的创伤和阴影
……
每个人的命运都像风筝一样不由自主
凋零飘摇
……
《站台》据说也是贾樟柯的代表作
有他童年的影子
对贾樟柯的作品我还是蛮欣赏的
只不过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
很多电话打了进来
专注于讲电话
所以对影片就不再留意了
感觉和贾导的风格一贯如此
真实如同纪录片
但是缺乏情节的跌宕起伏
……
《十七岁的单车》看到《青红》中的小情侣又喜相逢了
就是高圆圆和那个小伙子
不过不知是出于什么目的
我很纳闷两部戏的导演都把他俩作为一对儿
高圆圆在这部戏里挺有校花的范儿的
也体现出那个年龄女孩子的娇柔和清高
拿捏得挺到位
我不喜欢那个小伙子
总觉得他长着一张耗子脸
我倒是很喜欢那个叫小贵的农村孩子
长得帅
性格就是一根筋的那种
这种人其实是最可怕的了
因为只要他想就没有干不成的事儿
就拿丢了命根子一样的越野变速山地车吧
搁别人身上只能自认倒霉
但是他偏不
为了这辆车
他没少挨揍
却也不打不相识地结识了和他同龄的城市孩子
……
我觉得影片中的小贵拍得挺真实的
洗浴中心哭笑不得的闹剧
找车时候的彻夜守候与跟踪
都会让发出
真是一个执拗的孩子啊 之类的感叹
两个孩子握手言和换着骑乘同一辆车
我还跟着瞎激动了好一会儿
直到那次惨烈的斗殴开始
车被踹扁了
一直在求饶的小贵一砖头拍了下去
……
一辆越野变速山地车
在一个十七岁刚刚进城的男孩子眼里
是城市生活的象征
是青春烈烈飞舞的图腾
是可以拿命去维护去交换的宝贝
……
剧中的周迅虽然客串的是一个小角色
一个喜欢偷穿主人时髦衣裳的小保姆
在小贵和他叔眼里宛如女神
……
《昨天》是一部很酷的电影
不仅仅是几乎真实还原了主角贾宏声曾经的经历
而且这部电影就是拿到今天仍旧很先锋
如果不是仔细辨认
很难看出来原来贾宏声就是《苏州河》里的马达
他身上有一种很奇诡的气质
有点颓废有点冰冷有点邪气
……
他的周身洋溢着很浓郁的末日情怀
他和列侬真的很像
就连我也忍不住怀疑他是否有欧洲的血统了
……
演得太真实
那个老头儿很可能是他真的父亲
因为两个人长得很像
就连群众演员也是那么一丝不苟
……
很多地方
让人忍不住失声笑出来
但是更多时候
是心酸
……
还特意查了下贾宏声的资料
才知道他在拍完此片的九年后跳楼自杀了
……
我很不理解为什么在拍完这个电影之后他还会选择这条路
因为在这部片子里淋漓尽致地表达出父母的舔犊之情
凭什么他们要对你好?
凭什么凡事都要照顾到你的情绪?
凭什么对你说话要换个方式?
凭什么要完全懂得你的意思?
凭什么他们在你面前变得如此卑微如此小心翼翼?
都是因为爱
只是因为爱啊
……
那条可笑的不伦不类的牛仔裤
买磁带时候蹩脚的英文发音
被儿子扇耳光时候的伤心欲绝
……
我没看过贾宏声以前拍得那些戏
除了《苏州河》
但是我认为
这部戏他拍得最好
因为他就是在扮演他自己
所以有一些东西比真实更真实
更能撼动人的灵魂
……
所以最后他还是选择了自杀
才变得更加的不可宽恕!
《过年回家》
感觉很压抑
陶兰这个孩子很可怜
一直不喜欢那个叫小琴的女孩
觉得她心计太多了
最终因为五元钱被陶兰失手打死
花季少女锒铛入狱
……
十七年后监狱鉴于表现良好
特批回家过年
那段纠结的复杂的心路历程
母亲矛盾而尴尬的角色
小琴父亲的哀痛和最终的放下
都演绎得很生动也很深刻
……
一直觉得演陶兰的那个女子更适合演警察
穿上警服一定英姿飒爽的
……
一名毒贩要在印度的一处村庄大兴土木建造工业基地,遭到当地民众反对,特别是小学校长的坚决抵制,为了除掉眼中钉。毒贩在一个夜晚陷害校长强奸女学生,不明真相的民众在怂恿下把校长活活吊死树下。这残酷的一幕眼睁睁的在校长12岁的儿子维杰眼前发生,随后,维杰和已有身孕的母亲带着屈辱和愤怒离开家乡,前往孟买寻求生路。15年后,已然成为孟买黑社会老大得力助手的维杰,认为复仇的时机终于成熟,带领众多手下,重新出现在家乡,还是在那棵树下,欲与毒贩面对面交锋。
影片由曾担任过2010年《我的名字叫可汗》的副导演卡兰马(Karan Malhotra)执导,本片应该是卡兰马的首部剧情长片,时长接近3小时。请来《雨中的请求》中的印度天王级明星赫里尼克·罗斯汉和《巴菲的奇妙命运》中的世界小姐朴雅卡·乔普拉加盟,反派人物由《黑帮大佬和平梦》中的桑杰·达特演绎。在《男人帮》中曾击败过安吉丽娜·朱莉和斯佳丽·约翰逊的性感女神卡特莉娜·卡芙在片中有短暂的惊艳歌舞片段。尽管这是一部史诗般的复仇剧,场面宏大人物庞杂,一波三折感情真挚,但由于剧本老套漏洞百出,并未拿到太多奖项,只在印度Zee电影节上获得最佳歌曲奖和最佳技术奖。
当然,看印度歌舞片本不该讲究太多,对于这种传统的复仇片来讲,如果当成是一部《哈姆雷特》式的舞台剧来看的话,在独特的印度风情之下,绝对能够达到赏心悦目之感。帅哥美女齐亮相,再来个与恶至极的大BOSS对决,所有复仇的激情和压抑都能够达到最佳发泄。就算观众们明明知道不出意料的结局,对五光十色的场景和人物还是极尽最大兴趣来欣赏。印度随随便便出品一部电影都会有华华丽丽的歌舞片段上场,这一点,在国产片中却是最大的短板,是值得我们学习效仿的最佳范本。
故事是一个俗套得不能再俗套的烂俗情节,导演把一部商业片剧本拍出了欧洲文艺片的气质,导演自己说这是一部童话故事,一见钟情的浪漫童话,虽然从好莱坞的角度看,它似乎有着某种创新性,革命性,但其实这种黑色电影表象下的童话故事也并非《亡命驾驶》所独有。
导演利用各种光线(车灯,台灯,电梯灯)在视觉感受上很好的营造了黑暗浪漫,冷酷中不乏温情的画面气氛,“利用各种光线和摄影角度来讲故事”的案例在片中有很多;追车戏部分采用了很讨巧的拍摄手法,除了几个为数不多的超车镜头是在车体外拍摄外,其余所有镜头都是以男主的第一视角进行,确实挺省钱的,呵呵;男主每次在车里等人的过程拍得很有张力,镜头慢慢推进,配上故意放大加速的手表指针走动声,表面平缓,实则紧张至极;在寡人看来,这些手法不错但却算不上高人一等,它的整体品质也不过如此。得奖不得奖这个东西,怎么说呢,64届戛纳电影节评委会主席是罗伯特.德尼罗,他在1976年主演了美国影史上最具有影响力的影片之一:《出租车司机》!SO,呵呵。
演员的表演也不过一般,导演的手法决定了男主脚高斯林不需要多卖力的表演,演员只需要把导演要求的表情基本做到位就OK,剩下的交给导演就可以了,这对一个人的演技没有多少挑战性,倒是影片的主题音乐挺好听的,呵呵。
很棒的电影,把一个老人的记忆,以梦魇的形式进行勾勒,借此来描绘三代人之间的联系,很感人的故事,最终女儿对父亲的理解让人动容,推荐。
电影简介:
年逾七十的作曲家汤姆·怀特曼罹患癫痫和血栓痴呆,他早已分不清现实世界,更遗忘女儿杰姆的存在。他的脑海,早已退转到那个充满奇幻色彩的童年时代。记忆的最深处,生活在孤儿院的10岁少年汤姆受到雪人的邀请,御空飞行追赶多年未曾谋面的父亲。他们遭遇风暴,坠落在一处陌生所在,四周是回环往复的不变旋律,汤姆甚至见到了年仅7岁的杰姆。仿佛不曾存在过的世界,以及三代人剪不清理还乱的情感纠葛。
弥留之际的老人,灵魂困在朽败的躯体内,经历着毕生刻骨难忘的旅程……
电影展现了一名伟人的另一面,通过一个普通人来看罗斯福的感觉,从性格、政治等不同方面,更加真切的体会到与普通人相比的艰难。
电影简介:
世纪大萧条时期,家住哈逊岸河畔的黛西应邀前往她远房表兄富兰克林·罗斯福家中。来帮助这位内忧外患缠身的美国总统,不久她便成了他的情人。
这一特殊身份另黛西见证了1939年罗斯福在家中接待英国王乔治六世及其王后的全过程。正当英王夫妇为美国总统不合体制的接待活动焦灼不安时,黛西亦发现了罗斯福生活中不为人知甚至不为她知的一面。
大战一触即发的关键时刻,就在这个看似寻常的周末,口吃的Bertie(乔治六世的小名)和半身不遂的罗斯福建立起了友谊,坚毅的英国国王与睿智美国总统达成了共识。决定了世界的格局和历史的走向。
互不相识的男护士贝尼诺与作家马可在剧院同看一出舞台剧,马可被表演感染默默落泪,坐在一边的贝尼诺惊诧不已。几个月后,两人再次在医院相遇,此时的作家马可是来照顾昏迷在病床以斗牛为职业的女友,贝尼诺正是这家医院的看护人员,整日照料着植物人的女病人。从此,两人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贝尼诺为马可传授照顾昏迷病人的对话技巧,而马可也了解了贝尼诺不为人知的故事。又是一晃几月有余,作家马可接到男护士贝尼诺被关押监狱的消息,马上赶来想方设法援救。从而揭开了一个爱情故事的前因后果,但马可还是在最后时刻错过时机,贝尼诺不忍悲惨的命运而过早的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影片由西班牙重量级导演佩德罗·阿莫多瓦执导,阿根廷男演员达里奥·葛兰帝内提和贾维尔·卡马拉主演,罗萨里奥·福罗雷斯出演的斗牛女形象刚毅有力有型有款,西班牙美女演员蕾欧诺·瓦特林在片中性感裸露出演,喜剧大师卓别林的女儿杰拉丁·卓别林友情客串饰演舞蹈教师,阿莫多瓦电影中的常客劳拉·杜纳丝在片头惊鸿一瞥,还以为她会有很多戏份,后边就不见影儿了。在《关于我母亲的一切》中的女主演丝莉亚·洛芙貌在本片貌似还有一个短暂的镜头,没有台词。
本片是阿莫多瓦在2000年《关于我母亲的一切》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后,再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除此以外,本片在全球各大奖项中获得40多项提名,并获得20多个奖项,可算为阿莫多瓦赚了个大满贯。影片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德国已逝舞蹈家皮娜·鲍什的《穆勒咖啡馆》,在影片的开头和结尾处,都可以看到她的神奇舞姿。尽管阿莫多瓦的电影大多以关注女性话题为重点,但此片却一反常态演绎了两个男人的故事。正如阿莫多瓦所说,他具有片中两名男人贝尼诺和马可的性格特性,也就是说,阿莫多瓦这次把关注重点放在了自己身上。尽管这是一对性格迥异的男人,贝尼诺不知厌烦的照顾着所爱之人,并且每天对昏迷的病人说话,马可也守护在爱人的病床旁边,却很少表达情感。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去关注和爱护身边的爱人。看似两人以不同的方式照顾着不同的人,却都在做出同样的事情,守护爱人。当然,贝尼诺最终走向极端,让昏迷的爱人怀孕,使得自己锒铛入狱。但是,却意外的让昏迷病人苏醒,创作了人间奇迹。马可却孤家寡人一个,默默离开了所爱的女人,因为女人心中另有其人。贝尼诺最终为所爱之人自杀,马可还徘徊在迷茫的情感之间不得所踪。或许这就是阿莫多瓦情感世界的真实写照吧,有时他会为一个女人去死,有时又会为爱情默默忍受。
值得一提的是,片中有一个阿莫多瓦自编的黑白小短片《缩小的情人》,可谓惊世骇人之作。一个男人喝了女友的试验药水,被缩小成拇指小人,继续和女友一起生活,还在女友入梦后钻入女友下体,给予女友致命快感。阿莫多瓦利用这么一个小片段来完成了男护士贝尼诺对女友爱情的传递过程,以表达出不同凡响的爱情呵护方式。正如皮娜在《穆勒咖啡馆》中表演舞蹈时,一名男子一直在周围帮助清理碍事的椅子,犹如老鹰爱护鹰雏一般,很怕自己的最爱被伤害到毫毛,并且给予最大的呵护。
从《小鬼当街》到《小鬼当家》三部曲,婴幼儿们这种幼齿生物的暴力细胞便早早得到过展示,他们总会干出许许多多我辈望尘莫及的、无法理解的、叹为观止的事情,比如用火机烧你的裤裆,顺便还拉泡便便贴你脸上。别看她们一个个细皮嫩肉四肢幼小,收拾你的时候让你防不胜防,玩弄你的同时嘴里还要含着根棒棒糖,笑兮兮滴看着你说:你能把偶肿么样,你能把偶肿么样?你还得忍字当头,你说,你敢把她们怎么样?你能把她们肿么样?
当她们再长大一点,她们的杀生本性会显现得更为突出。《灵异孤儿院》的故事就是血的教训啊,个头还没有狗高,人家就知道如何用游戏的方式引诱杀人了,真可谓是杀人于无形!《无极》里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白夜行》里的儿童杀人事件,《赛德克巴莱》里少年们的打砸抢烧.....这一切都在告诉我们,孩子们的心理阴影究竟可以造成多么严重的后果。
《寂静岭》里冤死恶童的报复,其屠杀仪式可谓残酷至极,场面十分壮观,敢残害我?我让你们一个个身首异处,内脏四分五裂,让脑浆血浆肠子羊水什么的多流淌一会儿,让你们死得很难看。无数的故事不断提醒大人们,小孩纸的心伤不起啊伤不起,可是总是有大人们不服气,《别惹小孩》里“不给糖吃就捣乱”的名言警句可不能忘啊,孩纸们生气起来把你五马分尸,手臂挂树上,跟你要颗糖吃你还跟我们罗里罗嗦的,看你以后还敢不敢不听话?哼!
她们不仅有杀人分尸的天赋,她们还杀得很欢乐,当她们又长大了一点点,她们已经有了杀人嗜血的瘾。不记得《海扁王》里的“超杀女”了么,幼小的身躯翻腾着可爱的跟斗,手里的武器比她的身体还长,别被她们迷惑了,那可是致命的,她们大开杀戒的时候可谓人见人倒,鬼见鬼嚎,神挡杀神,佛挡杀佛;不记得《罪恶之城》中妓女帮里那个日本小妞儿了么,大眼翘唇飘逸发,两把神刀细腰挂,砍人头颅如切瓜;不记得《杀死比尔》里玩流星锤的栗山千明小妞儿了吗?可爱迷人的外表,招招致命的武器,她甚至可以把成年男人的那话儿像拔萝卜一样连根拔掉;《百人斩少女》阿墨也跟她们是一路的,本姑奶奶不出手,你们就不知道什么叫尸横遍野,什么叫血流成河。
就在这样的一种情形下,这年头居然还有人说萝莉有三好:面娇,腰柔,易推倒。
啊么哒,还说什么作为一名优质大叔,身边不领个暴力萝莉你都不好意思出门了我跟你讲!诚然,萝莉们的确有难以抗拒的地方:《熟男我爱你》中,成熟中带点小忧郁的倒霉大叔机缘巧合被正在上学途中的早熟萝莉缠上,途中萝莉更上演吃醋怒砸大叔汽车的一幕,最后终于圆满追得大叔归;《美国丽人》中的中年大叔也因为生活中多了个萝莉,他黯淡的中年生活瞬间有了色彩,为了让他的啤酒肚不那么明显,他像吃了兴奋剂一样开始每天健身,萝莉在他面前就像一座大山,他要翻过这座大山!爬也要爬上去!就算精尽人亡,就算死,他也要死在“这座山”上!
连经营色情帝国的大叔,著名杂志《花花公子》的老板休.赫夫纳和一个相差60岁的杂志平面性感兔女郎Crystal Harri也订婚了,看来情色大亨也逃不过暴力萝莉的魔掌,面对暴力萝莉还要打不还手,骂不还口,萝莉这样一种身兼女性和幼齿两种强大属性的萌系生物真是越暴力越美丽,越暴力越吸引人,也注定了被大叔们垂涎的命运。
可是小孩纸们真的惹不起啊惹不起,《美少女特攻队》里那帮萝莉就是最好的样本,她们的身体里潜藏着巨大的生命力,别惹火她们,你算老几?她们甚至可以屠龙!《机关枪少女》也告诉大人们,别没事老盯着人家纯纯洁洁的白色底裤看呀看的。为父寻仇的《汉娜》告诉我们暴力萝莉有多么强悍的野外生存能力和战斗能力,而《孤儿怨》又以一个血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和陌生又上浓妆的小女孩说话!
总之,小孩纸们的暴力史说都说不完,最好别惹小孩,我说真的。
希斯君,抱歉那么长时间没有在群里活跃,如果没有您的引路,恐我不会 在时光网驻足,虽现在的我发展的还是不好,但是请让我回家吧,我还有哈利那个坑,还有雨人没做完,以前的我那么多的毛病,现在想来你从前对我文的指教,真心感谢,以后有可能还会远循,但这次回老家,不管家如何,这是我无法抛下的地方,家,要回,笑,家人们,先问一下,您们可好
哈哈,回家了
近期被吵得沸沸扬扬的《环太平洋》,上映不足一月,中国内地票房突破六亿元,却在北美表现平平,在怪兽片起源的日本反而遇冷,不敌宫崎骏的动画新作《起风了》(The Wind Rises)和皮克斯的经典续作《怪兽大学》(Monsters University),连北美市场口碑糟糕透顶、票房失意的《独行侠》(The Lone Ranger)在日本的表现,都比它要看得过去。较之诸多观察家之前的预测,这个结果实在令人费解。
《环太平洋》是我八月去西藏的时候,就地观影于拉萨屈指可数的一家电影院。拉萨虽为一省会城市、宗教文化旅游名城,却没有比得上重庆一家县城的放映设备和电影银幕,条件比较简陋,因此我并未得到较好的观影享受。《环太平洋》的3D效果,个人感觉比起《侏罗纪公园3D》(Jurassic Park 3D)还是要稍逊一筹,同样内地大热的《侏3D》,片中几个恐龙袭击的镜头就足以吓坏一大帮孩子和年轻人,而《环太平洋》的视觉效果,主要还是体现在机甲VS对战巨大怪兽(名为kaiju)的大动作大破坏场面,以及巨型物体银幕压迫观众的逼人气势,除此之外,3D特色再无体现,不过始终作为一部爆米花电影,不看3D是对不起制片、导演、演员、出品发行方的,暑期档有这么一部在影院看得爽、过后直打直地忘的片子,还是不负期待。
全片的结构是典型的“三段式”。最开始交待背景,稍微有些长。第一部分,发生在大背景数年之后,人类退居防线,抵御怪兽的进攻。结果怪兽升级,人类惨败——俄罗斯机甲、中国机甲和它们的操控者一起葬身大海。这是典型的英雄逆袭前的被打击,只不过英雄变成了人类寄托希望的团体——还得加上机甲。第二部分,男女 主角解禁,驾驶危险流浪者(Gipsy Danger) 打败了两只怪兽,化解了危机。然後科学家和怪兽大脑通感,发现了其操纵者的阴谋。这是英雄的(再次)崛起,为最终战斗作铺垫。第三部分,太平洋里上演惨烈的决战,怪兽和人类世界连接的通道被炸毁,人类暂时取得胜利。当然这样的电影照例留有余地——通道毁了,真正的敌人只打了个照面。卖点依然存在,怪兽新一轮的攻势或将不久即到来。
影片题材新颖,以“通感”操作的巨型机甲对抗异族巨兽为卖点,就国人而言,的确是从未在影院看过的。“通感”这个词,我第一次见的时候,是在杰里夫·福特的中篇小说《冰淇淋王国》中,虽同为“通感”之名,但是实际上涵义是不一样的。《冰淇淋王国》中的通感,是一种各种感官的集合,是无视时间和空间产生的一种与具体事物的共鸣,所见的事物模型、幻想的事物,都能在“脑海”中出现一种景象,疑似幻象,甚至出现了一名女子,拥有同样的感觉,最终却演变成了悲剧。《环》中的通感,则表征了一种人机连接,在通感时,他们的思想是共享的,同时上载到了机甲以操纵它。一般由双胞胎操纵同一机甲,因为他们往往具有同样 的视觉、嗅觉、听觉等联系。在电影开幕,男主角的哥哥被怪兽抓走杀死,男主角作为弟弟,是能够亲身感受到这种死去的痛苦的,这大概就是“感同身受”吧。人类跟机甲的通感,我们放松一点范围,可以认为《钢铁侠》,《铁甲钢拳》均具有这样的设定,但是《环》中却将其发扬到了极致。唯一让我不得不吐槽的是作为中国队代表的三兄弟,操纵着“赤红暴风”居然很快覆灭,让我之前的期待无处容身。
在纷杂的怪兽和机甲大战里,主演必须是帅哥和美女,这是一种互补的搭配,否则会令观众不适。吉尔莫·德尔·托罗(Guillermo del Toro)之前的电影我只看过《地狱男爵》(Hellboy)系列,这里不置多评。《环》启用的并非一线演员,是硬伤,但也能以视效场面和剧情掩盖。剧情总体是潮湿得发霉了点,但是演员的表演在机甲战斗面为主体表现的前提下,并无太多诟病。伊德瑞斯·艾尔巴(Idris Elba)的演讲很到位,这是我之前未料到的,全片充斥地末日气氛,正是需要传递这种演讲一贯都能达到的“正能量”。菊地凛子( きくちりんこ)的表演达到水准,比起四年前的《突击少女》大有进步,也以国籍加入本片,完成了对日本素产“怪兽”的献礼。
“怪兽”类型电影,已然兴起多年,日本的《奥特曼》系列的怪兽是今天二三十岁年轻人们的童年梦魇,著名的《哥斯拉》(Godzilla)被罗兰·艾默里奇(Roland Emmerich)翻拍,在世界渐渐闯出名气。意外产生的怪兽大肆破坏城市,所到之处一片断壁残垣,丝毫不扭捏做作,符合日渐对大片审美疲劳的观众胃口——惊悚+破坏表明是开拓新类型电影的调味品。2008年的《科洛弗档案》(Cloverfield)在北美、日本市场都表现不俗,更是展现了作为低成本怪兽惊悚片的风范。而《环太平洋》怎么看都是一部A级大作的标准,为何在各地市场待遇如此明显呢?
部分新闻指出,宣传不到位是首要因素,但是这种缺陷往往挡不住质量过硬的黑马,因此归根到底还是各个国家观众的需求问题。在大家都看好的日本市场,近年来好莱坞和其他国家电影基本都遇阻,甚至是日本本土真人电影票房也不尽如人意,而动画电影譬如去年的《海贼王》和《龙珠Z》 剧场版,以及今年的《起风了》、《怪兽大学》及《名侦探柯南》最新剧场版,票房均十分给力。可以说,日本本土对“怪兽”类型的电影,近年来兴趣已逐渐淡 化,反而回归一些经典的、轻口味的动画片子。在北美市场,一部真正的“怪兽”大片从未得到真正地准备,即使这些年来陆陆续续推出一些乍看得过去的此类主题片,但是北美观众并未真正接受这种文化。突兀出现的怪兽,难免带来“怪力乱神”的错觉,放眼科幻主题引领的科幻片市场,对影片故事的设想一直局限于当前科技的发展大胆展开合理的想象,因此机器人电影一直都有,外星人也长得在我们的可接受范围内。而惊悚片,一直都是小空间电影的天下,每年如此均无例外。《环》里,不明生物操控的巨兽带来的强烈惊悚感,根本一直与北美观众的电影文化、由此衍生的思想文化相抵触,不会被暑期档荟萃的群英一起拍死,也是注定不能卖座的。
中国市场的火爆,基本也在预料之中,事实不可否认,也确实火爆于想象之外。但谁又能保证在人数巨多、市场庞大的中国,不出现几部暑期大杀器呢?《环》的预告片做得很好,我敢保证在几个月前看预告片的时候,大多数人已经被美国机甲危险流浪者手掣轮船猛砸怪兽的场面給hold住,全身都燃了。然後本片的新颖主题,却也能勾起大多数年轻观众对儿时的回忆,因这部片子里的怪兽,初看都与《奥特曼》的诸多怪兽长得比较“兄弟”的,只是变得更迅速、凶猛、强大。皮克斯的动画在中国表现得一直都中规中矩,这部《怪兽大学》发力在后,《惊天危机》(White House Down)缺乏吸引中国观众的绝对爆点,而《速度与激情6》(Fast & Furious 6) 在高清片源已流出的情况下才上映,丧失了相当部分观众,这个夏天,再也找不到同等重量级的好莱坞大片挑战《环太平洋》,今年举国有点热,而面对国内社会繁复斑杂的生活现状,人们尤其需要去电影院寻求一种刺激火爆的放松,《环太平洋》当之无愧地担起了这份艰巨的责任。八月殿后的是《侏罗纪公园3D》,同样体现了怀旧情节的全新展现。可以说,八月的《环太平洋》,是为今年八月的中国内地观众“意外”量身打造的一部大片。
很小制作的电影,封闭的空间中,约翰·库萨克和玛琳·阿克曼两位主演把密码解析的氛围演绎得很棒,情感到位,不错的电影。
电影简介:
爱默生是个特工,他一直活在上个任务里,时常失眠,想起那个被杀的女孩。于是局长给了他一个任务,去保护密码破译员。但当他们再进入密码站的时候,却被偷袭。从录音里得知,上对搭档已经死掉,于是他们开始自救。
爱默生拨通了电话,总局要求他杀死搭档凯瑟琳。但他没有照做。他们在地下室找到了一台电脑,得知黑色组织试图杀死15位局长高官,从而改变格局。
凯瑟琳一个又一个的取消了死亡代码。爱默生要带她出去,炸了密码站。在医院里,局长知道了真相,他在猎杀名单里,逃过一劫。于是,他给了他们逃跑的时间。
比起《小时代2》,这片子的排期真是太少太少了。一次偶然,跟几个朋友一起去看。一点小感受借午休空档,一并韶韶。
先是片名,给我一种好文艺好文艺好文艺的赶脚,看过以后才知道并非如此。也许是为了尊重原著小说,片名也就不改了。但电影毕竟不是小说,十数万字要浓缩成两个小时,不是易事。这片子整体上看,有一点“警匪片”+“爱情片”的混合味觉,女主内心的矛盾挣扎缺乏层层推进的铺陈交代,有些突兀。所以联想到片名,我的思维几近跳戏。
不过黄晓明自从拍了电影,比起当年《神雕侠侣》中二了吧唧的“杨过雕兄”确实进步不少。人也留了胡茬,外形硬朗了许多。杨颖谈不上演技,但不能否认她很努力、很用心地在演。特别片尾在郊外临盆的一场戏,看她满脸痛楚、甚至扭曲得不再像她,我的心也跟着痛了。一句话,漂亮总不免被当成花瓶,也许不是她的错。韩国演员在熙,以前看过,不过韩星总体不熟、也不追,就不多说了。只觉得英语没有杨颖好,口音小重。
这片子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画面和“公路逃杀戏”。摄影、配乐都还考究,尤其天空很有特色,总是那种似晴非晴、似雨非雨的样子,湛蓝的天染着淡灰的云。我不确定导演想表达什么,总之颇有调调。“公路逃杀戏”也很难得地拍出了大片的感觉。倒不在场面有多火爆,而是前后传承配合演员表演,给人一种紧迫、压抑的感觉,很能带动观众情绪。我个人也看过不少“枪战片”,却还有点紧张。
再谈不足。1、不同场景、剧情间的跳转衔接不够自然,常是一处剧情还没交代完毕就跳到了下一处,结构松散;特别吕月月的个性特征、思维转变与矛盾挣扎,有点不知所云,都不知道她是怎么爱上黑帮公子哥的。2、三角恋情无可厚非,但不免俗套。3、床戏多余,剪了我也不觉得违和,留着倒有点干扰气场,话说现在很流行拍床戏么?4、警察们的皮鞋总是太响,大队在酒店突击,晓明在停车场追凶,踩着那么响的步伐,早把犯人吓跑了,要么就是自个先暴露,还没追到犯人,先把小命给报了。唉,导演啊导演,说好的逻辑呢?5、黄晓明耍帅痕迹明显,穿得帅、跑得帅、犀利眼神大玩冷峻,眼看女友杨颖开车带着在熙逃亡,都到节骨眼上了,他还镇定自若地抄着路、开着车。这不是“条子”,这是神!
余不一一。水缸里突然跳出的金鱼,让我觉得有点邪门,导演您就不能换个矮一点的鱼缸么?另外,看这片子,我总想起《玉观音》。
【午茶原创,请勿转载或引用,谢谢。。。】
很经典的史泰龙式电影,到处充满了格斗、枪战等暴力,和成康合作别有一番感觉,不过剧中的那句话让人体会深刻,“史泰龙真的老了”。
电影简介:
一起案件,两个无辜的人死掉,黑白两道都想找出幕后的黑手。
吉米·波波是一个杀手,为了找到隐匿在暗处的敌人,他不得不和纽约警察泰勒合作。而泰勒也需要借助吉米的力量,找出他所想找到的真相。虽然说他们的调查充满了危险性,但是这个跨越了黑白两道的组合却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随着他们的调查的深入,他们发现自己所面对的敌人不仅仅是隐藏在街头巷尾的那些小混混,而且有新奥尔良的一些高官。但是,事已至此,吉米和泰勒只有一往无前,冲破藩篱,才能得到最终的真相并把罪魁祸首绳之以法。
人类都有消费历史的习惯,不管是战争还是革命,只要是值得一说的事件都躲不开各种形式的改编,更不用说重大的自然灾害。由04年印度洋海啸中的真实事件改编而成的【海啸奇迹】是上年度西班牙本土制作的票房冠军,一部以当年给许多人造成很大身心伤害的灾难为题材的影视作品能够具有如此热度,说明世人的心灵已经基本从创伤中恢复了过来,同时人们又对这次灾难的印象,尤其是一些细节信息(比如发生的时间、波及的范围),开始变得模糊,渴望重新去了解,所以这部影片出现的时间点可谓恰到好处。
灾难片在技术上要求最高的是如何利用特效来重现灾难发生时的惊险场面,但是最有难度的应该是找准情绪的切入点,说白了就是让观众带着认同与共鸣去重温一场灾难的发生和经过,而不是单纯地将他们置于灾难现场从感官上再去经历一遍已经发生过的灾难,情感却无处可以依靠。相比于处理人为因素过多的社会事件,将自然灾害呈现在大银幕上不但遭遇舆论非议的可能性几乎为零,而且更容易感染观影的人群,因为这样的灾难本身并不涉及孰对孰错的道德问题,当人类面对一个共同的敌人——死亡的威胁时,大部分人都能够较为客观和理性地看待它。
作为一部商业化的灾难片,本片没有过多地探讨和纠结于人性的种种课题是意料之中的,影片的主旨归结为一句话就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到的“高高兴兴出门,平平安安回家”。取材自真实事件对于一部剧情片来说有利也有弊,本片就得了无需向观众交代海啸发生的大环境从而可以专心于叙事的“利”,而相应要付出的代价则是观众早已通过片名和故事背景知道了影片的转折点必是那场惊心动魄的海啸,剧情很难保证跌宕起伏的张力。编导只能另辟蹊径将海啸的发生放置在了影片开始后不久,甚至将常见于灾难片中几乎已经沦为必备套路的用动植物等自然界的反常现象进行的铺垫都省去了,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要突出灾难之后人的反应,在影片聚焦个体的镜头中,有当地人对外来游客的施救,有陌生人之间的相互倾诉和帮助,有同是病人的患难真情,但最为突出的仍是连接几个经历浩劫的家庭成员无法阻断的亲缘纽带,这点与冯小刚导演的【唐山大地震】所传达的意义一致。但是本片又与【唐山大地震】不同,在表达“家庭至上”这个最朴实的普世价值时,它所凭借的也是最朴实的手法——在不大的时间跨度里对分散各处的家庭成员进行穿插描写,最终将彼此寻找的他们汇聚在同一个空间,达到情绪的高潮。在内容与形式上都表现出一种向心力,而这种朴实无华却直抵人心的向心力只能来自于家庭。
从这部西班牙电影,很容易看出它的好莱坞化,无论是诺米·瓦茨和伊万·麦克格雷格领衔的演出阵容,还是流畅叙事的观感与普世价值的注入,都印刻着很深的好莱坞工业制作的痕迹。尽管落入了一种窠臼,但是好莱坞化在某种程度上也意味着的国际化,我国的各行各业如今都在喊着要具有“国际视野”,单就西班牙影人成功地发掘了一个在他国发生的国际事件的敏锐洞察力,想要将影片卖到国际市场上的中国电影工作者们就没有理由不向其学习和靠拢,这是本片在中国上映最应当引起思索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