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一名黑人棒球手杰基·罗宾森被白人经纪人布兰奇·瑞基挖掘,准备把他加入白人球队进行训练并参加赛事。由于由来已久的种族歧视观念,差不多所有相关白人都不能接受这种“奇耻大辱”,特别是白人运动员,对杰基的谩骂嘲讽更是家常便饭。布兰奇使劲浑身解数,软硬兼施上下齐攻,总算让双方相安无事一起共事。最让人忍无可忍的还是在赛场上,对方教练口无遮拦的对杰基进行挖苦戏弄,使得杰基的精神状态几近崩溃状态,关键时刻,还是布兰奇成为杰基最大的精神支柱,让其稳定心态专心投入到赛事当中。从而,杰基最终在赛事中表现出色赢取比赛,不仅成为打破黑白球员的隔离历史,还一举成为一代传奇黑人球员。
影片根据真实的历史人物事件改编,金牌编剧人布莱恩·海尔格兰德自编自导。黑人新秀查德维克·博斯曼主演原型人物,但老态龙钟的哈里森·福特饰演的布兰奇才是最大看点,貌似他才是片中的灵魂人物或者是他个人的传奇事件。尽管这是一部以“42”命名的黑人传奇励志电影,其实,这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励志电影,从片头一开始的“棒球是民主制度的最佳代表”这句台词开始,就注定这是一部具有美式主旋律基调的影片。事实证明,在两个多小时的时长中,90%以上的桥段都与种族主义话题有关,至于黑人杰基奋斗的心路历程却鲜有提及。所表现更多的,是如何在白人的鼓励和扶持下,才实现了自己的体育梦想,似乎片中的每个人都不是种族主义者了。使得黑人主角杰基根本达不到《姜戈》那样把控气场的强大氛围,不知在另一种层面上,这是否也算是一种居高临下的歧视角度。
尽管棒球在影片中被标榜成民主制度的最佳代表,但是,从片中的当时情况来看,棒球还不能代表最佳的民主制度,毕竟在片中贯彻始终的都是种族歧视话题,白人专用的卫生间,黑白避免同时使用的浴室,只允许黑人队员携带妻子跟队,凡此种种歧视标准不一而足。当然,就算今时今日黑人在美国已经被贵为总统,但依然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各种歧视争议。不提黑人小孩被白人警察枪杀后可以被无罪释放这样的极端事件,单说在影视界,一名黑人导演想在白人圈中扬名立万,都是件比攀登珠穆朗玛峰还要艰难的事情。不说这样的美式民主制度存在着多大的虚伪性,至少,没有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美好。如此看来,迈克尔杰克逊就算已经贵为天王级人物,也要把自己整成鬼样,漂成白皮肤的思想,也就不难理解了。
我想看过《黑衣人》的朋友们似乎对这种死人的灵魂藏在我们身边的这种想法,应该并不会有太大的惊讶。因为前者是外星人以人类的样子藏在我们身边,而现在又是死人灵魂,多少有点跟风的嫌疑,而且又是老少搭档,这一点就显得更为明显了。于是乎带着这种情绪去看这部电影,多少就是少了新意,没了情趣的这种表现。说实在的,这部电影与《黑衣人》系列相比真的差了好多,不论是故事情节还是电影的整体控制,总感觉不是怎么的认真去对待,尤其是老少新人配这点上,两个搭档先是自来熟,后是雷诺兹多显强势,完全没有了新人初来咋到的感觉。本以为老家伙会调教一番雷诺兹,唉,期望的并没有看到。
不得不说这部电影还是有很多与众不同的地方,整部电影都有一种看漫画似地感觉,浓重的笔墨,绚丽的情节,可以静止的让你去想象,也可以强烈的突出着主题。不过稍微遗憾的是这部电影仿佛像一部断了某些章节的漫画。情节连贯上仿佛出现了点问题,故事在没有介绍清楚之前就嵌入了很多东西,而且让你感到莫名所以,不知道他在说什么,而且当整部电影都看完了也没有表现出这部电影想要表达出的深刻主题。而且很多故事想要连接下去的情节,处理的都不是那么得当,像通往人间的升降机简直就是抄袭《黑衣人》的创意。还有电影反派的处理,感觉太小儿科了,故事想要往下怎么发展,仿佛一眼就能瞧得出来。电影本身带着很多搞笑的成分,不过到了女上司这里,我觉得应该向《黑衣人》学习,上司可不能怎么搞笑,因为一旦让人感觉不到安排任务的严肃性,电影就是在没有谨慎认真可言。该严肃的地方不能搞笑,这是起码对自身角色的负责。明明演的就是地球将要有大危机,再给人一种不在乎的感觉,这可不是恶搞片,开不得这种玩笑。
看完这部电影,我只能说他是一部向《黑衣人》致敬的科幻片,同样的题材,同样的搭档,只是这个搭档没有怎么经受太大的考验。只能说剧情方面刻画的不足,还有这个片子的特效,多少有点动画的影子,怎么感觉都有那么一点点不舒服憋在心头。虽然剧情构造的不是那么靠得住,特效也不能太马虎。没有剧情也可以拼特效的嘛,就像《环太平洋》特效也是可以多少弥补剧情的不足的。要剧情没剧情,要特效没特效,电影多少显得就有点失败了,还有雷诺兹从头到尾就那么一个呆板的表情,大哥,你笑一个都不会?
看这部电影你不用费什么脑子,不要去探索影片想要表达的含义,像个小学生看动画片似的去欣赏这部电影,你会发现其中的乐趣。
有人说它是情色片,有人说它是情欲片,有人说它是三级片,但你们知不知道,这片分明白纸黑字写着它是一部恐怖片!
记得本片贞子已经有过一篇预告赏,当初从那一张张剧照就分明感觉到了一种浓郁的国产恐怖片风格。何谓国产恐怖片风格?一则是坑爹海报党,二则是情色掺杂,就像昨日所述的公众最关注点,性总是能抓住人们的眼球,似乎这是一种本能。虽然夏季韩恐《恐怖故事2》感觉坑爹异常,但《杀人漫画》之后,贞子还是感觉到了一股传统韩恐的亲切感。然而这部《提线木偶》一出,瞬间又打破了《恐怖故事2》给贞子带来的奇葩高度,这片真的是恐怖片吗?贞子没看错吧?
没有韩恐传统开篇的恐怖噱头,没有那一贯的女鬼之恨,甚至连点血腥味都没,一个小小的木偶,已经算作本片除片尾之外最大的恐怖点,作为韩国恐影,何其怪哉!贞子不禁思索本片是不是冠错类型了,但看本片的海报,自觉这个思想还是错误的,但为何就没看到丁点恐怖气息呢?
我们看到了什么?就像贞子的截图——白花花的大腿~~虽然恐怖片多美女,但能如此露骨的拍摄,遍观贞子所看恐怖片,也无出其右。本片男主的绝招,无非那传说中的催眠,一旦催眠,即变木偶,仍人操纵,想来我们的王林大师也没有如此强悍绝招啊~~
恐怖片向来小成本,但本片似乎更小一点,2男2女,上演的是一段男主的畸形爱恋。一个是朋友女友,一个是自己学生,纷纷倒于男主胯下,男主看似满足了,我等观众没看到恐怖,却换做了情色画面,是好是差,唯在个人口味。
双重人格,在催眠中复活;白眼亮相,与鬼神中云游。也许这样的造型中,我们能感觉到这是似乎是一部恐怖片,但相信看到这样的画面,我们的童鞋们关注的会是这个白眼吗?
男秀身材,肌肉发达;女秀身材,丰乳肥臀。但是,不知是拍摄的原因还是大众所述的那个公认的原因,就算不闻其声,我们也能说,这分明是一部韩影,她分明是一个韩国人。虽然同样长着一张亚洲人的脸,但韩国人就是如此好认,特别是那样流水线的脸与身材。
再贴一张,是不是又是一种艾薇抑或三级的即视感呢?但是,大家都知道,思密达情色片也是出名的,画面总不会令人失望~片中18+镜头还是挺多,当然不是恐怖~~
最后来一张现场图,为何感觉两位女主都是油光闪闪呢?
再再最后来一句,由于对本片的几位主演均没见过,搜了下女主,果然是一车模,名字是具智星~~
《狭路英豪》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国产警匪电影热潮中并不起眼的一部作品,它在今天还能被提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演员表中的姜文和万梓良这两个名字。现在看来,这对名字所构成的组合依然多少让人感觉有些奇怪,一个是土生土长的内地演员形象,一个是八十年代香港无线的收视招牌。但看过电影你就能感受到,这对组合,恰恰是那个年代时代特征的最好写照:内地在改革开放,香港在向大陆靠拢……
电影本身谈不上好看,甚至可以说有些乏味,故事松散,冲突平淡,配角表演更是有形无神,不如导演周晓文早期的作品《最后的疯狂》精彩。姜文饰演的警察跟万梓良饰演的陈子良之间的对手戏,也是俗套与巧合的集合。其实这部老电影,其看点不在故事,而在于故事之外——它能带给你穿越回九十年代的奇妙感觉。
《狭路英豪》在当时也算折腾的不小,摄制组从北到南地跑了大半个中国取景,内蒙、北京、武汉、深圳、广州、香港等城市都出现在了影片中,所以,你能看到正处于改革开放最热潮澎湃时代的不同城市景象。当然其中大部分场景在北京,1993年的京城,现在的孩子们根本无法想象是什么样子:满街的黄色面的,饱满的公交车,浅蓝色车皮的地铁,穿宽肩外套的时髦路人,高腰的牛仔裤,公安的偏三摩托车,立交桥下练摊的人群等等。镜头下的人群熙熙攘攘,可没经过处理的画面总是眼光明媚到刺眼,肯定会让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们产生无限怀念。
电影中还有个镜头让人哑然失笑:在武汉,姜文一把扯开身前打电话的路人,结果路人(男的)转头扭扭捏捏地说:“哎呀,我和我王哥打电话,你吃什么醋……”刨除掉刻意搞笑的成分,是不是可以说,九十年代出的主流电影,就已经开始触及同性恋的话题了?
类人猿先生,那是气闸门影片风格正好迎合了时下非常fashion的纳粹风、蒸汽朋克、科幻喜剧和时政讽刺,同时,这个关于德国纳粹在二战战败逃往月球之后再次反攻地球的新颖故事也对人类自身现状做了调侃和戏讽。
美国女总统候选人欲借助月球氦-3新能源开发项目来作为自己参与竞选的重要砝码,不料事情发展并不顺利,派往月球的两名宇航员刚抵达月球便失去了与地球的联络。幸存的黑人宇航员发现了月球阴暗面的惊天秘密,原来希特勒在战败前夕已经为自己的事业做好了退路:一批纳粹余党登陆月球,并在月球阴暗面上建立了大型军民一体化基地---“黑太阳”。“黑太阳”一直在积蓄力量,一旦时机成熟便反攻地球,解放全人类。
影片不乏对德国纳粹的嘲讽,比如指挥官“阿德勒”向基地女教师的求婚宣言,比如他们虽然拥有“史上最强战争武器”---“诸神黄昏号”战舰,但他们的计算机技术却十分落后,该战舰也因此而迟迟未能投入真正实战。而被捕后的黑人宇航员“华盛顿”手中的智能手机正好成为了启动“诸神黄昏号”战舰的“核心计算机”,可惜战舰刚启动不久,手机电池电量就被耗尽。
于是基地元首派通讯指挥官“阿德勒”前往地球搜寻手机,为了更好的完成此计划,基地科学家还把黑人宇航员“华盛顿”的皮肤进行了漂白,给他穿上纳粹军服,跟随“阿德勒”一同前往地球。
“我收到种族净化部门的认证书了,我们的基因般配度是97%,科学要求我们进行物理结合,命中注定,我们要为人民生下完美后代”
出轨的男人这里所说的“轨”,是指地球运行轨道,这些年的电影中,“出轨”的男人可真多啊,《阿凡达》里男一号“萨利”作为地球人的卧底,到了潘多拉星却爱上了只有四个手指头的纳美人的公主;《异星战场》里的男主角也是个花痴,脱离地球后对火星人的公主一见钟情,死了都要爱;《钢铁苍穹》里的黑人宇航员到了月球后同样爱上了纳粹女教师额.....
作为月球基地元首热门候选人的“阿德勒”和那位准备竞选美国新总统的女候选人一样,这俩人都有相似的目的,于是,到达地球后的“阿德勒”与女候选人的总统竞选工作组达成“战略合作”并勾搭上了工作组里的女领导。而痴心跟随“阿德勒”到达地球后的女教师“里切特”面对“阿德勒”的情变十分伤心,于是转而爱上了黑人宇航员“华盛顿”。
人类现状的讽刺与自嘲
影片中出现的许多细节挺有意思,比如办公室里的物品摆设,暗喻了多个国家,比如片中出现的“海因里希”号战舰,而多国代表们在联合国会议上开会的部分更是全片戏讽人类自身现状的重头戏:在“阿德勒”帮助下成功上位的美国女总统逼问各国代表关于来自月球的武装飞行器问题,印度代表首先发誓“我们没有在月球上藏什么”,日本,中国都表示“这不是我们干的”,当然,猥琐的英国发言人也表示不是他们干的。此时,没头没脑又牛逼哄哄的朝鲜代表趁机“表白”:“宇宙战舰是我们造的!”,并且是“我们敬爱的领袖亲自设计的”,此言一出引得会场上一帮政客们的哄堂大笑。
不过印度代表也因为手上的戒指纹案(佛教符号与纳粹标志相同)而遭到众人的围攻,而接下来不小心说漏了嘴,暴露了新能源氦-3真相的美国女总统也遭到各国代表们的“扔鞋子攻击”。原来此新能源能够满足美国未来一千年所有能源需求,于是乎,多年来在太空领域被美国限制的各国代表们对美国独占利用太空资源的行为愤恨不已,最终会议演变成一场混乱不堪的群殴。接到各自国家的命令后,原本准备开赴太空抵抗纳粹军队的各国战舰之间也互相打了起来。
影片中穿插进了大量的喜剧桥段,搞笑的对白,烂番茄的情节,甚是欢乐,影片中一帮演员们流于外表的肤浅表演倒也正好让喜剧标签贯穿全片,不过由于投资成本的问题,影片中科幻特效场面失真的地方还是很多。
最终,与女教师“里切特”私奔月球的黑人宇航员“华盛顿”成功摧毁了“诸神黄昏号”战舰并复原了自己的肤色,俩人在教室接吻的桥段很有意思:废墟中,一个白人美女深情的狂吻一个黑人男子,透过残缺的月球,我们看到,地球人之间的核战争开打了。
Kaiti Kink演唱的主题曲《under the Iron Sky》适时响起,十分应景,地球变成了第二个火星..............
电影场面很精彩,坏人总是这么毒辣,接受不了。喜欢詹姆斯·麦卡沃伊在剧中的造型和感觉,不错的犯罪惊悚类电影,推荐。
电影简介:
职业银行抢劫团伙雅克布·斯特恩伍德、罗伊干了一票大案,在这之后他们打算金盆洗手。一名顽强的警官麦克斯·莱温斯基紧随其后,雅克布在集中了麦克斯的膝盖后得以逃脱。之后他隐姓埋名地藏身于冰岛。
几年之后,英国警方陷入了一场关于警察是否应该该随身携带武器的争论。这时麦克斯的事业已经跌倒了谷底,但他依然没有放弃寻找雅克布的消息。他对这位敌人的“痴迷”,正如同梅尔维尔笔下追逐白鲸的亚哈船长一样。麦克斯宁愿与他同归于尽,也不愿意看到他逍遥法外。
警方发现,斯特恩伍德的的儿子倒在了机场,身中枪伤几乎丧命。麦克斯相信,听到这个消息的雅克布会为自己的儿子回到英格兰,那样他就终于有机会再同仇人面对面,把之前恩怨一笔算清。
女警官萨拉也被残忍的杀害,这更激起了麦克斯的愤怒。斯特恩伍德与麦克斯的碰面仇恨颇深,但二人发现还有一股黑暗力量在其左右,二人同心协力,引蛇出洞。
原来是麦克斯多年的朋友兼上司在背后操控,一场血战就此展开,二人消灭了敌人。麦克斯放走了斯特恩伍德,警方赶到……
极具想象力的电影,俊男美女童话般的组合,加上传说中的巨人,美丽的场景,很好看,推荐给爱看童话的人。
电影简介:
曾几何时,云端的巨人依靠通天豆荚来至大地,他们横行肆虐,吞噬人类,祸害无边。多亏勇敢机敏的埃里克国王将巨人赶回老家,巨人的传说从此越传越神,流传甚广。
自幼深深为巨人故事所吸引的穷人家青年杰克进城买马,偶然遭遇一名被皇家卫队追捕的僧侣,他更在慌乱中用马换了对方手中的豆荚。夜幕降临,暴雨突至,不愿将毕生幸福付与他人的公主伊莎贝尔趁乱出走,辗转来到杰克家中避雨。正当他们聊天之际,被雨水浸透的豆荚突然发芽,豆茎疯长,直达天际,将困在屋中的公主带入云端。
为了找回公主,杰克自愿加入国王组建的营救队伍,等待他们的却是耳熟能详的传说里的巨人……而他的勇敢不仅救出了公主,还征服了前来攻城的巨人,成就了属于自己的传奇。
毕竟是第7次合作了,刘德华和郑秀文的默契很有火花,这次刘德华的尖酸刻薄搭配郑秀文的顽强憨厚,感觉比瘦身男女更老辣,演得不露痕迹。整部电影的主题是:帅锅虐我千百遍,我爱帅锅如初恋。每个成功的男人面前都会有一个被克的女人啊,看着郑秀文一脸幸福的被虐,心想一个瞎子的魅力何至于此,爱的快要死了都还在被嫌弃,原来一个内心强大的男人会让爱上她的女人生不如死啊,真想不通有人好这一口,我相信这就是爱情吧,有妻如此,夫复何求啊。
站在讲桌上传授同学们不同角度的思考方式,如今看起来算不上是什么了不起的创举。但放在上世纪60年代的学校中,可谓标新立异的一种解放思想的形式。对于后世来讲,所具有更多的是绝无仅有的启发性。当然,自由永远是处在循序渐进式的发展过程当中的。步子过大,就会触犯禁忌,不迈步子又会封闭思想,而有些所谓的“自由”又是绝对要不得的。那就需要智慧的人类不停来权衡“自由”的限度,是否会影响到社会的发展和道德的标准。无论如何,多换个角度看世界和想问题,总归是件开启智慧的好事。
如果只是单纯的诗歌创作,无所禁忌的畅游思想本是无可厚非。如果把“即时享乐”当成是人生准绳来对抗残酷的现实,这只能是春梦一场转成空的幻象。毕竟人类社会是个群体社会,谁想做什么就做什么那本来就是一个终极的梦想。所以编剧才会非常巧妙的安排一位文科老师来传授学生们自由的思考,而不是让理科老师去漫步自由的田野。因为在物质世界中,各种各样的限制总是难免的。如果了解了以上“自由”与“限制”的辩证关系。那我们也就不会在片尾对放浪思想的老师被开除投以太大的纠结心思了。
这对于我们从容的欣赏罗宾·威廉姆斯那出神入化的幽默演技,和伊桑·霍克青涩的表情,各种放飞心情的洞穴思考都会带来很大帮助的。让思绪回到那个单纯的年代,无所顾忌的玩上一场保守疯事,从而开发想象力,创作出大量诗情画意的小文,来陶冶一下高尚的情操总归是有益无害的。如果你非要觉得如此被限制的自由让人很不激爽,那就看看自由被无限放开后的《21玩过界》,如果这样的自由是你所憧憬的,只能说,你已经无可救药了。
在剧情大部分都让人挖掘出来的大背景下,想要保持自己电影的原创性,是摆在编剧与导演们面前一个相当棘手的问题。对于《星际迷航》这个老字号的科幻系列,想要继续延续他的经典神话,没有令人折服的剧情与想象力,我想是很难让影迷感到满意的。尤其是现在观影要求的品质越来越高的背景下,没有拿得出手的东西,结局注定是失败的。不管是不是金字招牌,没有过硬的技术品质,最终也会被在观众们的口水之中淹没。
我想导演艾布拉姆斯还是没有算让我们失望,电影剧情的原创性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值得肯定的,虽然没有给我们相当惊艳的感觉,但也深刻的表达着电影想要表达的主题。唯一让我感到遗憾的是,如此恢宏的科幻之作,主题完全深刻的刻画在兄弟情义上这种小性情,着实让我感到非常不理解。我知道寇克船长对斯波克感情笃深,也知道寇克船长为能拯救自己的组员而甘愿牺牲,不过事事躬亲对于一个船长也有太多的诸多不适吧。你可以完全表现寇克船长做事第一个冲上前,也可以表现他有勇有谋,更可以表现他对组员们的深情大义,可是进取号上不只是寇克船长一个人的,这种极力表现寇克船长的做法实在显得多少有点鲁莽与幼稚。即便电影的第一主角是寇克船长,也不见别的船长不在自己的船里指挥而整天跑出去充当第一前锋。
这部电影主要是以对组员们的情谊为主线,寇克为救斯波克而暴露了自己的飞船。因此而受处罚的寇克船长在参加高级会议时遭到袭击,在袭击时自己昔日的战友不幸身亡,为了能为战友报仇而去拘捕一手策划此次袭击的可汗,而恰恰可汗也是因为能够保住自己的组员而策划了此次袭击。在可汗缴械投降被押解归降时得知原委而改变主意,故而遭到马库斯的飞船袭击,为保全组员的生命,寇克与可汗联手进入马库斯的飞船进行破坏,不想又进入可汗的另外一个阴谋,但最后寇克还是因为拯救飞船而被辐射夺去了生命,不过最终发现可汗的血可以救回寇克,终于寇克在最后得以重生。故事反反复复的主线都脱离不开对组员们的情谊,也就是因为这份情谊而炮制出了这部《星际迷航》电影。
总的来说这部电影还是相当的波澜壮阔,绚丽的特效,精良宏壮的大场面,无一不显现出一部大制作的水准,还有那华丽的枪战,转瞬即逝的曲速前进,飘在眼前总会留下一丝难忘的记忆。
那是个最好的时代,那是个最坏的时代。那时,华尔街天天人声鼎沸,那时,证交所股票日日大涨;那时,淑女们的妆容精致无暇,那时,绅士们永远温文而雅。爵士乐华丽而忧伤的曲调响彻黎明,禁酒令使酒精更加泛滥。纽约的夜空灯火辉煌,富人区的别墅隐匿在树荫浓密的海湾庄园里。城市的一扇扇窗户后面,无数的欲念在闪烁。最有抱负的作家也弃笔从商,出家穷困的冒险家开始跻身上流社会,而大多数的穷人们和任何时代的穷人一样,被上帝遗忘。
那时有个叫盖茨比的人,他怀揣坚定蓬勃的美国梦,他手捧粗砺赤诚的一份爱情,要献给多年前爱上的一个娇小姐,黛西。初遇她时,他还一无所有,多年奋斗,他已改头换面。他要把自己的一切捧到她的面前,讨回她的欢心。
他在她的住所附近置了梦幻般的大宅,办起了最纸醉金迷、奢侈浮华的大型晚会,夜夜笙歌,轰动全城。就像他倾其所有制作了一顶王冠,?然后在城堡深处等待,盼望着梦中情人的光顾,好亲手为她戴上。
黛西,美丽的黛西,迷人的黛西。她是这个物质时代里最物质的女孩之一。那么迷人,那么慵懒,又那么空虚,得不到想要的爱情。她嫁给了有名的富豪,但她知道丈夫的不忠。当盖茨比把这样隆重美妙的爱情送了上来,叫她怎么不感动?????????但她也不是没有感情的人,如果不必换掉奢华的生活,而只是换一个更英俊更可爱的男人的话,那么她也可以为爱任性一把。?她甚至想过私奔。
黛西的丈夫汤姆拥有两个女人,一个是住在优雅的白房子里娇俏的正夫人,白玫瑰黛西;一个是住在热情俗气的红房子里热烈的情妇,红玫瑰美特尔。黛西对于丈夫的情人只能知之当不知。而他的丈夫对于她在奢华大宅的阴影里和别人偷偷谈情、制造那么点风流韵事,也淡然处之。
爱情,就象那些丝绸的华服,蓝色或者白色,穿哪一件,都能让黛西显得迷人。对于她的富豪丈夫,爱情就象那些精致的房间,轻灵的白色,或者热烈的红色,各有各的可爱。
但盖茨比和他们不同,他珍贵的爱情不能以私奔来结束,他一定要轰重其事地大声宣示,要幸福美满地与她共渡一生。他还要黛西回报以和他一样的爱———独一无二、珍贵热烈、毫无瑕疵的爱!
他的大胆和步紧逼显然把黛西吓着了:“你要的太多了。”,“我现在爱你这还不够吗?”,“我以前爱过他,但现在我也爱你。”
盖茨比深深地受伤了:“你也爱我吗?!”他所做的这一切,他多年的努力,他准备用一生去对待的女人,却只是“也爱”他!
汤姆,一个老谋深算的富豪,他深谙这个社会的规则,他也了解他的老婆:那不过是个物质女孩。在他击中了盖茨比的弱点时,盖茨比精心修建的完美童话世界也在黛西心里崩塌,黛西一下子露出了和他丈夫一样冷漠无情的面目。五彩的爱情故事已经结束了,接下来上演的将是背叛、利用的血腥故事。只有盖茨比还蒙在鼓里。
电影片长共144分钟,盖茨比约在第30分钟出场,第122分钟死去。贯穿电影始终的是一位旁观者,他也曾被那时的浮华卷入。回望那个令人厌恶的时代,盖茨比的进取人生,他的执着、忠贞、勇往直前,他对希望的永恒信念,成了那个浓雾弥漫的时代里,一点微弱的绿光。
可惜,那些最有活力,最脚踏实地的,承担着最艰苦责任的人,都被踢下了时代的火车。然后,火车载着身着华服,吹着五彩泡泡的人们,轻车疾驰而去。并在不久之后,一头撞到了大萧条的巨崖之上,并把世界拖入了战争的深渊。
哎,别管别人家的那些事了,听说《小时代2》很快要上演,谁又舍得在那些奢靡美梦中主动醒来?
“在任何细胞水平上我们都没有看到过有什么生物能像我们那间屋子里的东西一样,该物种给世界带来的冲击将会持续几千年,从这一刻开始,我们熟悉的世界将被彻底改变,你们----我的朋友,作为它的发现者之一,将会被永远铭记。”
故事渊源自从有电影这玩意儿以来,大银幕上出现过的各色怪物不胜枚举,从上世纪三十年代《弗兰肯斯坦》中科学家弗兰肯.斯坦制造的科学怪人开始,到接下来的猿猴金刚,吸血鬼,木乃伊,哥斯拉,变蝇人,狼人,再到星球大战时代卢卡斯制造的各种怪物,以及异形,怪形等等,这许许多多的不明生物们对于电影制片商来说一直都是很好的摇钱树,作为观众来说,我们也同样渴望看到怪物的出现;而导演和幕后工作者们则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怪物电影来很好地展示自己的才华。
相比起一些伪科幻片,《怪形》及其前传的故事更贴近真正的硬科幻,故事中的怪物来自外太空,异星生物光临地球的话题本身就是科学探索界的热门话题,甚至是人类思考地球史前文明的重要素材,“异星生物”是科学界至今不敢否认的话题,而现代科技水平的提高也在一步步证明了外星生命的存在,现如今人类的科学家们谁也不敢拍着胸脯十分肯定的说:我们生活的地球曾经没有异星生物光临过。
2011年的《怪形前传》是1982年恐怖电影大师约翰.卡朋特执导的《怪形》故事前传,三位新的编剧对1982年版的故事还是非常忠实的,对前作中的很多细节做了几乎一模一样的还原顺接(包括插在墙上的斧头和那只逃跑的雪橇犬的模样这样的小细节),在与原作无缝对接的基础上,新编剧们创作出了这个发生在南极的关于异星怪物故事新的剧本。
1982年版的《怪形》剧本灵感的最初起源是著名编剧查尔斯.莱德勒的《怪人》,这个故事在1951年被导演霍华德.霍克斯搬上了大银幕,但当时的故事剧本并没有解释外星怪物究竟通过什么方式实现对人类的附体上身,并且当时的电影制作水平也无法很好的传达出异星怪物的特点,外星人都是由穿着奇怪衣服的演员直接扮演。
到了1958年,坎贝尔在影片《怪人》的故事灵感启发下创作了小说《是谁在那儿》,在这部小说中,坎贝尔在《怪人》的基础上创造了一种新型的怪物概念:它完全没有实体形态,能够根据宿主的细胞结构进行各种变型,这就是电影《怪形》里引入的概念,这本小说也成为了《怪形》的原始故事剧本,不得不说,坎贝尔创作了一个经典的故事,一本伟大的科幻小说。
在1982年的这部《怪形》中,导演约翰.卡朋特在没有电脑特效的帮助下用手工方法把怪形侵占生物及其变异的过程描绘得活灵活现,造就了一部恐怖电影传奇。在当时(1982年)的技术条件下,能够拍出《怪形》这样的电影作品,值得褒奖的不仅仅只是那些手工特效,影片在画面调度,人物群戏的演绎,对气氛的营造等方面都做得很不错,是恐怖电影大师约翰.卡朋特的鬼才思维以及创作人员群策群力下的结果。
《怪形》源头:1951年的《怪人》
1982年的《怪形》
故事内核影片的故事不只是简单的惊吓,还对人类自我做了很多探讨:美国科考站工作者对别国科考站的漠不关心,灾难来临时本国科考人员之间为求自保而互相敌视,如果人类始终处于彼此怀疑猜测的状态下,人类的战斗力其实非常脆弱,很轻易就被瓦解,人的弱点和本性在荒无人烟的极地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虽然1951年的《怪人》故事发生地是在北极,而之后的《怪形》和《怪形前传》则将故事改到了南极,但故事内核是一样的。2011年的《怪形前传》的结尾衔接了1982年《怪形》的故事开头,讲的是在《怪形》故事之前挪威的南极科考站里发生的恐怖事件,因为一具史前生物遗体的复活,美丽的古生物学家洛伊德和贪婪的哈沃森博士,以及一群各有特点的科考队员面临着危险恐怖的生死考验。
怪形前传虽然《怪形前传》的导演范.哈金尼根的名气不大,但他在这部电影中所表现出的能力是值得肯定的。影片在气氛营造方面做得很好,首先是对恶劣自然环境带来的不安定感的营造:月黑风雪夜,在冰川下沉睡了万年的巨大外星生物飞行器,广袤的极地上单薄的科考站,黑暗中游走变型的恐怖外星生物等等,其次,封闭空间里人与人,人与怪物之间的戏剧冲突也拍得极具张力,而怪形与人体结合并完美潜藏于人体之所中带来的悬疑惊悚效果也出色的表达了出来,很好的延续了前人创作的《怪形》特质。
美女古生物学家洛伊德在其中起到了推动了故事剧情发展的关键作用,故事剧本把对抗恐怖外星生物,拯救众人生命的重担放到了一个四肢并不发达的美女身上,让整个故事变得很有意思,可看性很强。在叙事的流畅性以及对一帮老中青演员的表演控制方面,范.哈金尼根也做得不错。
最终,还是聪明的女人获得了胜利。和1982年的《怪形》一样,《怪形前传》涵盖了科幻,悬疑,惊悚,人性等元素,影片对人类面临威胁时人与人之间的微妙关系也像1982年的《怪形》一样有细致描绘,观众亦可以由此思考我们人类自己在宇宙中所处的地位问题。另外,特效制作团队对影片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技术的进步让导演对小说里文字形容的各种情景可以通过画面来做更加完美的表达,影片画面足重口味,够视觉刺激。
从故事剧本与前作的忠实对接,到具体的细节实施执行和拍摄来看,《怪形前传》这帮人做事还是很严谨认真的,从满足人类对科学探索的猎奇心理,寻求惊吓刺激的观影感受这些需求点来看,观看2011年的《怪形前传》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如果您没有看过1982年的《怪形》,您也可以考虑看完《前传》后再回过头来接着看看接下来那只变异雪地犬引发的故事。
看了网上的宣传片,决定到影院去亲身感受一下这部“煽情大戏”,支持一下比较喜欢的白百何、张孝全。看完后,和大多数观众一样,心情复杂,有点“拧巴”,导演好像在表现爱情的浪漫美好和情路坎坷,与生死考验的残酷和悲情之间犹豫不决,或者是想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让影片不落俗套而又有深刻内涵,主题得到升华,结果却不算如意,味道怪怪的,原想制作成精品西点,却一不小心成了“怪味麻花”,不过还能吃,瑕不掩瑜嘛!
影片叙述了女白领何蔓和自己深爱的男人谢宇结婚后百般恩爱,可一场车祸后却得知自己已经离婚,老公成了别人的男朋友,最好的闺蜜也与自己闹翻。为了寻找失去的爱情和友情,她一步一步寻找生活点滴,逐步找回了自己的爱情。就在一切峰回路转之际,却传来噩耗:车祸导致何蔓大脑萎缩,患上痴呆症。为了不连累老公,她冒死去做危险度极高的手术......
影片前半部分精彩纷呈,好戏连连,不管是爱情情趣,还是矛盾冲突,都充满喜感,精彩桥段迭出,我们仿佛又看到了白百何在《失恋33天》中的鬼马表现,清纯自然,惹人怜爱。也仿佛看到了《男朋友,女朋友》中的张孝全外表内敛、内心激情四射的真情演绎。影片的几个片段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其一是何蔓醒来发现失忆后,离开自己陌生的家来到谢宇和自己原来的家,谢宇女朋友也来到家里,当何蔓上楼后听到楼下异常声响,表情怪异的在楼上偷听,而后又下楼故意破坏谢宇和女友的亲热,一系列让人笑喷的小动作体现白百何在驾驭人物上的纯熟自然。
其二是谢宇精心设计求婚场面却因为迟到被何蔓呵斥,谢宇恼羞成怒甩袖而去,这时好友携求婚工具跑过来让何蔓转怒为喜,整个场面用dv跟踪拍摄真切自然,将何蔓的刁蛮任性和两人恋爱时的欢乐情趣展露无遗。
最让我感动也是印象最深刻的细节是影片后半段谢宇为记忆开始逐渐退化的何蔓重新安排的求婚场面:何蔓坐在车上听着音乐,亲朋好友逐对舞蹈,迎宾人员彩衣相迎,谢宇手持鲜花跳着欢快的舞蹈前来求婚,那场面太感人了,联想到何蔓病情恶化,观众无不动情,我的眼眶已然湿了。导演黄真真有美国留学经历,这一桥段受西方电影的影响很明显。这个精彩段落为影片加分。
还有一个细节就是何蔓去找心理医生找寻回忆,那个医生却举止暧昧,然后给了医生正脸,何蔓有了出轨的行为让她很伤心,本应伤感,一看那医生竟然是歌手伍思凯,看着他一本正经的介绍,我竟差点笑喷。
本来影片在精彩表现之后即将完美收官,可何蔓病情恶化后大量的病房镜头让人心情陡变。可以理解黄真真导演的想法,想深入,想升华,可看着剃光头发的白百何,眼前浮现的却是她的纯真可爱、鬼马搞笑,让人心情不佳,导演此时在主题表现上也有矛盾,不光是观众觉着别扭,就是白百何的表演也很纠结。其实黄导的想法无可厚非,关键是要自然,剧情大逆转,要让观众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否则不能埋怨观众欣赏水平不高。
要说同类题材的处理方法,王全安获得蒙特利尔大奖的影片《纺织姑娘》和许鞍华的《姨妈的后现代生活》就要成熟和高明许多,特别是《纺织姑娘》,女主人公也是身患绝症,最后卧病在床让人绝望,可她得到了丈夫和家人的关爱,死后瞬间灵魂来到窗前望着窗外,把人生的诸多感受和感悟空间留给了观众,结局处理的自然而又生动,余味无穷。而这两部影片在主题把握上丝丝入扣,浑然天成,没有《那五年》的纠结感。
总而言之,《被偷走的那五年》既给我们带来惊喜,也留下了遗憾,但是瑕不掩瑜吧,对于黄真真这样的年轻导演,我们观众真的应该宽容,毕竟她是拿出了诚意,让我们看到了她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加油!
梁家仁白发博士的造型好搞笑,全局看得很迷茫,直到结尾才看出事件的真相以及剧情设计的精妙之处,剧中过于平淡。
电影简介:
作为一名长期失业青年,李箖从送餐员、动物饲养员、幼儿园讲故事专员、热气球维修员变成了目前的私人侦探,在半年之内,除了成功找到一只失踪的狗和一对倒霉的偷情男女,李箖剩下的时间就是发呆和琢磨如何用信用卡买烤红薯。运气有时候也会砸到毫无准备的人。突然一天,某超级科技集团副总裁实凡找到李箖,要求他寻找离奇失踪已久的老板、有“科技狂人”之称的李千寻,报酬是100万!不过李千寻可能躲在一个名为“石器时代”的神秘区域,那里的人们都过着原始社会的生活。
为了100万,开工!孤注一掷的李箖“穿越”到了“石器时代”,但一小时后,他就发现石器时代完全不是正常人待的地方,不仅吃饭成问题,连手纸都成了可想而不可及的奢侈品……当慢慢习惯了每天的饥饿、形形色色的原始怪咖甚至意外捡了一个不靠谱的女友边小茶后,李箖终于发现了李千寻的踪迹,可他没想到的是,接下来竟然是一连串生死大逃杀的开始!原来,实凡真正的目的并非是让他找到李千寻,因为在他身后,一位神秘杀手也来到了“石器时代”。
回到现实中的李箖才知道,这都是千寻的特意安排,目的是揪出幕后的杀手实凡,千寻也终于明白了“石器时代”限制人身自由是错误的。千寻死后,将遗产留给了最疼爱他小狗的人,正是收养这只小狗的李千寻。实凡落得个一无所获,疯癫的下场。李箖也找到了自己的爱情。
第一次看猪哥亮的电影,好搞笑的角色,出奇的幸运,出奇的语言障碍,太逗了。加上杨佑宁傻傻的表现,很不错的台湾电影,推荐。
电影简介:
民国80年代的台湾,乡下摄影师朱大德,独自抚养女儿朱小芹。大德最爱对小芹讲述乡野传奇与英雄故事,而在小芹心中,爸爸犹如故事里的英雄化身,这些与爸爸的美好吉光片羽,亦是她童年最美好的回忆…
某天大德竟‘时来运转’,取代黑帮老大奇大的地位,变身成为地方角头,此时台湾黑帮即将迈向企业国际化,大德为此改名成‘David Loman(台语:大尾鲈鳗)’,简称‘大尾’,整个帮派社团亦使用网站的粉丝团做为联络与宣传的方式。从此父女相依的平静生活开始发生变化,事务繁忙的猪哥因而渐渐冷落女儿,小芹为此到修车场工作,并开始以无比冷漠的态度对待曾经最爱的爸爸,以示报复。
成天陷在幻想中的宅男便利商店工读生小贺,总是自认自己是打击犯罪的超人,他亦希望能找到犹如超人珍爱的露意丝女孩。他拥有一个长相与大尾完全相同的父亲老贺(,经营风水馆的父亲常因观念不同而与他争执,虽然表面上他们嫌弃彼此,内心却相当关爱对方。
大尾与老贺因缘际会互换了彼此的身分,而老贺竟替代了大尾,死在小奇大的暗杀之下。大尾因而承继了不同的人生,并且拥有三个老婆‘大中小三朵花’。对老贺亏欠不已的大尾誓言替老贺报仇,并说服老贺的儿子小贺组成“DL特攻队”为城市伸张正义。老早就看穿老爸扮演别人的小芹也加入其中,她因此逐渐了解老爸的内心世界,并与小贺萌生情不自禁的爱意。“DL特攻队”的义行,因新闻媒体的宣传而扬名四海,大尾扮演‘风水师老贺’,连同三朵花、小芹、小贺打败了小奇大。
小芹与小贺坠入爱河,大尾也被证明绝症是误诊,一家人开始幸福的生活。
影片根据真实的历史事件改编,由澳大利亚导演罗伯特·康诺利编剧并执导,澳大利亚老牌演员安东尼·拉帕格利亚和小有名气的奥斯卡·伊撒克联袂主演。影片结构以倒叙和穿插的形式再现了30多年前的屠杀记者事件。一开始从老年澳大利亚人深入到险地突然转折到五名记者的桥段,略显突兀,会让观众搞不清状况。随着剧情的展开,才会一步步明白过来个所以然。
由于影片立意深刻发人深省,在澳大利亚各种奖项中受到追捧,被提名19项,最终获奖13项,并且在圣保罗国际电影节上获得最佳外语片奖。值得一提的是,还获得不少相关音乐类奖项。据说影片的最大功绩在于,让澳大利亚政府不得不再次提起对陈年旧事的关注。自己国民在异地被残酷枪杀,澳大利亚政府一直持以不闻不问的态度,很是让民众特别是受害人的家属伤心和愤怒。至于事情进展如何,我们无从知晓,至少通过本片,让观众们了解到一些鲜为人知的小国命运。对这方面题材感兴趣的童鞋不妨一看,认识一下战争的残酷性和没有主权国家悲催状况。